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太孙出征,聪明机智

第一节 太孙出征,聪明机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875 更新时间:2024/1/15 0:53:37

明宣宗朱瞻基自幼受祖父母的恩宠。他之所以能够受到恩宠,不仅是因为他长得类似朱棣,还因为他聪明机智。宣宗即位之后,汉王朱高煦叛乱,但被他的聪明机智给镇压了下去,并没有引起大的震动。宣宗朝是明王朝的鼎盛时期。这时,明朝的国策已由洪武、永乐时的严苛趋向平稳。但是,宣宗到底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却给历史留下了种种疑团。

皇太孙朱瞻基自出生时便备受祖父母宠爱。皇太孙为什么能够受到祖父母的宠爱呢?这里面是有很多原因的。

朱瞻基是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太祖皇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交给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役也有很大的作用。

早在朱瞻基四岁时,祖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上皇帝宝座,为他的辉煌前程奠定良好基础。因祖父在南京称帝,他也随祖母来到南京。朱瞻基原本是个活泼可爱、性格开朗的北方男孩,来到宫廷,举止却严整肃然。朝廷内外,大小官员对他皆十分赞赏,佩服他小小年纪有如此贵相,纷纷惊叹其必为国之君王,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天子。

朱瞻基长大后,非常懂事,在宫中出出进进,非常尊敬长辈。他从小就喜读诗书,且过目不忘。明成祖见孙子逐渐长大,聪明灵巧,又懂事,心里非常高兴,就早早地为他挑选先生,让他从小接受正规的学习教育。几番挑选,太子少师姚广孝当了他的第一位蒙老师。姚广孝每天准时在华盖殿给朱瞻基上课。

姚广孝,长洲人,14岁出家,法名道衍,跟随师傅席应真学习。洪武年间,皇帝命令通晓儒学之人来礼部会试,他不接受官职,太祖便赐他僧服而归。太祖去世后,建文帝实行削藩。周、湘、代、齐、岷诸王相继被削藩,道衍便秘密劝成祖举兵征讨建文,于是成为成祖起兵出谋划策的功臣。

当了皇帝的成祖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负责处理宗教方面的事务。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拜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仍用姚姓,并赐名“广孝”。成祖特别敬重他,每每不直呼其名而只叫他少师,便可见对其格外尊重。成祖曾多次劝他蓄发还俗,并给他宅第和两名宫人,他都谢绝了,仍然住在寺里。姚广孝一直在南京和太子即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一起。当时,成祖出征蒙古,出入于南北两都。永乐五年(1407年),10岁的朱瞻基开始读书,姚广孝作为他的老师为他讲学。

姚广孝博古通今,精通战略,各种经书典籍都有所闻。他教给朱瞻基许多治国之术和儒法之道。瞻基认真学习,刻苦用功,姚广孝十分喜欢他。

明成祖除了让姚广孝担任长孙的老师,还要求翰林院内阁大臣在武英殿为他讲学,借此增长朱瞻基的学识。成祖又非常注意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巡狩北平时,朱瞻基也跟着。路上看见农田,成祖便让停车,带着十几岁的孙子到田间看农民辛苦农作,教他认各种农作物和各样的农具。看着地里的庄稼给他讲农民劳作之艰辛,粮食得来之不易。

这些实际经验,使朱瞻基从小就明白要关爱百姓、珍惜农力的道理。后来,成祖写《务本训》阐述了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辛,由此联想到帝王创业的艰难,又引申到任用、赏罚、内治、外戚、饮食、防卫、理财等方面,并且明确指出,这是帝王的为政之道。成祖信奉儒家,命令负责朱瞻基教学的儒臣,务必要让他掌握儒道之精髓,以治国平天下。

朱瞻基遵循祖父的教诲与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更加用功了。他禀性聪慧,读书强闻博记,可以灵活掌握书中大意。他每次读书必定从头读到尾,对于书中关于兴盛败亡的内容,他都备加注意,从中领会诸子百家言外之意的思想本质。成祖对皇太孙如此勤勉好学,感到十分欣慰。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再次亲率大军北征蒙古,指令尚书夏原吉辅导皇孙朱瞻基留守北京,开始处理国事的实践。夏原吉不负皇帝所托,每天清晨早早上朝,辅助皇孙办公。夏原吉处事干练而周全,有一次,一个郎官御史前来请示政务,夏原吉口应手判,神情坦然,一会儿即告完毕。这些,朱瞻基都亲眼目睹而铭记在心。夏原吉卓越的才能深深地影响了朱瞻基,使他对这位老师也更加崇拜与尊敬。

