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九节 重用忠臣,惩办小人

第九节 重用忠臣,惩办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1 更新时间:2024/1/16 4:26:10

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能够很快被平定,赵王朱高燧的危机得以圆满解决,除了宣宗本身的因素外,还与他所重用的贤臣有很大的关系。在宣宗周围有一批着名的大臣,他们为“仁宣之治”的缔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宣德朝的着名大臣主要有五位: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蹇义,其中前三人合称“三杨”,尤为重要。

杨荣像宣宗所信用的大臣各有长处,互相补充,“蹇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古守正,而(夏)原吉含弘善断。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杨溥是个特殊的人物,性格内向,但操守很好,为众大臣叹服。

几位重臣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国家大事为重,相互包容,不计较个人恩怨。据记载,杨荣办事果断,敢作敢为,对军务很熟悉,只是不能洁身自好,多次接受边将馈赠的良马。宣宗听说了,向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力赞杨荣通晓军务,是他和众位朝臣所比不上的,不应该因为有这样的小毛病就放弃不用。宣宗笑着告诉他,杨荣曾经在自己面前说他和夏原吉的坏话。杨士奇听后,没有丝毫的怒意,反而对宣宗请求能够像包容他一样包容杨荣。后来杨荣知道了这件事,感觉十分惭愧,对不住杨士奇,便尽释前嫌,相交甚欢。

宣宗对这几位重臣十分信任,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总是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当是时,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赋诗赓和,从容问民间疾苦。

为此,明宣宗治理国家的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重用忠臣,惩办小人,他时常思考古代君王的偏信小人,迫害忠义之士,害国害民的经验教训,他也常和大臣们谈论小人害国的例子,让他们引以为戒,不要轻信小人谗言,要辨明是与非,按公理做事情。宣德二年(1427年),有一次宣宗召见户部尚书夏原吉,相他谈论到了古代的偏听偏信,小人害国害民的教训,并从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表面上他们的建议好像是对国家很忠心,但是他们的用心却很险恶。因此,从古代到现在,贤明的人都十分痛恨小人。例如,上古时代的舜帝就憎恶谗言,春秋时孔子远离奸人,唐太宗也把进谗言的奸人当做国贼予以惩治。宣宗表示,他自己在对待小人谗言的问题上也十分重视,一旦发现有这种现象,便会坚决制止,绝对不能让坏人得到好处。他还常把历史上轻信小人坏话导致亡国的事情作为教训,坚持防止小人谗言害人的事件发生,并且希望大臣们也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要上奸人花言巧语的当。

宣德初年,朝廷政治中仍然有许多有缺陷的政策。南京的法司就残缺而不健全,随便就判决,轻意就将被告人逮捕、审问。比如,奸人想要陷害好人,就枉加编造的罪名,写成告状信赶赴南京上诉,造成许多冤案,残害了无辜的忠臣良民。宣宗听到这种情况后,立即下令都察院颁布命令,对这些情况加以禁止,从今之后,凡是有告状的人,都必须送往北京审理,只有京城军民的诉讼,允许把他逮捕审问。这道法令的制定,就制止了坏人钻朝廷的空子来冤枉残害忠臣的事件的发生。

当时,朝廷发生了一件诬陷忠臣的事情。结果,奸臣被惩治,忠臣却受到了保护和重用。这个宦官叫裴可力,他受朝廷的派遣,到浙江负责监督处理当地政事。浙江有一个姓汤的千户,听说朝廷派下来钦差御史,来监督、检查工作,他非常害怕,因为他在这里为非作歹,干了许多违法的事情,为此,他想,只要对朝廷派来的这位大官进行贿赂,与他勾结在一起,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于是,汤千户在裴可力到来之后,就大摆酒宴热情款待这位朝廷大员,之后又多次献殷勤,讨好朝廷大员,借各种名义,送给裴许多的金银财物。裴可力在金钱的诱惑下,和汤千户勾结起来,更加严酷地剥削百姓。当地人民对汤、裴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纷纷上书朝廷,揭露他们的罪行,请求朝廷对他们进行惩治。

