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儒学概说:清代的儒学的调整

清代儒学概说:清代的儒学的调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66 更新时间:2023/12/22 20:36:58

王阳明学派的心学特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发展到后来,随着王学门生的各自进行解释,逐渐流于谈空说玄。入清之后,知识分子已不屑于作王学的继承人,而是反对王学,继而反对整个宋明时期的学术风尚,而遥承两汉的学术风气。

最初批判王学的是顾炎武,在他看来,明末的“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原因在于王学末流的空谈误国,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的宗旨,不学习六艺,不考证历代典故,不理会时代的需要,已经与儒学的正统相差太远。在抛弃了宋明理学的为学原则后,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他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着作。

与顾炎武齐名的思想家黄宗羲也抱有同样的看法,他竭力反对王学末流的空谈,批评明代学者不以六经为根本而任意发挥,主张学术必须精研六经,精通诸子,独立思考,以经世致用为目的。

批判和总结宋明理学贡献最大的是王夫之,他长达40多年的隐居生活中,潜心着书,认为,儒家思想在孔子之后就开始变质,发展到秦汉,就基本变质,秦汉以后的儒学,不是真儒,而是伪儒,到了宋明,儒学就进一步蜕化,失去了信仰的价值,教而误人子弟,执而误人国家。他否定了高高在上的天理,道随着器的变化而变化,天地间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规律,人性也同样,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不是一旦形成,永恒不变,或先天而存在的。王夫之还对天理与人欲的对立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人欲即天理,天理就是人欲,无所谓只有革尽人欲,才会复兴天理。

提倡经世致用而批评王学的儒学家还有颜元,他认为理学家们要人读书、静坐、内省,而不鼓励人们去做实事,一方面害了读书人,使他们成为弱人病人无用人,另一方面也害了国家,使国无人治理,无人保卫。为了纠正理学的弊病,颜元要求实学、实习和实行,认为只有实行,才能真正精通各项具体的事物。否则静坐读书而不接触实际,所得到的只是假的知识或虚的知识,要求读书而办天下事,犹如望梅止渴

经世致用和实学的提出,使知识分子在寻求儒学真谛上,走上了以考据为基本特征的乾嘉汉学。乾嘉汉学兴起于惠栋,至戴震而达到高峰,其基本学术研究在于文字、音韵、训诂等,但是随着清政府对乾嘉学派的拉拢,乾嘉学派自戴震之后,再也不保持批判的精神,即使学而好思,也只是停留在古代经典的文字校勘上,而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无多。儒家学说在这种缺乏现实思考的考据学的支配下,面临着更深刻的危机。

于是,学术界内部酝酿着一种新的思潮,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脱离实际、回避现实的乾嘉学派。最先站出来的是章学诚,他认为治学不可能没有目的性,不能不为现实服务。其次是龚自珍,他认为真正的或者说是传统的儒家学说不外乎尊德性和道问学,如果以儒家学说为名物训诂无疑是本末倒置,以偏概全,他企图超越汉宋之学而重建儒学体系。

龚自珍并没有完成汉宋结合的任务,就在龚自珍英年早逝的那一年,鸦片战争爆发,从此中国进入一段前所未有的苦难时期,作为传统统治意识的儒学,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也不断地进行调整。

调整之一是曾国藩倡导的复兴宋学,结合汉宋。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将领尤感拯救人心,整合社会秩序的重要,而认为宋学在匡正人心上有独特功能,不过在推崇宋明理学的同时,曾国藩反对空谈心性,反对将汉学与宋学的对立,主张汉宋结合,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相结合,他认为,经世致用和船坚炮利等很重要,而社会道德标准也很重要,经世致用之才实际上应当是立德、立功、立言的高度统一。

调整之二是“中体西用”的提出。在西方先进生产力存在使中国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性,但是他们又毫不例外拥护和期待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思想。用薛福成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也就是俗语所简称的“中体西用”。

调整之三是维新变法的“托古改制”。中国自我形象的破碎,直接由忧思衍释出种种危言,并在九十年代积议论而成思潮,催生了倾动天下的维新变法。康有为、梁超、谭嗣同、严复因之而成了思想史上别开生面的人物。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重释儒学,前一本书诘刘歆伪造古文经,湮灭了圣人的真义,后一本书说孔子作六经,以布衣改制而为素王,是个变法的行家。这是儒学的一种异化。而谭嗣同则把矛头首先指向统治阶级奉若神明的三纲五伦,对儒教极力维护的君臣关系批判得尤为畅快淋漓。认为人欲是合理的、必要的。

