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接连犯下两大错误:安丰救主、庐州“恋战”——错!错!错!

朱元璋接连犯下两大错误:安丰救主、庐州“恋战”——错!错!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4/1/13 2:43:36

安丰在哪里?就在今天的安徽寿县一带,是当时东线或称北方红巾军剩下的仅有几个地盘中的一个。至正十九年、龙凤五年(1359)八月,从汴梁突围出去的刘福通保护着小明王退守安丰,自此安丰又成为奄奄一息的北方红巾军政权的临时首都。至正二十三年、龙凤九年(1363)年初,元朝两大义军主力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为争夺地盘开始了相互间的厮杀。见此,自被朱元璋打得缩得像乌龟似的张士诚一下子又来劲了,不愧为盐贩子出身的,商品意识特别浓,最好花最小的成本能取得丰厚的回报。看到北方红巾军的衰败和扩廓帖木儿、孛罗帖木儿两只大狼狗相互撕咬,无暇南顾之机,张士诚反复地琢磨着,怎样从衰败的北方红巾军那里讨个便宜。只是他没有想到却因此做了件蠢事,因为北方红巾军是最先起义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名义上它是红巾军系统的“主”,如果与北方红巾军为敌,很容易招惹别的红巾军的仇恨,这样就将自己的敌人队伍给扩大了。再说如果你张士诚想开疆拓土的话,即使你正儿八经地打,可能不一定能打得过强悍的西边邻居朱元璋,但你可以智取啊,譬如偷袭。但不知张士诚怎么考虑的,他居然不去偷袭距离很近、战略地位又十分重要的应天南京,却在这时偏偏选择攻打安丰。为了拿下安丰,他铆足了劲儿,派了大将吕珍带领10万人马,绕道而行,又令弟弟张士信领兵继后。

安丰告急!刘福通赶紧派人到应天向朱元璋报急求援。朱元璋听到北方红巾军危在旦夕,几乎不加考虑地表态:救!之所以这么爽快,或许是这时的朱元璋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北方小明王政权尽管日薄西山,但它的存在多少能挡挡北方过来的敌人,再说真让张士诚攻占了安丰,自己就会东、北两边都与张士诚为邻,到那时情势更不妙;第二,自己尊小明王为主,官职还是小明王授予的,布告行移文书也以龙凤为年号,且军队还一直打着北方红巾军的旗号,这是当时地球人都知道的,如果不救,则有愧于忠义大节,日后还怎么去教育和要求手下将士与臣民?第三,打张士诚几乎每次都能赢,所以朱元璋一听说安丰求救,立即表现出极度的热忱;第四,朱元璋早期要过饭,正可谓出身江湖,江湖义气伴随了他的一生。

但此时已经回到应天的刘基却并不赞成,他说:“主公,你这样贸然派兵去救,真的是自找苦吃。假若救下了,他小明王是你的主子,打个比方说,你是媳妇,找个婆婆来管着你,这不是吃饱了没事撑着!再说,就算救下了,你能把小明王放在哪里呐?”刘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朱元璋却不听,说:“安丰一旦真的给攻破,张士诚的势力岂不强大了,我们不能不救!”于是他带了徐达、常遇春等得力将领,率领大军渡江北上,火速赶往安丰。

再说安丰,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初被围告急;三月初,朱元璋大军抵达那里,可惜晚了一步,张士诚部将吕珍已经拿下了城池。刘福通没等到这一天就战死了。朱元璋命令手下人铆足劲,与吕珍军展开了大战,三战三捷。可就在胜利在望之际,庐州义军头领左君弼突然间出来横插一杠子,想帮助吕珍打垮朱元璋军,顺便捞点便宜,没想到反被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朱元璋随即领兵进入安丰城,救下了小明王。而后他命令徐达、常遇春追赶左君弼,自己则带了部分队伍打算回应天去了。可走在半道上时,他突然想起刘基老先生说的话实在有道理啊,论岁数,小明王比自己还小;论地位,他可是我的主子,我现在将他带回应天,每天向他小“老人家”早请示、晚汇报,真是没事撑着找事做,弄个婆婆来管管;扔吧,救下来了还扔,还不如不救,想来想去,眼不见为净,干脆就将小明王放在滁州吧,让他“小老人家”就像俺义岳丈郭子兴当年那样享享清福。想到这里,他下令在滁州为小明王建造宫殿,将他养在那里,当然不会忘记:将他周围的宦官全给换上自己的心腹,实行严密的监视。说到底,小明王从此以后就成了朱元璋手中的傀儡。

安丰危机化解了,龙凤皇帝得救了,龙凤九年(1363)三月十四日小明王韩林儿为了表彰朱元璋救驾功勋,特颁制书,追封朱家祖孙三代,封赠朱元璋“曾祖考九四公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妣侯氏吴国夫人;祖考初一公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妣王氏吴国夫人;考五四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妣陈氏吴国夫人”。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这些头衔都是皇帝之下人臣的最高职位了,由此可见当时的朱元璋在大宋小明王政权中的地位了。

朱元璋安顿好小明王后回了应天,留下徐达、常遇春等率领的主力军去攻打安丰之战中出来捣乱的左君弼。左君弼原本也属于红巾军系统,但后来投靠了元朝。问题焦点还不在此,在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哪个人都不会有长久的道德操守与政治立场,就连朱元璋也多次派出特使向元朝主动“献媚示爱”,只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明实录》中的相关内容被粉饰得很漂亮了。因此说朱元璋派徐达等人去攻打庐州左君弼,绝不是什么政治立场问题,而是报安丰之战中他出来捣乱的新仇。庐州,即今天安徽合肥。庐州城三面环水,进攻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徐达和常遇春到那里尽管使足了劲,但就是没能将庐州给拿下。

