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抵御后金 自毁长城

三、抵御后金 自毁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6 更新时间:2024/1/18 4:01:11

崇祯登基之前内有魏忠贤等一干阉党扰乱朝政闹政,外有努尔哈赤大军横行在辽东,就在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一个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想上请命,要求镇守辽东,这个人就是袁崇焕,他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承诺道:“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定能确保辽东万无一失。”

明朝历来重文轻武,一些朝廷大臣正见后金的攻势如潮,早已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马上表示赞成,明熹宗批准给袁崇焕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军事。

关外百战之地,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战死士兵的白骨,袁崇焕出关后不顾风雪,连夜赶到了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在那里他收容难民,修筑工事,苦练精兵。他身先士卒,很让士兵们钦佩。袁崇焕深知后金骑兵勇猛,明军正面对抗十分吃亏,于是他总结了“凭坚城以用大炮”的作战方针。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新式火枪、火炮。同时向孙承宗申请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作为支援。

袁崇焕深受军民的爱戴,现在宁远的防守又是固若金汤。让关外各地的商人闻讯赶来,寻求庇护,辽东的危急得到了缓解。

就在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局面的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孙承宗却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而迫离职。

孙承宗遭排挤之后,魏忠贤安排了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胆小无能一上任就要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放弃关外的防守,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不肯舍弃刚刚建稳的立足之地,高第一再坚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

高第便放弃了袁崇焕,让他保留部分明军继续镇守宁远,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都要在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仓促执行了,各地守军准备不足,匆匆忙忙地退兵,丢弃了很多军粮和防御工事。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主力撤退,认为宁远孤军独木难支,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打攻宁远。

此时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只有守兵一万,处境十分危险。但是袁崇焕毫无惧色。他咬破了手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激励大家背水一战。将士们也热血沸腾,发誓要跟着后金军血战到底。

袁崇焕下命令让城外百姓带了全部粮食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不给后金军队留下粮食和掩体。同时城内紧急戒严,所属官员各自安排好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同时传书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决。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安定,大家一心一意守城杀敌。

几天之后,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气势汹汹杀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开始攻城,虽然明军的箭石、炮火,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但是后金兵前赴后继,一直保持强大攻势。战争进入关键阶段,这时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后金军猛烈发射。炮声响处,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全军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兵力开始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了望台,沉着冷静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城墙的之下,他才命令炮手向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下后金军伤亡惨重,连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身受重伤,后金军只好全军撤退。

袁崇焕见到敌人兵败如山倒,立即乘胜追击,杀出城外三十里,歼灭敌人无数。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回想自己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今却在小小的宁远城遭受重创。他心中又气又恨,结果伤势恶化,拖几天之后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成为后金之主。

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为打探听敌人的意图,特地派使者来到沈阳去吊丧。皇太极城府极深,因为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休养生息,同时也要试探明朝的意图;所以热情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回派了使者到宁远去进行答谢。双方表面和颜悦色下来,背地却剑拔弩张开始准备下回合的战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重整军队亲率部属攻打明军。后金军分兵三路包围了锦州城。袁崇焕知道皇太极的真正目标是宁远,所以还是自己亲自镇守在宁远,让部将带领四千骑兵援救锦州。果然援兵刚刚准备出发,皇太极已调头攻打宁远。袁崇焕指挥若定,亲自到城头上督率将士守城,仍旧依靠用大炮猛轰后金军;城外赶来的明军援军也和城里内外夹击,后金军再次一败涂地。

皇太极只好又把人马撤到锦州,但锦州的明军已经利用这段时间做好了准备,守得严严实实,这时天气转暖道路难行,后金军士气低落。皇太极只好退兵。

袁崇焕再次取得大胜。但魏忠贤阉党马上把功劳据为己有,反而责怪袁崇焕没有亲自救锦州。袁崇焕见朝廷如此昏庸腐败,只好辞职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执政后,魏忠贤一党被铲除。袁崇焕得到重新起用,崇祯帝非常器重袁焕,提拔他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及辽东的军事。崇祯帝召见了袁崇焕,询问他是否有信心整顿辽东边防。袁崇焕自信地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一定能恢复辽东。”

崇祯帝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御赐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袁崇焕踌躇满志地回到宁远。放开手脚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东江总毛文龙自高自大,几次作战失败却谎报军功,而且轻慢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立即用御赐的尚方剑,把毛文龙斩首示众。

辽东防卫坚固让皇太极一筹莫展,几次兵败之后,他明袁崇焕负责防卫的宁远、锦州再无可乘之机,于是就改变了进攻路线。准备直接入侵中原。公元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进入河北境内,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明朝都城北京。

