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一代廉吏于成龙最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揭秘一代廉吏于成龙最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3/12/20 5:09:26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经四十五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负,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任命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后任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到兵部尚书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始终清廉自守,刚正不阿,大公无私,多行善政,以卓着的政绩、廉洁自律,深得民心,被称为“于青菜”、“于青天”,三次被举"卓异",被康熙赞誉。

晚成大气的于成龙为什么仕途中能成功?

第一:于成龙的蒙恩师邢济堂,也是他的岳父大人。邢济堂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开明,不拘一格,他时刻教诲自己的每一个学子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于成龙有了远大的目标,终生的信仰。在永宁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因反抗喀尔齐圈地落难时,邢济堂以老迈之躯亲赴京师疏通自己的学生陈廷敬将万民折转呈御前,终使于成龙转危为安。

第二:好的团队。周瑞和、柳晋阳、雷翠亭、骆小妹、石玉兰、石玉林等,每次遇到困难,他们都能同心协力,化险为夷。周瑞和、柳晋阳为其出谋划策,雷翠亭武艺高强,骆小妹、石玉兰、石玉林等的用心伺候,才成就了于成龙。

第三:清明的政治环境下遇到了好的领导。

两广总督金光祖金大人。当于成龙如实他陈述罗成县民众疾苦,必须惩办恶霸谢德昌时,得到了金大人的支持,提出的严肃治吏、关心民众、发展生产等施政主张,金大人还亲自到罗城县考察,详细地了解于成龙的廉政为民事迹,并力举于成龙为全广西唯一的卓异。

湖北巡抚张朝珍张大人。于成龙因造桥之误要被杀头时,是张朝珍大人在康亲面前力保,并顶着压力,在场启用于成龙,可想如果没有张朝珍大人,于成龙早没命了。又是张朝珍大人把他的廉能表现、临危不惧、招抚叛军的英勇事迹专门向朝廷报告,再一次举于成龙为“卓异”。

康亲王。在“通海案”平反和“征调不少民夫为军队服务”中,如果没有康亲王的理解和支持,于成龙不可能重审“通海案”和为民请愿,并且回京后在皇上面前力荐于成龙。

康熙皇帝。于成龙的大器晚成,清正廉洁最终离不开英明康熙的破格重用。从金光祖、张朝珍、康亲王等人的奏折中,康熙能发现于成龙身上的优点,认为他就是一个廉洁爱民的好官,便毫不犹豫地培养,提拔重用。最后当于成龙杀了赫里(皇帝的亲外甥)时,康熙还是支持于成龙,大批赫里的不法行为。康熙如果没有康熙这种英明的皇帝,这种用人不疑的气魄和胆略,这种清明的政治环境,也不会留下“天下廉吏第一”佳话。

如果于成龙没有遇到好的恩师,使自己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培养了正直、清廉、为民的意识,没有好的团队,遇到清明的政治环境和英明的领导,他会成为一代廉吏吗?

标签: 于成龙原因

更多文章

  • 和珅富可敌国,同为乾隆朝的孙嘉淦为何这么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同为,富可敌国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嘉淦。贪污腐败这是一个千百年来都令统治者头疼的问题,古代的贪官简直是数不胜数,基本上每一个官员都或多或少的会贪一些,其中最有名的当为和珅。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古代的清官也不少,雍正乾隆时期便有一位。此人便是孙嘉淦,乃是康熙五十二年的进士,历经了康熙乾隆雍正三朝,是当之无

  • 清朝最大清官:从乡试未过到两江总督,死后几万人相送二十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乡试,二十,清官

    清朝初年,政治上还是比较清明的,其中诞生了不少廉洁奉公的好官员。今天要说的这位,是被康熙称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清廉是他的标签,但是清廉并不是他的全部。于成龙生于明朝末年,在崇祯时期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由于在乡试前,他亲眼看到太原考官收受贿赂,年轻气盛的于成龙在试卷上直抒胸臆、痛陈时弊,结

  • 揭秘"三百年来第一流"的龚自珍被毒死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amp,三百年,之谜

    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

  •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刽子手,大明,江山

    自古忠良不善终,前有岳武穆北伐中原,只为匡扶北国,复我汉人河山;后有袁崇焕凭一己之力力挫满清八旗,怎奈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最终为奸人所害,凌迟处死。不仅此二人,漫漫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功臣良将为了家国天下而身死人灭。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一介书生,就是这位书生,让大明王朝能够延续200多年,可就是这样

  • 1894年甲午之战爆发:投降主义招致北洋海军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北洋,投降主义,甲午

    甲午战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1894年9月17日(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下午,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巨浪翻滚,炮声震天,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战正在进行。交战双方是被迫应战的中国北洋水师和早有虎狼之心的日本海军。在这场战斗中,双方共投入了二十二艘战舰,五千六

  • 揭秘:清末小官员刘光第为什么会参与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官员,戊戌变法,清末

    导读:从“戊戌六君子”的身世背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已居高位的杨深秀,官二代谭嗣同、林旭,张之洞的嫡系杨锐,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刘光第既非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他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变法呢?并无显赫的家世背景1898年9月28日,京城的菜市口人头攒动,这里是清朝的刑场,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

  • 洋人也当官——清初自然科学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洋人,清初,自然科学

    16世纪末叶,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向资本主义迈步,而古老的中国,却仍在封建社会里蹒跚。中国自然科学的某些部门,逐渐落在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后面,因此,西方的一些传教士,便开始以数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学、医学等为媒介,力图在中国打入传教的楔子。带着西方先进科学来传教的第一个人,是明神宗时的意大利的耶稣

  • 清朝龚自珍与龚半伦父子为何对清廷恨之入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恨之入骨,清廷,清朝

    晚近史上,龚自珍及其子龚半伦都是名人,但在官场上,又都混得不是很如意。如冒鹤亭在《孽海花闲话》中讲的小段子:英法联军之役时,龚半伦作为英使威妥玛秘书亦参与谈判,期间对中方百般刁难,“恭亲王奕?大不堪,曰:龚橙世受国恩,奈何为虎像翼耶?龚厉声说:吾父不得官翰林,吾贫至糊口于外人,吾家何受恩之有?恭亲王

  • 沈葆桢去世前后:沈葆桢的失败与福建水师的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水师,沈葆桢,福建

    多年来,我们苛刻地评价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化的努力,对于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洋务派人士缺乏一种“理解的同情”。我们一味地指责他们的失败,这种轻率的指责无助于我们从历史中获取思想的资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洋务运动的关键时期,此时艰难拓展的福州海军船厂,则是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事业。其间,作为洋务

  • 雍正为什么要杀他的舅舅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他的,舅舅,雍正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