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七节 特务系统,日臻完备

第七节 特务系统,日臻完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1/15 22:27:28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

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火熙)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并让朱允熥、朱允熞就藩,但当年就将二人召到燕京,废为庶人,禁锢于凤阳,只留朱允(火熙)给朱标奉祀。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周、岷、代、辽诸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在明太祖时,朱元璋为了避免后世的效法,已有削弱锦衣卫权力的行为。谁知到成祖时,锦衣卫又呈反弹之势。特别是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八月,成祖又在北京东安门设置东厂。其与锦衣卫合称“厂卫”,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特务系统。

鉴于历代宦官专权,危害朝政的教训,明初的宦官不允许参政,宦官职位不允许超过四品,月俸一石,衣食于内庭。朱元璋曾对侍臣讲:“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恶者常千百。若用为耳目,即耳目蔽;用为心腹,即心腹病;驭之之道,在使之畏法,不可使有功。畏法则检束,有功则骄恣”。并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将这一禁令刻在宫门的铁牌上,上写:“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又敕诸司均不得与宦官机构进行文件往来,定制宦官“不许读书识字”。措施实在是十分的严厉。

矛盾的是,出于对官僚集团的监督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朱元璋又有意识地加强宦官机构,并赋予了其广泛的权力。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始置内使监增设都知临和银作局,花费了31年建成了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即所谓二十四衙门的庞大宦官机构。十二监指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司监、神官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四司指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八局则为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士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同时,宦官又被赋予种种超越其职权的特权。如洪武八年(1375年)五月,朱元璋派宦官赵成往河州市马。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派宦官陈能至安南国吊祭国王陈惴之丧。宦官陈景及校尉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月被派向靖江王朱守谦宣读谕旨,命令他们严格守法而正身,还当场逮捕了朱守谦身边一些为非作歹之人。蓝玉案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当时派宦官与驸马去山西,传旨晋王朱:“说与王,把那三个侯碎砍了,家人、火者、成丁男子都砍了。家财头口交与王府。妇女、王府差内使起解。钦此。”

建文帝在位期间的宦官没有什么权力。在他刚即位的时候,就曾晓谕各地方官吏严密监督外出内侍,有不法之处可将其械送治罪。在宫中对内监管束也非常紧,稍有违忤,立即严惩不贷。这种严厉政策,令很多宦官不安,因而,“靖难之役”期间,不少宦官都投奔了燕王或者为其提供军事情况。

朱棣起兵,“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而他自己的宦官如狗儿等,在“靖难之役”中,更是出生入死,功不可没。所以,朱棣即位后,也很器重宦官,宦官的权势遂与日俱增。

永乐元年(1403年),“命内臣齐喜提督干布市舶”。永乐八年(1410年),内官王安被派往都督谭青营,又命马靖镇守甘肃。永乐十八年(1420年),置东厂,宦官先后拥有了市舶、监军、分镇、刺探臣民隐私等大权,宦官的权势又一次急速膨胀。至于宦官出使外国、安抚军民、查勘仓库、检免税收等,较洪武时期越发广泛和频繁。宦官手中权力越来越大,横行不法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如永乐五年(1407年),内使李进在山西以采天花为名,诈传圣旨,“伪作勘合……假公营私,大为军民害”。内官马骐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传旨谕翰林院,往交趾采办金银珠宝。这些违法事件最后虽被查处,但此时宦官集团的势力已充分表现出来了。

明初的特务机构有两个系统,一是东厂,一是锦衣卫,合称“厂卫”。

永乐十八年(1420年),“厂卫”的职责为“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由司礼监实行具体管理。东厂提督一般均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第二人戎第三人充任,他的下属把他称作督主,有关防一颗,篆文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关防”。一般宦官外出,不得持有“钦差”二字的印信,仅称内官、内臣,而东厂关防特称钦差太监,用以表现其威信与重要。下属有掌刑千户一,理刑百户一,均为卫官。又有掌班、领班、司房四十余名及十二管事。役长也叫挡头,戴尖帽,穿青色素旋褶、系小绦、白皮靴,有一百多名,专门负责伺察。役长手下有番子一千余人为干事。

虽然东厂与锦衣卫是两个系统,但关系极密切。东厂办事人员悉取给于卫,“最轻黠猥巧者乃拨充之”,他们亦因此经常相互勾结,反过来,通常又是东厂的司礼太监亲信出任锦衣卫官。“然厂卫未有不相结者,狱情轻重,厂能得于内。而外廷有捍格者,卫则东西两司房缉之,北司拷问之,锻炼周内,始送法司”。即东厂所获,亦必移镇抚再鞫,而后刑部得拟其罪。因而东厂如果势强则锦衣卫就依附它,如果东厂的势力被削弱,锦衣卫就会凌驾其上。

