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公务员刘光第为什么会参与戊戌变法?

小公务员刘光第为什么会参与戊戌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64 更新时间:2023/12/4 22:50:16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并无显赫的家世背景

1898年9月28日,京城的菜市口人头攒动,这里是清朝的刑场,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刘光第被执行死刑,史称“戊戌六君子”。这场杀戮,缘于不久前的维新变法。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官二代,其父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他善于写作,思想激进,热衷变革,与唐才常、陈宝箴等新式人物友好。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授山东道监察御史。他与康有为关系友善,康曾为其代笔,当时政治地位在康有为之上。

杨锐,张之洞的嫡系,张之洞在任两广总督时,召其做幕僚,后由追随其到湖广总督的幕府,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授内阁中书,留京供职。

林旭,福建侯官人,官僚世家,娶清代重臣沈葆桢孙女为妻,曾入张元济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西学,参与建立闽学会,与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康广仁,康有为胞弟,此人善于谋事,曾策划联络英国,废除八股,改变生童岁科各试,策动袁世凯包围颐和园。由于其留存资料较少,其名声被其兄所掩盖,甚是惋惜。

从“六君子”的身世背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已居高位的杨深秀,官二代谭嗣同、林旭,张之洞的嫡系杨锐,“带头大哥”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那么刘光第何许人也?他既非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典型的屌丝,京城一小公务员,做了十年的刑部主事(闲职)没有补得实缺。他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变法呢?

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原籍福建武平县,生于1859年,卒于1898年,享年39岁。他是个勤恳但不得志的官员,据《清史稿》载,他“治事精严,因谳狱忤长官,遂退而闭户勤学,绝迹不诣署。”直至1898年,蒙光绪召见,赏赐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刘光第在京师十余年的岁月里,历经沧桑,个人对仕途从渴望到绝望,再到最后一搏,反映了一个传统士大夫走向改革之路的艰难历程。

要想了解一个人物,最好的材料莫过于日记和书信。幸运的是,刘光第留存有54函书信,这54封信起自1888年5月15日,至于1898年1月24日,均为刘光第写给刘举臣家族成员的,他在京城之困顿、彷徨、不如意,以及戊戌变法前的心态都流露其中。

穷困潦倒的小京官

刘光第出生在四川富顺县赵化镇,世代贫穷,从小母亲就教导他,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要读书,才能做官,“光第”也是取光耀门第之意。母亲病重,亲戚劝让光第学习经商补贴家用,遭到母亲的拒绝,以致卖掉房子供其读书。

刘光第也非常争气,在1883年(24岁)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但后因母亲病逝,丁忧在家,再加上家贫,实在无力做京官(薪俸薄,应酬多,用度大),直到1888年,在族人刘举臣每年银二百两的资助下,刘光第才赴京就任。

居京期间,刘光第生活穷困潦倒,他抱怨工资低:“六七两月印结无几(六月七两,七月四两),好得五月尚好,不然几至断菜。”(《刘光第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201页)又说办公地点离住宅区远,所经道路尘土多,臭气重:“盖到署回转,足有十二里路,同乡京官咸劝不宜省费,恐致病症(臭气之熏蒸,灰土之呛人,实在不好闻得)。而无奈目前止此力量,但于雨大路太烂时,偶一坐车而已。”(196页)清朝时期,京城道路的破败不堪屡遭人抱怨,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京城面貌全不一样。如此生活境遇,他在给族人刘举臣的信中说,只能过得十分俭省,希望能早日补得实缺才行。

做了十年的京官,到了1898年,他在给族弟刘庆堂的信中还抱怨京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而工资却不涨,他说京中银价跌减,而百物腾踊。去年如果不是弟弟送钱进行接济,是难以熬过去的,今天只有分外俭省,才能支持。他渴望补得实缺,“如下半年能补缺,则能多得俸银六十金(半俸只六十金),加以县中公款百廿余金,或可勉强撑拄下去矣。”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下半年不能补缺,刘光第将无力维持在京的生活。对他来说,只有放手一搏,否则只能返乡另谋它职。

