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场寿宴导致一个城市被日军杀的只剩下36人

一场寿宴导致一个城市被日军杀的只剩下36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64 更新时间:2023/12/14 8:46:47

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本不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但历史决定了那一年的特殊。那一年的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60岁的生日,而慈禧太后的身份、地位,决定了1894年是大清帝国的“老佛爷大寿年”。

从这一年的夏天开始,北京城就弥漫着过节的气氛。那时候,中国人要大操大办的节日不多,皇帝、皇太后的寿辰就是国家重大节日。当时的朝廷,事事要看慈禧的脸色,大家一早就摸清了慈禧的心思,谁都不敢在办生日宴上惹慈禧发脾气。

仗要打,慈禧的生日更要办。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都把筹办慈禧大寿当成了头等大事。1893年,紫禁城又专门成立了庆典处。慈禧爱看戏,人们就在慈禧太后喜欢的颐和园搭建了偌大的戏台。

但大清政府没想到的是,此时,正有一双眼睛不怀好意地盯着我们。日本曾在1874年攻打台湾,对大清国进行了试探。清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在对中国有利的情况下,给日本送去了50万两白银的“补偿费”,日本由此察觉到清政府的软弱和颓败。于是1887年,日本天皇便制定了《征讨清国策》,意图侵略中国。

到1894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准备好,急不可待地要出兵了。而此时,紫禁城的头等大事依旧是为慈禧准备生日。

日本首先把目标对准了朝鲜。听说朝鲜的事情后,光绪皇帝焦急万分,心情非矛盾。到底是大战一番,还是息事宁人?尽管随便一个人都清楚,捍卫国家利益远比什么生日庆典重要,但在当时的清廷中,没有谁能说服慈禧“将办生日的工夫花在为国谋利上”。对她而言,大操大办六十大寿不单为图个痛快吉利,也是在巩固自己的权威。

1894年7月25日早晨,日本发动突然袭击,动用三艘军舰,攻打中国驻朝鲜牙山湾的军舰。中国的“济远”号和“广乙”舰遭受重创。日军还掳走了一艘装满弹药的中国运输舰,另一艘中国运输舰见情形不对,遂挂上了英国的米字旗,结果被日军识破后击沉,舰上数百名清军全部遇难。而在牙山待命的叶志超部队则遇到4000多日军的猛烈攻击,叶志超抗敌不成,领兵撤退,一路逃到了平壤。

清军退败的战况接连传到紫禁城,为喜庆的紫禁城蒙上了浓厚的阴影,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寿典的筹备工作。惟一令人欣慰的是,朝中主战的大臣多了起来,光绪见后大喜,遂慈禧提出对日宣战。面对朝廷中日益高涨的主战之声,慈禧只得顺应大家的意思,8月1日下旨宣布对日开战。

缺少军饷的清军一败再败。

慈禧的万寿庆典豪华瑰丽,单是彩排就进行了多次。为了讨慈禧高兴,大太监连英早早就带着穿一新、化装成500罗汉的小太监守在宫门口。寿筵一开始,扮成罗汉的小太监便提着精巧的灯笼鱼入殿向慈禧祝寿。与此同时,宫外放起了祝寿爆竹,为图热闹,爆竹声在慈禧进膳时都没有间断。膳桌上的各类菜肴都冠着吉利名字,什么“江山一统”、“寿比南山”,似乎吃了它们,大清的江山就真的坚不可摧了。

国难当头之际,大清在理国事和享乐事之间,选择了后者。那为慈禧祝寿的各位官员、陪慈禧吃饭看戏的诸多大臣,也不是不明白清朝正处在一种怎样可怕的境地,但他们却置若罔闻,和慈禧一起大吃、大笑。这样的大清焉能不败?