于是,朝廷派遣按察使林硕到浙江进行整顿。林硕到任之后,立即采取措施,制定了一整套的法规制度,整顿政治,清查官吏,为百姓做了一些实际有用的事情。汤千户对林硕的到来,又害怕又不甘心。因为林硕所制定的政策、制度,都危及到他的利益,并限制了他的胡作非为。于是他向裴可力说林硕的坏话,裴可力因而怨恨林硕,认为林硕是为了夺自己的权位,监督、调查他来的。于是就寻找时机报复。经过反复策划,裴可力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诬陷林硕,说他到浙江后,有讥讽、诽谤朝廷的言论,并对宣宗皇帝下的诏书谕旨进行限制,不让施行,违背皇帝的旨意。朝廷得到这个奏折后,立即将林硕拘捕,押送到北京审理。刑部提审林硕,林硕很明白这是小人的陷害,便在法庭上给自己辩解。他说:“我以前曾经担任过御史,视察浙江,让当地的小人不能继续为非作歹,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此次,臣升为按察使,再次到达浙江,时间不长,臣采取一些措施,又触及了这些小人的利益,因此他们更加恨我,便耍弄阴谋,制造谣言,加害于我,想要把我赶走,保证他们可以继续为非作歹,剥削百姓,不受官府的限制。”

宣宗听了林硕的申诉,对他说道:“我本就不会轻易相信他们卑鄙的话,一定要当场审问他们。如今你既然已经明白,是那些小人对你的陷害,我也不相信他们,而仍旧相信你,你也就不要再担心了。马上赶到浙江,继续担任你的职务,履行你的职责,为百姓主持公道,办实事,不负朕对你的期望。只要遇到民众疾苦的事情,全部奏报上来。朕以诚心对待臣下,不轻信奸人谗言。你不要有其他的顾虑了,好好地干吧!”林硕听了皇帝的一番话,流下眼泪,连连叩头拜谢皇恩,并保证回到浙江后,一定不辜负皇上对自己的信任,秉公办事,用尽全力报答朝廷和皇上。

随后,宣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宵小之人裴可力制造虚假的事情,去陷害忠直的大臣,回到京城后一定要严加惩治,绝不宽恕。”果然,事隔不久,裴可力彼召回京城,受到拘捕,以诬陷罪被依法判刑惩处。汤千户残害百姓也受到了惩治。宣宗对小人的惩治,对忠臣的信任、重用,在朝廷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弘扬了正气,压制了邪恶。

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初三日,内官袁琦,内使阮巨队、阮诰、武莽、武路、阮可、陈友、王贵、杨四保、陈海等伏诛。他们在广东等地出差办理国家事务,以采购买卖物品为理由,擅自领取别人财物,事发下狱。经过审查,这些都是袁琦一手操纵的。在抄没家产时,发现所埋藏金银数以万计,宝货、丝锦衣物等应有尽有。连所用的金玉器皿,也是从宫中获得,属于非法。这些都是上面所说的众人所做,经过三堂会审,全部处死。

标签: 小人忠臣

更多文章

  • 建设部的窝案——充分利用手中资源,“用足用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充分利用,建设部,用好

    上述这种官吏贪赃害民属于典型的上下勾结型,而下面要讲的则属于另一种,浑水摸鱼型。有个才子叫韩铎的,因为皇帝喜欢,洪武十五年被提拔为吏科给事中。两年后与同科给事中彭允达、吏部尚书陈敬等“将取到十二布政司儒士与谏院等各官,私下定拟职名,作见行事例,朦胧奏启”。皇帝朱元璋一时疏忽,

  • 魏忠贤乱政:明朝宦官之为祸,以熹宗时魏忠贤为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宦官,明朝,魏忠贤

    明朝宦官之为祸,以熹宗时魏忠贤为最。明初,设置宦官,仅为供奉内廷,备扫除之役而已。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前代之失,置宦官不及百人;后定为十二监及各司局,且定制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他还铸铁牌于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①成祖以后,对宦官渐加委