急切的入仕愿望

1894年,中日甲午媾兵,大势颇危,朝廷广开言路,刘光第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上书《甲午条陈》提出:一、请皇上乾纲独断,以一事权也;二、请皇上下诏罪己,固结人心也;三、请皇上严明赏罚以操胜算也;四、请皇上隆重武备以振积弱也。

以上四点归结为一点,就是强化帝权以强国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根据自己的判断,想迎合光绪小皇帝夺得权力,重振朝纲。但后因无人代奏,不了了之。刘光第眼看仕途无望,便萌生归意,此时有友人劝其回乡当教书先生。

1895年,他便请假回家,路经武昌,拜见张之洞,这才与权重人物有了点联系,但后来似乎没有起到作用。刘光第迫不及待国家能发生些什么事情,以便他有崛起的机会。后来维新派的崛起,使他看到了施展抱负的一线希望,他急切盼望着一场以变革朝政为中心内容的政治运动能尽快到来,这样才能有走向权力中心的机会。

终于等到了1898年,戊戌维新如愿而至,当时京师大局,颇有整顿之意,加上上书言事之风盛行,康、梁维新派受宠,在此氛围下,他便以为“此时下手功夫,总在皇上一人为要,必须力除谄谀蒙蔽,另行换一班人,从新整顿,始有起色转机。”刘光第与同乡京官倡设蜀学会于皮库营四川会馆,由外官京官捐助数千金,添购书籍仪器,聘请中西教习,讲求时务之学;当康有为在粤东会馆开保国会,他也积极参加。

终于,刘光第的维新活动得到了回报,受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荐,1898年9月4日光绪皇帝召见了他。刘光第向光绪帝力陈时势艰危与中外积弊,次日遂被授予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做了十余年候补刑部主事的刘光第终于蒙受皇恩,开一新天地,而此时他的经济状况甚至无钱添置任职所需的物品,正如其书信中所道:“目下用度顿添,异常艰窘(城外学堂亦打算顶与别人,兄租不起了)”。

当时的情形是维新派与守旧派、帝党与后党刀光剑影,争斗白热化,刘光第于此时新迁,表面上仕途的得意,实际上掩藏着的是凶险与危殆,对此,他尽管惶恐不安,然又难以割舍既得。他在给族人刘庆堂的信中说:“乃无端被此异遇羁绊,且又人情不定,新旧两党,互争朝局(好在兄并无新旧之见,新者、旧者均须用好人,天下方可久存。)兄实寒心,惟圣恩高厚,急切不忍去耳。”

甚至到临刑时,刘光第出于仕途的考虑,都不忍抛却一酬宏志的机会,而是静观其变,因此而被捕。他误判了形势,自认无新旧之见,不相信自己会遭受到惩罚,事实上,他也真的没做什么变革的壮举,以致于必须用生命来抵偿。比起谭嗣同、林旭诸人来说,他没有任何家族背景,也缺乏康广仁的谋略,但却为变法而死。

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光第走向改革之路与其贫困的生活有关,生活的困苦促使他必须出仕,必须有所作为,参与改革乃是路径。同时,他也有迫切的出仕愿望,他希望能够借时局转变之际,获得重用,改变自身的处境,以求光耀门第。殊不知改革变法不仅没有得酬壮志,反而丢了卿卿性命。

标签: 公务员刘光戊戌变法

更多文章

  • 猴年春晚五审:于谦表演新小品 岳云鹏相声出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晚,猴年,相声

    摘要:昨天,猴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五审在央视进行。开心麻花首次亮相审查沈腾马丽仍未现身作为饱受80后观众喜爱的开心麻花沈腾、马丽组合在猴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审查中一直未能现身。昨天,猴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五审在央视进行。《法制晚报》记者打探到昨日有苗阜、王声,于谦,岳云鹏、孙越,开心麻花团队的四个节

  • 明朝于谦这手漂亮,否则明英宗就回不了明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就回,明朝,漂亮

