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汉景帝皇后王娡真是慎夫人的女儿吗?

历史上汉景帝皇后王娡真是慎夫人的女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28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7:53

说起王娡,王娡是的第二个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娡被其母送进宫后,刘启对王娡很是喜欢,封她为“美人”。后来刘启即位后,也就是汉景帝,原来的太子妃薄氏按例成了皇后。但是皇后没有为刘启生下一女半子,因此得不到刘启的宠幸,因此皇后被废。

后宫没了皇后就没有人主持大局。刘荣栗姬长子,刘启册立刘荣为太子,但是没有册立栗姬为皇后。这时,刘启的姐姐刘嫖打起了联姻的主意,她不仅多次进献美女给皇上,也想与新太子刘荣成为亲家。她向栗姬推荐自己的女儿阿娇作为联姻的对象,但是栗姬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继而转向王美人王娡,王娡考虑到以后的事情,便答应了刘嫖联姻的请求,于是就有金屋藏娇的故事了。长公主刘嫖擅长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因为之前栗姬拒绝了她联姻的要求,便在皇上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同时又赞美王美人的儿子刘彘。本身刘彘从小就聪明过人,刘启对也是尤为宠爱的。

有一次,刘启生病了,打算试探一下栗姬,便把封王的孩子交给了栗姬照顾,并对栗姬说等他死后好好对待这些孩子。但是栗姬却表现的很不情愿并且拒绝此事。汉景帝心中很是生气,但是却也认清的栗姬的为人。于是王美人借此良机命人在朝堂上请示立栗姬为后,本就对栗姬心生恼怒的汉景帝更加生气,不仅处死了那个进谏的大臣,也废了栗姬的皇后之位和太子之位。栗姬被打入冷宫,郁郁寡欢,最后忧郁致死。

顺水推舟,得宠的王娡没有了后顾之忧,理所应当的被封了皇后,其子刘彘也被册立为太子。

王娡是慎夫人的女儿吗

随着前几年《美人心计》的热播,有人问及在真实历史中,王娡是否是慎夫人的女儿。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孝景王皇后王娡的生母其实叫做臧儿,臧儿是汉初燕王藏茶的孙女,其家庭背景也算是处于名门。然而臧儿嫁给王仲后,其实生活并不是很好,生下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后,便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够飞黄腾达,于是请人算卦,卦中阐述臧儿的两个女儿皆是凤凰之命。

命中有贵的算卦结果使得臧儿顿生将其两女儿送进宫之意。然而当时的大女儿王娡已经嫁做人妻,其丈夫是金王孙。但是臧儿却不顾金家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要将王娡送进宫中。金氏尤为愤怒,却没有办法阻挠。最终王娡与其妹王皃姁最臧儿送进了太子宫。一切如算命结果所言,进宫后的王皃姁与王娡皆被太子刘启宠幸,王娡在怀着刘彘(后来的刘彻)时梦到太阳投进怀中的好兆头,太子刘启认为这是吉祥之兆,便对王娡更加宠爱。最后在刘启登基之后王娡当上了皇后,其子刘彘也成了太子。

历史中王娡的母亲臧儿虽说并没有像电视剧中慎儿那样心狠手辣,但也算是颇有心机。从她毅然决然将已婚的王娡送进宫这件事可以看出臧儿的贪于权贵。

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的王娡与其母亲慎儿在小时候有过离奇的故事。剧中讲述王娡是聂慎儿和吕禄所生,在大动乱期间,吕禄带着一家子逃难,却在混乱中走散。当时是莫离抱着年幼的王娡被官兵抓走,却被兵王王远带走。王远是个嗜酒贪财之人,为了钱想要将王娡卖掉做冥婚之用,最后莫离将王远打死。最后是莫离将一只手帕拿给王娡作为以后一慎儿相认的凭据。

王娡怎么死的

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娡,观其一生,她是个非常幸运的女人。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呢?其实纵观历史,如同王娡一样是平民出身最后一步步成为皇后的人也有。然而王娡不仅是平民,在嫁与刘启之前已经嫁过人了,刘启不嫌弃她有过夫有过子,还对她百般宠爱,这样的命运实属不多。而王娡最后也是安安稳稳地老死,并没有过多的痛苦。

王娡原先嫁与金王孙,其母找人为其算卦,得知自己的女儿有贵人之命,便执意要把王娡送进宫中。果然,王娡与刘启相识,获得了刘启的宠幸,成了美人。在她晋升皇后之前的道路也不算坎坷,有长公主刘嫖的庇护与帮助,晋升道路也是顺顺利利。无疑王娡是后宫争斗中最完美的得利者,她做得最聪明的打算便是和长公主联姻,借助长公主的权势和皇上对她的宠爱,一步步攀升,成了皇后。

