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惟庸的故事:一人擅政九族被诛明初的小丑篡位者

胡惟庸的故事:一人擅政九族被诛明初的小丑篡位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647 更新时间:2023/12/30 6:18:56

一、专权结党图谋不轨

胡惟庸(?~1380),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臣之一。龙凤元年(1355年),在和州投奔了明太祖朱元璋,被授任元帅府奏差。不久转宣抚使,又转任宁国主簿,后进升为知县,再升为吉安通判,不久摧拔为湖广佥事。洪武元年,胡惟庸被召任太常少卿,再进升为太常寺正卿。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任命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以后,他又代替汪广洋担任了左丞相一职。洪武六年正月,右丞相江广洋被贬降为广东行省参政,明太祖以右丞相人选难择,很长时间没有设置右丞相,这样一来胡惟庸就以左丞相的身份独专相府事务了。同年七月,胡惟庸被提拔为右丞相。过了一段时间,明太祖朱元璋又改任胡惟庸为左丞相,而重新起用汪广洋为右丞相。

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能,对他宠遇有加。胡惟庸也自勉勤任事。曾经以构执小节及时把握机会,勤勉做事迎合朱元璋的意图,朱元璋对他的恩宠日盛,好些年独自担任丞相。甚至胡惟庸处死和黜陟一些官员,都不用奏请明太祖,胡氏就可以自己直接决定。内外诸司大臣上书向明太祖朱元璋奏事,都要经胡惟庸将疏奏取来查看,如果对自己不利的疏奏,胡惟庸就把它们隐匿起来不报告给明太祖。在这种情形下,四方急于谋取功名的人和那些被罢职的功臣武夫,竞相到胡惟庸家门,行贿馈赠大量的金帛、名马、好玩等物,数量多得无法计算。大将军徐达对胡惟庸的恶劣行径深为痛恨,在明太祖朱元璋面前从容到数胡惟庸的罪行在明太祖朱元璋面前多次数说胡惟庸的罪行。于是胡惟庸于是心生怀恨,就诱使徐达的看门人福寿拉拢徐达,结果反被福寿予以告发。

御史中丞刘基也曾经揭发胡惟庸的劣迹。后来刘基患病,明太祖派遣胡惟庸带领御医去看他,胡惟庸于是趁机投毒暗害了刘基。刘基死后,胡惟庸做事更加肆无忌惮,他和太师季李善长相互勾结,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李善长的从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曾对胡惟庸进行了弹劾,结果险些惹来灭门之灾。从此,胡惟庸的势力更加嚣张。他老家定远县的旧宅有一口井,井里忽然长出了石筝,高出水面好几尺,阿谀奉迎的人们纷纷争引符瑞,又说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冢上夜里都有照亮夜空的火光。胡惟庸听了更加高兴,于是渐渐产生了图谋不轨的念头。

渐渐的,互为用开始拉拢与朱元璋有嫌隙的官员。吉安候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用四匹马拉的车子。朱元璋对此很生气,他斥责陆仲亨说:“眼前中原地区战火刚刚停熄不久,老百姓刚刚恢复劳动生产,登记户口,购买马匹,生活相当艰苦。如果朝廷的官吏们都效仿你的所作所为,老百姓即便是卖掉全部子女也不能满足你的奢求!”于是便罚陆仲亨到代县捕捉盗贼。平凉候费聚奉朱元璋之命安抚苏州的军民们,但费聚却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事情为朱元璋所听知,朱元璋对费聚很恼怒,责令他前往西北地区去招降蒙古人。费聚到西北后没取得什么进展,朱元璋又对他加以申斥。陆仲亨、费聚二人十分恐慌害怕。胡惟庸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就暗地里用权利胁迫引诱这两个人;陆仲亨、费聚二人平素鲁莽骁勇,看到胡惟庸正在当权用事,便与胡惟庸密相往来。

有一次,陆仲亨、费聚路过胡惟庸家受邀宴饮。喝酒到了微醉之时,胡惟庸把左右的人打发下去,对陆、费二人说:“我们这些人所做都是违法之事,一旦被皇帝发觉,那怎么办才好?”陆、费二人听了胡惟庸的话非常恐慌。于是,胡惟庸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给陆仲亨、费聚,要他们两个人在外面招兵买马。