    自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征瓦剌被俘起,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就曾有懿旨,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宝贝儿子给接回来。对于此事,景泰帝一开始本是拒绝的,毕竟英宗的归来,对自己的帝位多少是带有威胁的。从正统十四年下半年到景泰元年上半年,在经历了兵败北京城下和对大明边关屡次发动军事侵犯的失败后,蒙古瓦剌统治集团对大明

  • 黄宗羲:扬善惩恶的史学功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功能,史学,黄宗羲

    黄宗羲的史学理论,主张治史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他的史学观,一是强调“经世应务”,二是严夷夏之辨,三是扬善惩恶、扶正祛邪,前二者,我们在上文已有叙述,这里对第三点略作补充,黄宗羲认为,研究历史,编写史书,必须善恶分明,扬善惩恶,对于那些弑君犯上、害国害民的“乱臣贼

  • “戊戌六君子”变法喋血,冤沉海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冤沉海底,君子

    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由此进入了其毕生中最为耻辱的一页。然而让人寒心的是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统治者不是积极抵御外侮,内思以图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自相残杀。曾经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的耻辱是列强带来的,但“戊戌六君子“的悲剧却向我们昭示着,我们的耻辱是由封建统治者自身

  • 为什么晚清不抵抗列强却要消灭太平天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列强,太平天国,晚清

    为什么晚清不抵抗列强却要消灭太平天国的这个问题非常的有趣,说白了就是太平天国的晚清来说是心腹大患,他必须除掉他们,在1900年的时候,慈禧脑袋发热向11国宣战,但很快就像纸老虎一样散架了,她下诏书宣布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新欢。晚清对列强完全采取了妥协的态度,成为了列强的代言人。而且西方列强已经扼住

  • 甲午之战:第八章 再失守,连战连败_一、牛庄失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甲午,第八章,连战

    清军态势自甲午平壤战役以来,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屡遭失败,一溃千里,清廷以淮军不可恃,批准翁同龢主张征集湘军的建议,决定起用藩司魏光焘、道员李光久等湘军宿将,募军北援,并于1894年11月召湘军元老、两江总督刘坤一进京面圣,12月28日授其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驻山海关;1895年1月15日授自愿请

  • 清代后期汉族社会陋俗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族,清代,陋俗

    1烟毒、赌博和娼妓成公害在一些大商业城市,鸦片烟祸与其他社会弊病互为表里,成为社会公害,败坏了社会风俗。烟毒、赌博和娼妓一道构成奢侈性消费,毒害着由于近代企业初步发展而握有余钱的市民。《申报》曾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作过统计,这一年上海城内烟馆多达1700家,绝大多数集中在英法租界里。其高级烟馆

  • 为什么叶芸来不下令突围 而是选择等到陈玉成的救援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叶芸,陈玉成

    广西人叶芸来,身材短小精悍,在太平军中大家都叫他为叶矮子,金田起义时加入太平军,一直从征到达天京,随后参加了太平军西征,曾经在皖北潜山和舒城几处城邑守卫,因战功而封爵位为受天福,后天王洪秀全诏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叶芸来则隶属陈玉成节制,赐爵为受天安,随后与刘玱琳一同守卫太湖县城,叶芸来以坚忍沉毅的斗

  • 怎么评价大清帝国?历经盛世,帝国中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清,帝国,盛世

    大清帝国:历经盛世,帝国中衰中国的历史既古老又悠长,朝代众多,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走到最后,终于在清朝止步。清朝是以满族为核心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清代的社会文明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激荡的变革时期。它上承几千年来的专制帝制,下溃于民主共和的洪流。经历了改朝换代的血腥征讨,刀光剑影

  • 参考书目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参考书目,沉思,甲午

    1.《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刘广京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2.《洋务运动史》:夏东元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中日战争》:戚其章着,中华书局,1996年版。4.《甲午战争与朝鲜》:王如绘着,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5.《甲午战争的和战之争》:张登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