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杨廷鉴为李自成写过标语,为什么却拒绝做清朝官员

明朝杨廷鉴为李自成写过标语,为什么却拒绝做清朝官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82 更新时间:2024/1/17 17:27:11

在明朝末年,曾经有一个状元,经历奇特。他本来可以有着大好的前途,不过赶上了末世,本来可以投靠清朝,可他气节很高,不愿意做降臣。他就是明末最后一个状元杨廷鉴。

杨廷鉴是一个奇人,不仅因为他高中状元,而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够传奇了。杨廷鉴的祖上是东汉太尉杨震,在古代认祖宗的不少,但杨廷鉴却是有谱所载,一代代传承的。杨震33世孙杨士英在南宋绍定年间从临川迁徙到前黄,世代繁衍,耕读为家。前黄距离武进很近,所以很多史料又称杨廷鉴是武进人。

他的奇还在于没有登科的时候,已经名满江南了。当时他的才学和人品备受推崇,时人称他“自幼习勤苦,不好鲜衣纨绮”。他的老师,是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副都御史张清惠。作为布衣,能拜入这样的朝中大员名下,杨廷鉴的经历确实有些传奇

当朝廷科考时,杨廷鉴正好遇到自己老师张清惠也被宣召入朝。师生二人一同前往京师,在北上的路上。张清惠对自己的学生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他说:我们是老了,功名对你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国事衰微,都看你们这些后生晚辈的了。(科名君自有之,吾辈相期更有远大于此者)

这一年是1643年,也是明朝最后一次开科取士。在路上,杨廷鉴别过了自己的老师,中途顺道去看望孙奇峰。孙奇峰是杨廷鉴父亲的好友,理学功底颇深,正在河南居住。可是就是这次访友出了一点意外。

李自成在襄阳自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正好将杨廷鉴抓住了。

农民军倒也不清楚杨廷鉴到底有多出名,到底有什么本事,但看到是个读书人,就要留他做谋士。虽然李自成当时声势浩大,农民军也缺乏有墨水的文人,杨廷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常常以忠义为准则,不敢加入农民军。

农民军没有为难他,不过还是留下他来写标语。这样,杨廷鉴免费做了一段时间的文书,为农民军写下了“均田免粮”、“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等标语。

在取得农民军的信任之后,杨廷鉴终于找了个机会,抽身离开河南,北上来到了京师。他拜访了父亲的老友,为农民军打工之后,居然还顺利赶上了会试。

以杨廷鉴的才华,通过会试自然是没有问题。以往的殿试,通常是在第二年举行,那时候军情紧急,殿试也就紧跟着开始了。在金銮殿上,崇祯的问题是如何选人?杨廷鉴不同于其他士子,他有做过高官的老师,又有在农民军中的经历,为此,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取士先品行,而后文辞,用人贵朴诚而贱浮,竞论邪正,不论门户……

这个观点让崇祯大为赞赏,不过杨廷鉴的选人观还来不及验证对错,第二年李自成就攻入了京师,崇祯皇帝自缢殉国了。

农民军再次和杨廷鉴见面了,此时一个是新兴的政权,一个是刚刚当上翰林院修撰的状元,再加上以前的合作关系,按理来说该擦出火花来吧?然而,杨廷鉴还是不愿意为大顺政权效力,他偷偷离开京城,在一片战乱中辗转千里,又回到了老家。

一直有传闻说,清军入关之后,杨廷鉴效力了清廷,出来做了大官。为此,在他身后入选当地先贤祠时,还有很多文人挖苦讽刺。然而,无论是史料还是家谱,从来没有杨廷鉴在清朝做官的记录,连他的官职、时间都是一片空白。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位状元没有成为清廷的降臣。