胡惟庸又曾经让心腹陈宁到兵部批阅全国各地的军马籍,命令都督毛骧把卫士刘遇贤以及亡命之徒魏文进等人搜罗为心腹,他对他们说:“我以后在关键时期将对他们有所任用。”太仆寺丞相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又是胡惟庸女婿李佑的父亲。胡惟庸也叫李存义暗中去怂恿李善长谋反。李善长年纪已经老了李善长却对朱元璋有着深刻地认识和深深的恐惧,他坚决拒绝胡惟庸的提议,不同意和胡惟庸一起干,但经不起胡惟庸的再三说服,最后只好勉强同意默许,但并不参与其中。胡惟庸更加以为谋反可以取得成功,于是,他就派遣明州卫指挥使林贤渡海招诱倭寇,让倭寇如期响应他,另外,胡惟庸又派元朝的旧区耆老旧臣递送书信给元朝的继承者,表示向元朝的继承者俯首称臣,同时请蒙古军队在外面响应他的叛乱。但造反的事都还没来得及实行,正赶上胡惟庸的儿子在街上骑马,摔死在车下。胡惟庸把驾驶车辆的人处死了。明太祖朱元璋听知后非常生气,加上平时他对胡惟庸的所为已有耳闻,便结合这一机会严申律法,下令胡惟庸给死者偿命。胡惟庸乞求给死者的家属一些金帛,把此事敷衍过去,但朱元璋不允许。这样一来,胡惟庸更加害怕,于是就和御史大夫陈宁、御吏中丞涂节等人密谋起事造反,加快了起事的步伐,并暗中通知全国各地以及追随自己的武将,让他们起来响应。但是事态的发展并不如意,起初信誓旦旦的人都开始推诿,在朱元璋的强权面前只余了一个可笑的胡惟庸暗中对立。

二、胡狱株连穷究党羽

洪武十二年九月,占城国来向明朝进贡,胡惟庸等把此事压下来,不让朱元璋知道,宦官出来见到占城贡使,入宫向朱元璋奏明情况。朱元璋知道后非常愤怒,下敕责怪有关机构的大臣,胡惟庸和汪广洋叩头向朱元璋谢罪,并把责任归咎于礼部,和部尚书等官吏又推诿到中书省头上,朱元璋见他们如此推逶,更加气愤,把诸位相关大臣都关起来,追问其主要责任。没有多久,明太祖就赐死汪广洋,汪广洋的妾陈氏就是没入官府的陈知县的女儿。朱元璋勃然大怒,说道:“没入官府的妇人女子,只配给武将功臣家,文臣怎么能得到呢?”于是命令司法机构进行调查。因而,朝廷发现了胡惟庸及六部堂属官员们都受牵连,应当抵罪。

洪武十三年正月,御史中丞涂节上书朝廷,告发胡惟庸企图谋反政变的罪行,另一御史中丞也把胡惟庸一系列秘密活动报告了朝廷、朱元璋知道后大发雷霆,下令把他们交给廷臣官员严加审讯,供词中也涉及到陈宁和涂节两人,廷臣们说:“涂节本来也参预了胡惟庸等人的谋反计划,只是发现事情不能成功,这才开始揭发胡惟庸的谋反举措,涂节本人难辞其咎。”于是,朱元璋下令诛条杀胡惟庸、陈宁以及涂节等人。

胡惟庸虽然已处死,但他谋反的细节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到洪武十八年,李存义被人首告,免于一死,被安置到崇明县。洪武十九年七月,林贤的案件审讯确定后,胡惟庸同倭寇勾结事才又败露。洪武二十一年,蓝玉进攻沙漠地区,搜得了胡惟庸勾结蒙古的信件。他上报当时的宰相李善长,但被李扣压,到洪武二十三年这件事被人告发,明太祖逮捕李善长的管家卢仲谦,卢也证实了胡惟庸与李善长长期的勾结往来。不久又查明了陆仲亨、费聚、赵庸三候与胡惟庸勾结等非法的行为,因此朱元璋大怒,将所有参予阴谋的人及其家族全部处以极刑。前后人数达三万余人,仅李善长一家就七十余口被杀,胡惟庸更是被诛天九族胡惟庸更是被诛灭九族。

