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宗羲治史方法:考信不诬

黄宗羲治史方法:考信不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62 更新时间:2023/12/6 6:23:35

黄宗羲的治史方法,也有其独到见解特色,他认为,作为学者,必须博览群书、独立思考,如果读书不多,就无从证明事理的千变万化;如果读了很多书而不善于独立思考,那就是平庸浅陋之学,而作为史学专家,则不仅需要广泛搜集、阅读各种史料,熟悉历史事实,还必须认真作出考证,与各种史料弹驳参正,去伪存真,考信不诬,从而揭示历史的真相,他作《明史条例》,提出“国史取详年月,野史取当是非,家史备官爵世系”的治史原则,他以南明史为例,指出“桑海之交,纪事之书杂出,或传闻之误,或爱憎之口,多非事实,以所见,唯《传信录》、《所知录》、《劫灰录》庶几与邓光荐之《填海录》可考信不诬”,他又在《谈孺木墓表》中表扬谈迁写《国榷》时“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十七年之《邸报》,补其缺”的坚毅精神,而批评“今之作者,矢口迁、固,而不屑于悦、宏……不能通知一代盛衰之始终,徒据残书数本,谀墓单辞,便思抑扬人物”的不严肃态度,可见,黄宗羲提倡的治史方法,是实事求是而且严谨客观的科学方法,他编选和撰着《明文海》、《明儒学案》等书,不但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搜辑披阅了数千家文集,而且作了大量考辨真伪、提要钩玄、褒贬评点的工作,他在写作《今水经》、《四明山志》等历史地理着作时,不但作了大量的文献考证,而且尽可能去作实地考察工作以澄清历史的真相。

总之,黄宗羲的史学理论和治史方法,在他那个时代,是达到了很高水平的,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标签: 史方考信不诬黄宗羲治

更多文章

  • 王聪儿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加入白莲教?死后却被污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却,是什么人,白莲教

    王聪儿,一代巾帼女英雄,死后却遭人玷污!领兵打仗一般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仿佛与战争无缘,揭竿起义更是如此了。但在历史上,还真有那么一位巾帼英雄,在官府的压榨下奋起抗争,统率八路义军对抗官府,全盛时期麾下义军达到十余万,她掀起的大起义事件也成为清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这个女人叫王聪儿。王聪儿出生于清朝乾

  • 清朝末期四大奇案“刺马案”,两江总督马新贻为什么会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总督,清朝,被刺

    相比较清朝末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与张之洞等这些个知名的封疆大吏,对于马新贻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当然要是了解马新贻,十之八九都是从清朝末期四大奇案中的“刺马案”中了解到他的。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马新贻之所以被刺杀,是因为他因为他干了很多的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恰恰相反,其实马

  • 解密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罪魁祸首竟是翁同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洋,水师,罪魁祸首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张之洞简介:衰落的满清王朝仅存的着名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仅存,满清,王朝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壶公、无竞居士、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曾祖父张怡(yí)叫熊,官浙江知县,祖父张廷深(shēn),官福建知县,父亲为贵州道员。张之洞受过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咸丰二年(1852)直隶乡试以第一名中举。同治二年(1863)应礼

  • 着名画家王原祁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王原祁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作品,皇帝,著名画家

    王原祁是清初的一位着名画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王原祁简介。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又号石师道人。出生于公元1642年,江苏太仓人,是明末清初着名画家王时敏的孙子。康熙九年,王原祁高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王原祁继承了董其昌和其爷爷王时敏的画风,当时王原祁在官场上十分受宠,因此王原祁所作的山水

  • 一代名相李光地:妙着家训 惠泽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世,家训,惠泽

    以身作则订立家规民约李光地故居地处泉州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和问房大厝。其中,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燝的居所。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李光地相关历史和文化的实物资料。在新衙大厝里,李光地亲自撰写的家训《家

  • 清朝官员被革除职务后,竟向皇帝“行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官员,清朝,职务

    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官场走,哪能不挨刀”。尤其对于清朝时期的官员们而言,被革除职务,这真的是再常见不过。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清朝官员被革除职务后,竟向皇帝“行贿”的故事!雍正时期的名将岳钟琪,在率部与噶尔丹作战时,连遭失利,被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鄂尔

  • 李渔的传说故事:李渔笠翁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说,李渔,来历

    李渔(1611约1680),取名仙侣,后改为渔,号无徒,字笠鸿、号谪凡,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着作有《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表演艺术及饮食、园艺等内容,在戏剧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签翁十种曲》,现在均广为流传。李渔笠翁的来历有一

  • 根据梁启超的查正,“戊戌六君子”被捕各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各有,君子,根据

    上排左起:谭嗣同,杨锐,林旭,下排左起: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少时博览群书,好读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算

  • 第一节 三藩专制,剿抚并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ldquo,三藩,毛文龙

    康熙亲政后。将处置“三藩”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所谓“三藩”,即顺治年间清廷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后由其子精忠袭爵)。当时他们率清军南下,对于击败农民军及南明政权,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但他们的权势也随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