拿下大连湾后,日本收缴了不少军火,靠着这些军火,日军的战斗力和自信心都极大地膨胀起来。北洋舰队还在发愁要从哪儿募集军费时,日军已经做好了对清朝发动新一轮进攻的准备。这次,它盯上了旅顺。

可仗还没打,清军就先在士气上输了下来。不少清将此时思考的不是如抵御外敌,而是如何能在外敌来袭时全身而退。

攻旅顺对日军来说,比想像中的还要容易,清军很快就狼狈溃散,他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控制住了旅顺。

日本在侵入旅顺后,滥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约2万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中国民间听闻旅顺失守,都是一片悲戚。而紫禁城由慈禧六十大寿渲染出的那些“喜气”,也已荡然无存。

标签: 只剩下城市日军

更多文章

  • 戊戌惨案:揭秘谭嗣同与康有为等六君子之惨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君子,康有为,惨案

    我在多中国历史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中国的几次变法,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当属戊戌变法。先不说变法本身,就是单单这为变法牺牲的戊戌六君子就值得谈一谈。在这些人当中,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恐怕是最冤枉的。他是六君子中惟一没做官,也不是维新派的风云人物,他完全是死于杨崇伊密告

  • 苏克萨哈的后代都怎么样了?还有人留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后代,怎么样了,苏克

    说到苏克萨哈这个人小编就想到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那个鳌拜了,话说他们两个有不共戴天之仇感觉,无论到那这两个人反正都是死对头的,但是最后两个人都死了,苏克萨哈也死了,但是好像被满门抄斩了,但是最近也有人在问苏克萨哈的后代子孙都这么样了,那么还有人留世吗?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

  • 黄宗羲治史方法:考信不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史方,考信不诬,黄宗羲治

    黄宗羲的治史方法,也有其独到见解和特色,他认为,作为学者,必须博览群书、独立思考,如果读书不多,就无从证明事理的千变万化;如果读了很多书而不善于独立思考,那就是平庸浅陋之学,而作为史学专家,则不仅需要广泛搜集、阅读各种史料,熟悉历史事实,还必须认真作出考证,与各种史料弹驳参正,去伪存真,考信不诬,从

  • 王聪儿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加入白莲教?死后却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却,是什么人,白莲教

    王聪儿,一代巾帼女英雄,死后却遭人玷污!领兵打仗一般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仿佛与战争无缘,揭竿起义更是如此了。但在历史上,还真有那么一位巾帼英雄,在官府的压榨下奋起抗争,统率八路义军对抗官府,全盛时期麾下义军达到十余万,她掀起的大起义事件也成为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这个女人叫王聪儿。王聪儿出生于清朝乾

  • 清朝末期四大奇案“刺马案”,两江总督马新贻为什么会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总督,清朝,被刺

    相比较清朝末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与张之洞等这些个知名的封疆大吏,对于马新贻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当然要是了解马新贻,十之八九都是从清朝末期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中了解到他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马新贻之所以被刺杀,是因为他因为他干了很多的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恰恰相反,其实马

  • 解密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罪魁祸首竟是翁同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洋,水师,罪魁祸首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张之洞简介:衰落的满清王朝仅存的着名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仅存,满清,王朝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壶公、无竞居士、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曾祖父张怡(yí)叫熊,官浙江知县,祖父张廷深(shēn),官福建知县,父亲为贵州道员。张之洞受过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咸丰二年(1852)直隶乡试以第一名中举。同治二年(1863)应礼

  • 着名画家王原祁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王原祁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作品,皇帝,著名画家

    王原祁是清初的一位着名画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王原祁简介。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又号石师道人。出生于公元1642年,江苏太仓人,是明末清初着名画家王时敏的孙子。康熙九年,王原祁高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王原祁继承了董其昌和其爷爷王时敏的画风,当时王原祁在官场上十分受宠,因此王原祁所作的山水

  • 一代名相李光地:妙着家训 惠泽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世,家训,惠泽

    以身作则订立家规民约李光地故居地处泉州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和问房大厝。其中,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燝的居所。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李光地相关历史和文化的实物资料。在新衙大厝里,李光地亲自撰写的家训《家

  • 清朝官员被革除职务后,竟向皇帝“行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官员,清朝,职务

    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官场走,哪能不挨刀”。尤其对于清朝时期的官员们而言,被革除职务,这真的是再常见不过。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清朝官员被革除职务后,竟向皇帝“行贿”的故事!雍正时期的名将岳钟琪,在率部与噶尔丹作战时,连遭失利,被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