除皇帝以外,上至官府下到民间的任何人都属东厂的侦缉范围。“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其视中府诸外会审大狱、北镇抚司考讯重犯者日听记。城门得苛奸,胥吏疏白坐记者上之厂日打事件。至中华门,虽夤夜,投隙中以入,即羼人达至尊。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家人米盐猥事,宫中或传为笑谑,上下惴惴无不畏打事件者。卫之法亦如厂,然须具疏,乃得上闻,以此其势不及厂远甚”。

虽说朱棣圆了自己的皇帝梦,可这皇帝的“梦乡”并不是十分甘甜,总是心生狐疑,猜忌着朝中的文武百官和京城百姓。因为他认为无处不有“篡弑”之嫌,所以,朱棣特别重视亲卫军。在他身边有纪纲、刘江、袁刚三个亲卫军指挥,可说是朱棣的绝对亲信,经常侍奉在身边。由于名字发音相近,朱棣每说起他们,就称“三纲”,并且说:“朕之生死,有赖三纲。”

标签: 完备特务第七节

更多文章

  • 陈友谅何许人?他为什么要杀倪文俊?陈友谅的第一次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他为,要杀,陈友谅

    陈友谅,湖北沔阳玉沙县人,出身贫寒,父母都是渔民,本身也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在陈友谅的家乡,有个会看命相的先生看了陈家祖坟的风水后就留下三个字:法当贵,意思是说,依照中国古代的风水相术的理论法则,陈家将来要出大富大贵之人。自从听得此言后,陈友谅就一门心思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然而现实却又有&ldq

  • 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一夫,史上,皇帝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曾写过一篇专门批评专制君主的文章《原君》,其中有“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一句。大概中国古代的成年皇帝,很少有不荒淫的,大都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代的皇帝尤其如此。但有一个明代皇帝例外,那便是明孝宗朱祐樘。有人说,他可能是中国皇帝中唯一一个实行

  • 汉武帝的母亲为何抛夫弃子?王娡如何当上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当上,汉武帝,皇后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是怎么“二婚”当上皇后的?刘彻生母王娡可算是中国历代后宫中的一景,她以有夫有女之身不仅混进皇宫,而且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不要说在宗法制度严酷的封建社会不可思议,就是在已经开放的现代社会也难以想象。汉景帝刘启不仅上边有一个胡搅蛮缠的妈妈窦太后,身边还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女人王娡。王娡

  • 解缙组编《永乐大典》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典,永乐,组编

    朱棣是明朝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只注重国防建设,发展经济,而且对文化事业也很重视。驰名中外的《永乐大典》就是他指示编纂的。永乐元年,他对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说:“天下古今许多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中,查看起来实在不容易。朕想编一类大书,把有书契以来的经史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厚照篇 有声MP3在线读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在线,明朝,读物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祖籍安徽凤阳,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第01讲点击朗读:第02讲点击朗读:第03讲点击朗读:第04讲点击朗读:第05讲点击朗读:第06讲点击朗读:第07讲点击朗读:第08讲点击朗

  • 《我们的四十年》冯青身世是什么?其实正是冯胜利亲闺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四十年,身世,闺女

    近几年,自从《父母爱情》播出产生如潮的好评后,年代剧的封印就好像彻底被揭开,不断地涌出演技动人,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年代就有一个着名的特点,就是人物的经历与中国的往事相结合。但是最近热播的新剧《我们的四十年》没有以往年代剧的激情感,更多的是甜到齁感情戏。而目前,剧情已经进展到我们的四十年冯青怀疑身世。

  • 明朝的穿靴戴帽:对各色人等的穿着打扮有明确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各色人等,明朝,穿靴戴帽

    以前读《儒林外史》,见两个戴方巾的秀才痛打王义安的场面,觉得那是小说家言,当不得真。最近知道,明朝确实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法令。王义安有钱但不是读书人,硬充儒生戴了一顶方巾,那是不合规定的,两个秀才见了先是喝斥他“胡闹”,继而怒从胆边生,“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脸就是

  • 明朝皇帝朱元璋年轻时去当和尚,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年轻时,明朝,这是

    名字,这是一个人的代名词。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于起名字这件事都是非常看重的。通常大家会给男孩子起一个强壮威武、聪明、智慧的名字,至于女孩子大家则会起一个文静、娴熟、可爱、漂亮的名字。不过,历史上一些人的名字就非常有趣。比如朱元璋,那你知道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吗?朱的意思其实是消灭的意思,元的意思就是元

  • 第九章 明英宗为什么要废除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九章,英宗

    强迫女性殉葬的制度萌芽于氏族社会末期。春秋以后,人殉的事情不多见,但秦始皇死时又有上万名宫女和工匠被逼殉葬。一千多年之后,在明朝初期,又再次出现了嫔妃殉葬的制度。明英宗以前的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时期,人殉是皇室公开的惯例,死于殉葬的嫔妃,总数达几百人之多。当景泰帝去世时,英宗朱祁镇还安排了给

  • 朱熹名人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名人,朱熹

    名人语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是南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集理学之大成,在哲学领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名人历史】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原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长期侨居建阳(今属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