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用人
用人
曹操的用人之道有什么特点?任人唯贤是否违背儒家思想?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1 0:14:14阅读:778
都说三国时期曹操是当老板的好料,主要是曹操敢于推行新政,在用人上不像兀术那么保守。曹操主张"天赋是唯一的提升途径,我有了就用"这与诸葛亮的用人原则相悖。诸葛亮的要求是"以德为先"要求德才兼备,如果品德不好,再有才又有什么用?其实曹操的用人之道可能更现代,而诸葛亮还是以儒家为先。但是,有才能的人难免性
劳务派遣工作稳定吗(劳务派遣到国企稳定吗)
文史百科时间:2024/1/4 1:32:15阅读:2116
劳务派遣,把劳动力从用人单位变成用人单位,为企业节约了成本,也是很多人的就业。但是,这份工作稳定吗?首先,劳务派遣是一种有保障的就业形式劳务派遣按照《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执行,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在用人单位内部以雇佣、合同等方式将应招用的劳动者变更为劳务派遣形式。所以劳务派遣从法律层面保证了被派遣劳动者的
旷工三天自动离职扣几天工资(旷工离职公司不给工资怎么办)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5 23:18:05阅读:127
旷工三天自动离职,扣几天工资,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请继续读下去,这篇文章会详细讲解关于旷工三天扣多少天工资的知识。一、旷工三天自动离职,扣几天工资的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用人单位认定其患病确实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可
学者评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误:不是马谡是姜维
野史秘闻时间:2024/1/15 6:13:07阅读:4523
学者评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误:不是马谡是姜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诸葛亮选择这个接班人,不能算作成功。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
浅析康熙的用人之道:他的三用和三不用之道
历史解密时间:2024/1/8 16:09:57阅读:2015
爱新觉罗,玄烨,清第四帝,在位69年,8岁登基,14岁亲政,文治武功,独步天下,擒鳌拜,撤三藩,统一台湾,平葛尔丹,北逐沙俄签《尼布楚条约》,策封六世达赖喇嘛,修康熙字典,创南书房、开廷讲、建圆明园,开运河,兴修水利,开创康乾盛世。康熙师从汉学、从《四书五经》入门,到百家诸学,儒释道三教,无一不闻,
六、康熙以书法用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23:09:39阅读:646
因为自己喜爱中国书法,康熙皇帝则对朝廷中的大臣,特别是文官的书法就有些自己的要求。他亲政之后不久,曾经命令过翰林院的官员们勤练书法,研习诗文。他不但这样要求,还将书法当做是一个官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许多官员因为有好的书法而被重用,相反,许多官员因为写的字太滥,而遭到了他的斥责。1.康熙论书法总有一
历史上唐太宗管理精髓:用人之长 避人之短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19:31:59阅读:4511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
“贞观之治”的关键要素:唐太宗李世民用人不疑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16:28:37阅读:4403
在《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里,经常听到建丰同志(蒋经国)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然这种用人要疑的精神,最容易出现一种不信任感,一旦信任感丧失,就可能人心尽失,团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因为士只为知己者死。李世民能够在乱世之中得天下,并且开创“贞观之治”,这一切与李世民的用人是密
西蜀灭亡的真正原因:诸葛亮不善用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17:30:15阅读:2094
西蜀灭亡的真正原因:诸葛亮不善用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千古绝句道出了人们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佩与惋惜之情。然而,距“星殒五丈原”并没有多久,刘禅就向兵临城下的邓艾自缚而降,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蜀汉政权宣
曹操用人比诸葛亮高明:主张大用者不务细行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 22:13:41阅读:4686
曹操用人比诸葛亮高明:主张大用者不务细行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者。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对于诸葛亮其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
魏武帝曹操的用人策略:用“小人”来制衡“君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2:05:19阅读:1216
魏武帝曹操的用人策略:用“小人”来制衡“君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魏特色的特务政治体制三国时代是一个末世的社会,曹操以地方军阀崛起,创建自己的势力,并逐渐统一北方,重建了统一的国家政治。在这个乱世里,曹操收用的人才来自各种方面,既有失败的对手,也有各种背景的社会势力代表,《三国志》卷二十四
董卓用人:三士遭贬猛醒悟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18:37:35阅读:444
董卓用人:三士遭贬猛醒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金玉良言:高贵的鸟总是选择宜己之树而栖,贤士总要选择明君而事。谋略故事董卓把持了朝政后,为巩固其刚刚取得的政治统治,采用网罗天下名士的策略以安民心。先后任用了杨彪为太尉,启用黄琬为司徒,又将受十常侍迫害削职为民的议郎蔡邕接入京都、官复原职,且一月之
诸葛亮的用人哲学赶快get起来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0 7:08:14阅读:4946
诸葛亮的用人哲学赶快get起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几多流,尽在三国中。其中,三国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智慧的化身,也留下了非常多的经典故事,如“草船借箭”、“三气周渝”、“舌战群儒”等等,同时他的人才管理思想对今天的现代职业经理人也有很好的警示作
诸葛亮用人爱用赵云 却为何却长期不用赵云?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5 16:31:07阅读:4628
诸葛亮用人爱用赵云却为何却长期不用赵云?,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诸葛亮才在铺垫中登上舞台。如果说此前的三国中充满了战、诈、计、策,到了诸葛亮出场,才开始进入到谋和算的新高度。《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
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误:不是马谡而是姜维?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1 15:57:36阅读:1580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连环画,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维》。现在京剧舞台上还在演。不过姜维投奔蜀国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
孙策教用人:“傻”孙策无限信任太史慈的回报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04:38阅读:1681
孙策教用人:“傻”孙策无限信任太史慈的回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巴霖效应。这个术语来自一个马戏团的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话: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很容易轻信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星座、血型之类的算命书能让你觉得句句在理,似乎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误:不是重用马谡是选中姜维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4 12:48:15阅读:1901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字伯约,雍州天水郡翼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连环画,记得其中有一本叫做《收姜维》。现在京剧舞台上还在演。不过姜维投奔蜀国的经历,并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
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2 6:45:38阅读:1325
古代君王大多都有疑心病,那么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呢?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中期,燕国国君燕王哙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突发奇想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燕王哙的这一荒唐举动引起了燕太子平的极度不满,由此导致燕国内部发生激烈混战。齐国趁机伐燕
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4/2/25 3:57:49阅读:3435
古代君王大多都有疑心病,那么燕国国君燕王哙是如何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中期,燕国国君燕王哙不知吃错了什么药,竟然突发奇想将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燕王哙的这一荒唐举动引起了燕太子平的极度不满,由此导致燕国内部发生激烈混战。齐国趁机伐燕,一举攻占
汉武帝的用人策略,汉武帝用的人才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30 8:30:32阅读:4803
汉武帝作为千古一帝,对中国影响很大。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中国,比如丝绸之路,匈奴的北征伐,对儒家的独尊,盐铁的垄断,领土的扩张。可以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超级军事家。众所周知,古今中外都有一个共同点。任何一个领导想做事都需要两样东西,财权和人事权,尤其是后者。汉武帝也是如此。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