其实,清廷也曾屡次招他为官。顺治入关后的第三年,清廷就征召杨廷鉴,但是他以生病为理由拒绝了。顺治七年,洪承畴举荐杨廷鉴为官,他以母亲丁忧而拒绝了。顺治九年,皇帝亲自询问杨廷鉴的同乡以及他的儿子杨大鲲,打听杨廷鉴的病情,并再次请他出山,杨廷鉴还是拒绝了。他以自己名望在当地兴办学校,舍粥赈灾,做了不少好事。

标签: 明朝标语清朝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如何选定刘彻为太子 王娡如何助儿子登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儿子,刘彻,太子

    汉景帝他一共生了子女:14子,3女,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引起了对储位激烈的明争暗斗。对储位的明争是他的胞弟、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梁王刘武。皇后薄氏无子,加上刘武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

  • 古代中国美女的三围标准:胸围不高臀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不高,胸围,臀围

    胸围:古代中国人对女性的胸围要求不高,对拥有一双丰满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颇不以为然。其实,古代男子欣赏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腰围:公元前6世纪的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与楚襄王同时的楚人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漂亮的“东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写有所偏爱。不过,纤细腰身,似乎只是荆

  • 明宪宗朱见深姐弟恋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谜,姐弟恋,明宪宗朱见深

    帝王档案朱见深:1465年-1487年在位,初名朱见浚,英宗长子,性格懦弱而固执。英宗病死后即位。在位24年,宠信太监,后宫专权,朝纲紊乱;求佛问道,沉溺房事,深居宫中,不问政事,一无所成。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死后葬于茂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

  • 《明史·钱士升传》说了什么?原文及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原文,明史,说了

    《明史·钱士升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①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所推。崇祯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

  • 汉武大帝王娡演的?扮演者宋晓英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个人简介,帝王,扮演者

    宋晓英,1954年12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1973年初登银幕,参演战争题材影片《平原游击队》。1980年凭借领衔主演的文艺电影《苦难的心》获得第2届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主角奖。1983年凭借主演的电影《16号病房》获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199

  • 明朝统治的强化—朱元璋是如何做到高度集中的皇权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元璋,皇权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即皇帝位,是为明太祖。明朝建立之初,官僚机构设置基本沿袭元朝,于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初称相国)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地方则设行中书省,总理地方军政事务;另于中央设御史台,为监察机构。朱元璋在认真总结元朝灭亡原因时,认为“委任权

  • 明代的儒学:王阳明的理论概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儒学,明代,概说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深知夺天下可以从武力,而治理天下则必须依靠儒家思想和知识分子。于是他对孔子顶礼膜拜,尊礼有加。朱元璋所尊崇的儒家思想是宋代开创的理学,因此在科举制度的考试中,程朱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成为了标准的答案。1415年为了进一步确立程朱理学的官学地位,明成祖亲自主持

  • 明代小说盛行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小说,明代,概况

    明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盛时期,出现了一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间有两次小说创作高潮,一为元末明初,一为明代中后期。宋代时,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商业的繁荣,“说话”伎艺得到相当的发展,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周密的《武林旧事》、

  • 他们是梁山上的三大恶人,相比较杀人不眨眼的李逵,智多星吴用更是阴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杀人不眨眼,李逵,梁山

    我国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相信大家都有看过。时至今日,这部剧一直都是大家所津津乐道的事情。人们对这部剧的观后感也是各有看法。一些人认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干一番事业,一些人则认为他们是一群走投无路的坏人聚在一起对抗朝廷。其实在小编眼里觉得,梁山好汉里确实没多少善茬,除了林冲、朱仝等少数人吃过皇粮的

  • 明朝历史之务实的“仁宣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明朝

    随着成祖逐渐衰老,皇位继承问题成为困扰他的心头病。长子朱高炽,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14岁的他便被太祖立为燕世子。但是朱高炽不仅性格文雅,而且身形臃肿,在各个方面都不类于自己,根本就得不到成祖的喜爱。成祖心目中的君主应该像他一样,能够以武功定国,次子朱高煦在这方面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