袁崇焕的没到后金军有此一招,马上出兵拦截,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但是已经迟了一步。此时北京四周防务空虚。后金军势如破竹一直杀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竭尽全力追赶救援,明军连续两天两夜急行军,到了北京,马上投入到与后金军激烈的战斗的战斗之中。这时其他各路明军也陆续赶到,北京转危为安。

标签: 长城

更多文章

  • 《大明律》——一部实际使用将近600年的法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实际,明律,法典

    〇《大明律》一部实际使用将近600年的法典《律令》编成以后,从洪武元年一直用到了洪武六年,这中间人们发现毛病还真不少。之所以有这么多的毛病,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律令》编定时间太仓促。从吴元年的十月甲寅日即初十,朱元璋指定由中书省牵头,李善长负全责的制律工作正式启动,到十二月二日,《

  • 朱元璋:采石没什么,前方太平城里有饭吃,有酒喝,有美女可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平,朱元璋,饭吃

    不过对于这些潜在的未来危害,当时的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还有更为头疼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曾向将士们许诺过的诺言。采石攻下后,长期饥饿的将士们看到粮食就抢,看见东西就吃,看见女人就来劲……吃了,玩了,但大家还没尽兴,于是就尽己所能,将凡能抢到的、能带动的,都

  • 明朝皇帝迁都南京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京,明朝,皇帝

    在大家印象中,崇祯帝是一位亡国之君,应该为大明的崩溃承担全部责任。事实上,正如前人所言,明朝的灭亡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注定了,国祚传到崇祯帝手里只是苟延残喘而已。通过丰富的史料证明,崇祯帝并非无所作为、耽于享乐的昏君,相反,他是一位励精图治、节俭勤政的皇帝。他17岁登基称帝之初,毅然拿下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 买的蒙古好马只配做马肉肠:管窥明代马政崩溃的一个瞬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好马,明代,蒙古

    如果世间列国中真有网上所谓的“武德”存在的话,战马一定是18世纪前各国“武德”的载体。膘肥马壮的国家一定武德充沛。大明的武德为何长期欠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战马质量不行,导致的骑兵不给力。那么,为啥明军的战马不行呢?明神宗的时候大明朝廷上流传这样一个

  • 明朝官员考核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官员,明朝,考核制度

    〇大明“公务员”既要“考察”又要“考满”明代官僚的考核制度在承继唐宋传统的基础上,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时官吏考核一般是由吏部和都察院(后来增加了内阁)主持进行,更具体地说,内阁大臣、六部和都察院的长官都要经过廷推合议,而其他官

  • 明代状元张元忭为父伸冤不成,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代,是怎么,状元

    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辛未科状元,系浙江山阴(今属绍兴)人氏张元忭。这位张状元乃名门之后,祖籍其实是四川。他的祖先是南宋时期和岳飞、韩世忠等人齐名的抗金名将张浚。父亲是张天复,跟张居正、李春芳两位总理大人是同级进士同学,曾经当过云南省级司法机关的二把手(按察副使)。张元忭打小极富同情心并且孝顺,

  • 一、专制统治的强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ldquo,丞相,中书省

    近几年热播的宫廷题材电视剧中,皇帝总是处于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地位。其实则不然,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几千年里,大多数时间内都处在一种相权与君权均势,相互制约的状态之下。“丞相”是辅佐君王,处理日常政务的最高官职。西汉一代名相陈平曾说,丞相与上帮助天子天子调理内外,顺应四时

  • 明初唐赛儿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初唐,简介

    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丈夫死后,在扫墓归途偶得一石匣,内藏有宝剑兵书。经日夜学习,通晓诸术,遂削发为尼,自称佛母,宣称能知生前死后成败事;又能剪纸人纸马互相争斗;如需衣食财货等物,用法术即可得

  • 蓝玉主要犯了什么错?不断“犯错误”的蓝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将军,犯了,蓝玉

    〇不断“犯错误”的蓝大将军主要问题就在于蓝玉大将军在不断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又在不断地“犯错”,其主要“错误”如下:第一,奸污元主妃子,有损大明形象。洪武二十一年,明军在捕鱼儿海大俘获后,大老粗出生的蓝玉想起女人来了。可沙漠和极

  • 朱元璋认为捞钱不是偷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不是,朱元璋

    ◎朱元璋认为捞钱不是偷钱洪武八年(1375),浙江湖州府有人将300余万官钱运往南京,船行到长江里时,不幸发生了翻船事故,一船的钱有一半掉进了江水里去了。洪武帝严法众所周知,遭受翻船之难的浙江仁兄算是“拎得清”,官钱一半丢在长江里,只好自己代赔,这事也就很快过去了。但不久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