标签: 儒学概说清代

更多文章

  • 徐元文简介:讲述清代名臣徐元文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故事,清代,简介

    科举及第效力清廷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肃,号立斋。先祖原居江苏常熟,后九世祖徐良举家迁到昆山,因而徐家成了昆山望族。曾祖父为明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祖父、父亲均为明朝的贡生;母亲是昆山顾家的名门闺秀,舅父就是明末清初赫赫有名的爱国硕儒顾炎武。徐元文从小沉静向学。他专攻六经,旁涉百家。

  • 揭秘龚自珍与侧王妃顾太清真的偷情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真,王妃,龚自珍

    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

  • 李鸿章创办的一家民营企业,于100多年后成了世界500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多年,成了,民营企业

    于清朝末年时期,当时清政府在施行闭关锁国,可以说相当的愚昧落后。当国外已进入到先进的工业国家时,清政府却还以天朝上国自居,所以才会造成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外国列强的船舰利炮,让自大的清王朝统治者,终于看到了与世界列强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有能力、有远见的大臣发起了“洋务运动&rdqu

  • 苏克萨哈能制衡鳌拜为什么康熙孝庄不救他?鳌拜为什么能除掉苏克萨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苏克,鳌拜

    鳌拜要除掉苏克萨哈,康熙孝庄为什么不救他?眼睁睁看制衡鳌拜的权臣家族没落!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的亲信,可是他为了得到顺治皇帝的欢心,让自己能够有更大的权力,举报了多尔衮。使得多尔衮在死后都没有落得一个好的下场,在这方面来说,苏克萨哈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忠臣。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不考虑忠义。康熙帝玄烨

  • 清朝大臣李光地被贬为台澎知县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臣,清朝,知县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月,康熙帝命河道总督王新命和工部侍郎赫硕兹治理永定河,事过一年,毫无成效。康熙帝甚怒,待命李光地查核河上物料、钱粮。李光地遵旨“确查题参”,如实上奏。康熙帝撤王、赫二人之职,授李光地负责治理永定河事宜。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李光地为民请命,请求赦免“偷垦之罪”,允许

  • 小公务员刘光第为什么会参与戊戌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公务员,刘光,戊戌变法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并无显赫的家世背景1898年9月28日,京城的菜市口人头攒动,这里是清朝的刑场,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刘光第被执行死刑,史称“戊戌六君子”。这场杀戮,缘于不久前的维新变法。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官二代,其父谭继洵曾任湖北巡抚。他善于写作,思想激进,热衷变革,与唐

  • 猴年春晚五审:于谦表演新小品 岳云鹏相声出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晚,猴年,相声

    摘要:昨天,猴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五审在央视进行。开心麻花首次亮相审查沈腾马丽仍未现身作为饱受80后观众喜爱的开心麻花沈腾、马丽组合在猴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审查中一直未能现身。昨天,猴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五审在央视进行。《法制晚报》记者打探到昨日有苗阜、王声,于谦,岳云鹏、孙越,开心麻花团队的四个节

  • 明朝于谦这手漂亮,否则明英宗就回不了明朝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就回,明朝,漂亮

    自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征瓦剌被俘起,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就曾有懿旨,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自己的宝贝儿子给接回来。对于此事,景泰帝一开始本是拒绝的,毕竟英宗的归来,对自己的帝位多少是带有威胁的。从正统十四年下半年到景泰元年上半年,在经历了兵败北京城下和对大明边关屡次发动军事侵犯的失败后,蒙古瓦剌统治集团对大明

  • 黄宗羲:扬善惩恶的史学功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功能,史学,黄宗羲

    黄宗羲的史学理论,主张治史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他的史学观,一是强调“经世应务”,二是严夷夏之辨,三是扬善惩恶、扶正祛邪,前二者,我们在上文已有叙述,这里对第三点略作补充,黄宗羲认为,研究历史,编写史书,必须善恶分明,扬善惩恶,对于那些弑君犯上、害国害民的“乱臣贼

  • “戊戌六君子”变法喋血,冤沉海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冤沉海底,君子

    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由此进入了其毕生中最为耻辱的一页。然而让人寒心的是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统治者不是积极抵御外侮,内思以图强,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自相残杀。曾经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的耻辱是列强带来的,但“戊戌六君子“的悲剧却向我们昭示着,我们的耻辱是由封建统治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