每个有势力的妃子背后都会培植一些亲信,王娡也不例外。为了自己与儿子刘彻以后的道路稳如泰山,她培植了自己的王氏亲信。而这些人也成了刘彻在政治道路上的坚实的团体。在扶植儿子刘彻登基的道路上,王娡小心翼翼,也曾委屈求全,为儿子登基的道路扫除一切万难。

王娡的晚年仍有很大的势力,权倾一时,周旋于后宫与窦氏太皇天后之中,元朔四年,王太后在长乐宫逝世,与汉景帝合葬与阳陵。

标签: 夫人女儿帝皇

更多文章

  • 明代“乡饮酒礼”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制度,明代

    朱元璋强化乡间教化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推行乡饮酒礼制度。乡饮酒礼在中国历史上的周代时就已经盛行。明朝开国后参酌唐宋之制,兼“采周官属民读法之旨”而定乡饮酒礼。洪武五年四月,朱元璋诏告天下举行乡饮酒礼,其具体的做法是:“在内应天府及直隶府、州、县,每岁孟春正月、孟冬

  • 张献忠一世骂名难成定论:七杀碑背后的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定论,张献忠,骂名

    在多如繁星的中国农民起义首领中,张献忠是最具争议的一位。有人说他是“恶魔”,几乎杀光了四川人;有人说他是英雄,只杀贪官污吏而不杀百姓。满清有这样一个关于“七杀碑”的说法。满清政权说张献忠不仅杀人如麻,还在他杀人的地方立了个碑,碑上写有:“天

  • 第五节 靖难之役,乾坤已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役,乾坤,第五节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朱允炆密令张昺、谢贵动手削燕。同时密敕北平都指挥张信逮捕朱棣。然而,朱允炆派先锋张信前去捉拿朱棣后,这边等了许久,迟迟没见张信行动,甚至连人影也没了,如同泥牛入海。为了安全起见,齐泰又派曾经打探过燕王朱棣的张昺和谢贵前往北平。这次出使,张昺和谢贵的身份大是不同,因为他们带

  • 村妇变皇后生出了千古一帝王娡是怎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帝王,是怎么,村妇

    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千古一帝,这样的女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了,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母亲叫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燕王臧荼是秦末汉初,群雄并起时候项羽册封的诸侯王,后被汉高祖刘邦击败杀死。可见王娡也曾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到王娡的时候,她基

  • 第七节 仁孝之君,盛世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君主,盛世,第七节

    明宣宗作为明朝初期的一位守成的皇帝,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君主。他在朝的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取得了很显着的成绩。宣宗的政治功绩中凝结了他母亲的心血,他从皇太孙到当上皇帝,一直受到母亲的指导教育。他的母亲诚孝皇后勤于操持内政、外政,教子有方。宣宗从小就十分孝敬母亲,常常细心听取母亲的教育,这

  •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高炽、朱瞻基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事儿,明朝,朱瞻基篇

    杨士奇与太子同甘共苦,携手并肩,走过了二十年历经坎坷的储君岁月。说来也实在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可能是由于杨士奇过于低调,连朱棣也以为杨士奇不是太子党,把他当成了中间派,经常向他询问太子的情况,而在永乐十年(1412)的风波之后,朱棣对太子也产生了怀疑,便向杨士奇询问太子监国时表现如何。这看上去是个很简

  • 明朝一人实现岳飞理想,发明新兵器,却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人,兵器,明朝

    岳飞的《满江红》传唱千古,其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更让人慷慨拔剑长叹息!明朝就有一位人物,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平朔方勒石贺兰山》:“尽道将军意气豪,朔方战罢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却笑人间说六韬。”在贺兰山上立了块石碑:老夫我功成身退,但求痛快,杀伐已尽,千里不留名。这人是谁?他叫叶梦熊,少年

  • 一、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一只眼,天下,石人

    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治在中国前后只有89年的时间,虽然蒙古的铁蹄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族在他们的统治中存在很多弊端,其中严重的民族歧视导致他们末期的统治动荡不安,同时宫廷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难以维持生计。特别是末代皇帝元顺帝(史称元惠宗)妥懽帖

  • 搅动时局的绝“代”美女布喜娅玛拉神秘面纱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揭秘,时局,面纱

    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在出生的时候,大萨满就预言说,这个女人可以兴天下,也可以亡天下。果不其然,长大后,她成为了绝世美人,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因为外貌,她一生注定被拿来当做政治筹码。她曾被哥哥许配给努尔哈赤,后来反悔,于是叶赫那拉布喜娅玛就十八年没有嫁出去,在当时的年代里,成为了"叶赫老女",后来她远嫁蒙

  • 第二章 家庭教育不马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家庭教育,第二章,马虎

    有《皇明祖训》的规矩管着,作为“第一家庭”的皇子,生活中要遵守的规矩自然颇多,而其中最重要的规矩,当属教育的规矩。朱元璋出身穷人,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显然他很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明朝宫廷教育的规矩,基本都是他设立的。这其中又分为两个环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