有一天,像乌龟一样一直缩在庐州城里不敢露脸的左君弼突然出现在城头上,好像是在叫人搭建吊桥。城外的徐达远远望见,就跟手下人说:“左君弼被我们追赶得像老鼠钻洞似地‘消失了好多天,今天怎么突然出现了。会不会今夜有什么行动?传令下去,各部门做好准备,防止今夜敌人劫营。”嗨,果然不出徐达所料,当天夜里,左君弼派人乘着人们熟睡时开始劫营,刚刚接近营地,没料到徐达军早已有所准备,将士们万弩俱发;劫营者什么好处也没捞到,反而死了不少人,但徐达与常遇春军也无法攻入庐州城内,双方就这么耗着,长达3个多月。

以上便是明史上有名的“安丰救主”和“庐州恋战”。从农民运动来讲,朱元璋的这一应急义举实在是值得人们大书特书;但从个人军事与事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他却因此犯了个大忌或者说是严重的军事失误。为什么呢?

标签: 两大救主朱元璋

更多文章

  • “红颜祸水”原来说的是她 女真第一美女叶赫老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真,的是,祸水

    叶赫那拉氏(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为满族八大姓之一。相信大家但凡是对清朝历史有少许了解便对于叶赫那拉这个姓氏并都不陌生,因为叶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的人甚多,权臣纳兰明珠、苏克萨哈、才

  • 皇上死前让全部妃子殉葬,3岁公主说了9字,她妈妈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妃子,皇上,说了

    朱元璋往往在历代帝王中,变成最有异议的哪个,与他手上存有着很多的分歧相关。不仅,他针对群众很非常好,因此杀了许多的腐败分子;但与此同时,他在临终的那时候,本身的丑恶性就暴露无遗了,竟然想起要让这些后宫妃子们给自己殉葬。我觉得在他以前,早已有已近上千年,没有哪家皇上再玩这一恶习了。或许还可以了解为,他

  • 万历30年不上朝老百姓安居乐业,为何崇祯勤勤恳恳差点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万历,安居乐业,崇祯

    众所周知,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有传言说是因为他有很严重的足疾。那么,不上朝就意味着不理政事吗?当然不是。万历主要处理朝政的方式是批阅奏疏,颁发谕旨。为什么皇帝懒得上朝的万历时期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而勤政的崇祯时期却饿莩遍野?首先,关于提问里崇祯执政年间,明朝“饿莩遍野”的原因,

  • 明朝开国6位功臣结局都不同,唯有徐达得到了善终,只因他女儿嫁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功臣,因他,明朝

    朱元璋开国的六位功臣,徐达就是其一。因晚年时的朱元璋猜忌心很重,所以说他的六位功臣基本上都没有落得好的结局,不过徐达就例外。他和朱元璋是老乡,后来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徐达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都嫁进了皇宫,大女儿嫁给了朱棣,二女儿做了代王妃,小女儿也做了安王妃。由于他的大女儿很争气,最后徐达才算有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允炆、朱棣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事儿,明朝,朱棣篇

    朱元璋对朱标也很重视,他在洪武十年(1377)已经将很多政事交给朱标处理,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的四字诀“仁、明、勤、断”,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朱标的身上,可以说当时的朱元璋最信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马皇后,另一个就是太子。然而上天似乎是要惩罚朱元璋,朱标比朱元璋更早去世,这

  • 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只有一天却影响后世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史上,王朝,短命

    说到我国的文明历史,那真的是流传了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当中,有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各朝各代,当然了,我国的幅员十分辽阔,也因此出现了很多的政权并存的现象,但也就是因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局面变得十分的复杂,而也出现了很多的“短命王朝”。这些短命王朝

  • 《大诰》系列——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的皇帝钦定“案例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律,案例,皇帝

    〇《大诰》系列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的皇帝钦定“案例法”在中国历史上类似于朱元璋这样奇特的皇帝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除了我们上面讲的这些以外,朱元璋还是一个极为重视以“法”治国的皇帝。他的这种重“法”在历史上有过,譬如唐太宗就曾亲自

  • 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少年,故事,英雄

    夏完淳原名叫夏复,松江(在今上海市)华亭县人。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也是一位作风豪迈的文人。他的姐姐也是位出色的诗人。夏完淳是明朝末期的一位神童,英才早熟,胆气过人,5岁就能与人谈论学问,7岁能诗作文,9岁时就写了一本《代乳集》的诗集。夏完淳生活的年代,正值南明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

  • 打败朱棣的铁铉怎么死的?朱棣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要杀

    铁铉是谁?铁铉,明初着名大将,在济南大明湖西北岸,有一个颇具特色的庭院,名为“铁公祠”,是为纪念明朝着名将领铁铉而建的祠堂。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着,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其才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赐字“鼎石”。铁铉铁铉,河南邓州(今邓州市)人,

  • 海瑞的故事:不媚权贵 尽职尽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尽职,故事,权贵

    海瑞不媚权贵海瑞(1514-1582),字汝贤,是广东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从小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20多岁就考上了举人,进京去了。不久就担任了南平教谕(掌管教育的官)。有一次御史到学宫去,下属官吏都伏地拜见,只有海瑞是站直作揖,并说:“我这里是教室,是老师教学生的地方,我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