标签: 一人小丑故事

更多文章

  • 明朝北伐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原因,明朝

    1367年,朱元璋拜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军25万开始进行北伐。一年以后,大军进入元大都。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帝王,建立了长达280年的大明王朝。明朝北伐的胜利,究竟由哪些原因促成的呢?第一、朱元璋重视生产,也搞屯田。大明维持军队的主要开销,来自于屯田制,也就是朝廷给地方驻军提供耕地

  • 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故事:炮舰与传教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教士,故事,炮舰

    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轰然倒塌后,占据了南欧和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丝绸之路拦腰截断,曾经频繁交往的东西交通也随之中断。陆路的阻遏迫使西欧各国开发通往东方的海上航路,逼出了新航路的开辟。1498年达伽玛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开辟了新航路。此后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

  • 有人欢喜有人愁——张士诚、方国珍降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士诚,方国珍

    面对这一系列的失败,已经英雄不再的张士诚最终采纳了三弟张士德“遗书”中的建议张士德被俘后一直被关押在应天南京,哥哥张士诚曾开出很高的价码想换回他,但都被朱元璋拒绝了。据说朱元璋十分看重张士德:“张士诚谋主士德,其人有智勇,被我擒之。张氏之事成败可知矣。&rdquo

  • 明代36位开国元勋,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了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几个,明代,留了

    从1368年创建明代的起,以后的三年里朱元璋相继分封了六公、二十七侯、二伯,这三十六人要不军功赫赫,要不智计层出不穷,是明代最关键的开国元勋。在朱元璋当皇帝的三十一年里,这些开国功臣也陆续凋零,有战死沙场的(鄂国公常遇春、卫国公邓愈等),有病死床榻的(曹国公李文忠、济宁侯顾时、诚意伯刘伯温等),但更

  • 放眼整个明朝,曾坐镇于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有何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有何,来头

    历史时间沿着时间的路轨向前行驶,每个皇朝也像走马灯相同持续交替。在各时期的转变更替中,成千上万贵显大家族一样也亲身经历着发展趋势、兴起、没落的过程。贵族阶层总是因特定的历史环境而生,他们总是依附一定的统治阶层。城头变化大王旗,树倒猢狲散,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铁律。而历史往往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幽

  • 明代统治时期,非正式的内阁制度,怎么彻底架空了六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内阁,时期,明代

    对大明的内阁制度,相信大伙儿都不会陌生。内阁大学士们,实际上原本是明朝皇帝的顾问与秘书,帮皇帝整理一些文件、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是,从明朝中前期开始,内阁制度逐步壮大,到了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并且侵蚀了六部大部分权力,几乎架空了六部尚书。那么,其实并不正式的内阁制度,如何能

  • 明朝建文皇帝逃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谜,明朝,皇帝

    明朝十六代皇帝,除了自缢而死的崇祯外,现仅存十四处皇陵(即位于北京北郊的十三陵和位于南京的明孝陵),独缺第二代皇帝惠帝的陵墓。这是因为明惠帝被其叔父篡权而逊国,最后不知是死还是逃亡、不明下落的缘故。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明惠帝,国号建文,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

  • 《绣春刀》沈炼的真实一生: 以弹劾奸臣为“乐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乐趣,奸臣,真实

    前不久《绣春刀》第二部再次走近大家的视野之中,在电影之中沈炼算不上是一位忠臣,甚至于还救下了奸臣魏忠贤。然而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沈炼而言,他的一生并没有这些苟且,而是一个非常刚直与奸臣抗争的一生。在嘉靖年间曾经有过一位奸臣,由于嘉靖皇帝在位期间一直专注于研究长生不老之术无心打理朝政,于是便将朝廷中的要务

  • 朱元璋时期棉花种植的推广,惠及明清帝国500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余年,帝国,明清

    在农学史上,棉花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从哪些路线传入的?至今在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有的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棉花就已经传入中国,有的说是隋唐时代,还有的说是两宋时期。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时间分歧,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或者说是事实,那就是棉花种植在中国一直没有推广开来。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棉花的传

  • 此人虽篡位,却让大明成了世界强国,来朝拜的国王就算死也要葬在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也要,大明,成了

    自从元朝中期国力逐渐衰落后,原本威风凛凛且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却成了一副空架子,至此元朝皇帝成为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大多国家也不来朝贡,更甚于与其断绝了联系。生病的老虎不仅不是老虎,甚至于连猫都不如。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