  • 庞太师和八贤王谁比较大?和包拯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包拯,太师,比较大

    历史上的八贤王是先王的亲弟弟,仁宗皇帝的叔叔,因在兄弟间排行老八,所以人称八贤王。而庞太师是仁宗的岳父,身份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那么庞太师和八贤王谁大?电视剧中的八贤王以仁德示人,他一身白衣,温文尔雅,与包拯志同道合是个十分有亲和力的王爷。但历史上的八贤王却是一个有名的外交官,作为先王的亲

  • 皇后身怀六甲却血崩而死,凶手竟是皇帝,死后谥号令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心寒,死后,谥号

    在历史上有很多陈皇后,最知名的就是说汉武帝的首任王后,陈阿娇,陈皇后,终究大伙儿都十分了解金屋藏娇这一历史典故,而在明代总有2个陈皇后,今日网编给大伙儿详细介绍的是嘉靖帝的首任王后。嘉靖16岁的那时候即位,即位后,这件重特大的事儿莫过选妃。14岁的陈氏在诸多容貌秀女中出类拔萃,入到后宫。由于陈氏的爸

  • 万历皇帝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因铸成大错使明朝丢掉了西南的大片国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万历,明朝,铸成大错

    众所周知,在明代前期国家千疮百孔,朱元璋马上刚开始了一致国家的大业。在他一致了云南省地域后,在西部地区设定了"三宣六慰",非常好的保持了管理方法刻的的实际效果。仅仅之后由于国家制度的转变及其别的吐蕃的掘起造成这类规章制度有所不同,失去它原本的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明朝初期制定的"三宣六慰"主要管辖

  • 第二十三章 传说中的“六扇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传说中,十三章,扇门

    古代衙门为显示威严、气派,多开六扇门。后遂以六扇门代指官府、衙门。民间传说的“六扇门”则是指捕快之中一个特殊的旁支。这个“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同时与各大门派有相当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权力,江湖中有身份的

  • 《明朝24悬案》前言 牟婵娟编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婵娟,悬案,明朝

    前言第一章洪武朝文字狱之谜第二章杀你不需要理由第三章十八条扁担起义的盐贩第四章靖难之役之后第五章明朝与大航海时代第六章朱高炽之死第七章大明宣德炉第八章历史上的清官有哪些第九章明英宗为什么要废除殉葬第十章厂卫的酷刑第十一章历史上的官都吃些什么第十二章明宫一点红女官制第十三章皇帝和宦官的关系第十四章明朝

  • 常遇春“上天入地”拿下浙南衢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天入地,浙南,衢州

    再说此时的浙东战场,经过一两个月的努力与发展,形势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先是将进攻衢州遭受失败的陆仲亨给换下来,由枢密院同佥常遇春率兵攻打。衢州元朝守臣廉访使宋伯颜不花等悉力备御。常遇春看到今天棋逢对手了,一时难以攻下,赶紧令人在衢州城的6个城门外建起奉天旗,竖立栅围,围住城门,同时建造吕公车、仙人桥、

  • 朱厚熜怎么死的?为何迷信道教不理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朝政,迷信,道教

    朱厚熜快要被勒得气绝的时候,围绕在周围的御医因为害怕用错了药而获罪下狱,一筹莫展,不敢开方子,结果还是太医院使许绅冒着万死,给朱厚熜下了一味猛药,过了七八个小时后,皇帝吐出数升紫血,才能缓过劲来说话。事后,许绅因为救驾有功而被“赐赍甚厚”,但不久便得了重病。许御医知道自己将不

  • “土木堡之变”前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之变,土木,鲜为人知

    1408年(北元额勒锥特穆尔汗元年、明成祖永乐六年),北元皇室的内乱又一次升级。次年,忽必烈后裔本雅失里被北元太保枢密知院阿鲁台、太师马尔哈咱等人,从中亚的撒马儿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国萨马尔罕省省会)迎到蒙古高原,推为大汗,是为北元额勒锥特穆尔汗。明成祖得知后,迅速派出曾经出使撒马儿罕、与本雅失里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