成祖北归后,又命令夏原吉侍从皇孙游历民间,体恤百姓生活之苦。有一天,夏原吉侍从朱瞻基到某处,命随从拿来细碎的黄米进献给朱瞻基,说道:“如果殿下吃了它,就会知道农民的辛苦。”朱瞻基经过在乡下的巡视考察,更加体会到祖辈创业的艰难,就像农民百姓终日劳作一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他做了皇帝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及体恤民情的态度都与这段经历有关。

明宣宗自幼就深受祖父明成祖的喜爱,他经常跟随祖父向北巡视,转战蒙古。明成祖一生颇喜战功,出征蒙古是他夺权之后的首要任务。为此,明成祖朱棣从永乐八年(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曾五次亲自出征蒙古,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永乐八年(1410年),五十万大军在明成祖的率领下,从北京出发,去征讨鞑靼。随同成祖一起去的有学士胡广、庶子杨荣以及金幼孜等人。皇长孙朱瞻基,被留守在北京,没有参加此次出征。由夏原吉辅佐主持六部及都察院事务,并负责往前线接运军饷。

永乐十一年(1413年)正月,皇太孙朱瞻基随成祖在北京巡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仁孝皇后安葬于长陵。仁孝徐皇后秉性贤淑,善辅朝政,是成祖最宠爱的人,皇后的意见,成祖多半都能采纳。仁孝皇后尤善内治,她经常召见宫中的妇人,赐冠服钞币,并告诫她们道:“女人伺候丈夫,不应该只照顾他们的衣食方面,而且要随时给他们提好的意见。一般来说,朋友的话,可听可不听,但夫人婉转的话语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我朝夕侍奉皇上,常劝他应以人民为重,你们也应该这样做啊!”朱瞻基对祖母的感情很深,并且也很孝顺苦心抚养他长大的祖母。永乐五年,祖母忽然患病,不久后便去世了。

标签: 机智聪明

更多文章

  • 史可法立军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史可,故事,立军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受到奸党马士英、阮大铖的排挤,出京使守扬州。其时,日益壮大的清军盘踞于山海关一带,对明室江山已形成掎角包围之势。而扬州又是重要关隘。史可法离京前向福王力陈镇守扬州的厉害,请朝廷加拨五千精兵,开赴扬州,得到了福王的允准。马士英和阮大铖本意是逼史可法

  • 明朝杨廷鉴为李自成写过标语,为什么却拒绝做清朝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标语,清朝

    在明朝末年,曾经有一个状元,经历奇特。他本来可以有着大好的前途,不过赶上了末世,本来可以投靠清朝,可他气节很高,不愿意做降臣。他就是明末最后一个状元杨廷鉴。杨廷鉴是一个奇人,不仅因为他高中状元,而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够传奇了。杨廷鉴的祖上是东汉太尉杨震,在古代认祖宗的不少,但杨廷鉴却是有谱所载,一代

  • 汉景帝如何选定刘彻为太子 王娡如何助儿子登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儿子,刘彻,太子

    汉景帝他一共生了子女:14子,3女,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引起了对储位激烈的明争暗斗。对储位的明争是他的胞弟、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梁王刘武。皇后薄氏无子,加上刘武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

  • 古代中国美女的三围标准:胸围不高臀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不高,胸围,臀围

    胸围:古代中国人对女性的胸围要求不高,对拥有一双丰满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颇不以为然。其实,古代男子欣赏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腰围:公元前6世纪的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与楚襄王同时的楚人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漂亮的“东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写有所偏爱。不过,纤细腰身,似乎只是荆

  • 明宪宗朱见深姐弟恋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谜,姐弟恋,明宪宗朱见深

    帝王档案朱见深:1465年-1487年在位,初名朱见浚,英宗长子,性格懦弱而固执。英宗病死后即位。在位24年,宠信太监,后宫专权,朝纲紊乱;求佛问道,沉溺房事,深居宫中,不问政事,一无所成。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死后葬于茂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

  • 《明史·钱士升传》说了什么?原文及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原文,明史,说了

    《明史·钱士升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①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所推。崇祯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

  • 汉武大帝王娡演的?扮演者宋晓英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个人简介,帝王,扮演者

    宋晓英,1954年12月27日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1973年初登银幕,参演战争题材影片《平原游击队》。1980年凭借领衔主演的文艺电影《苦难的心》获得第2届小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女主角奖。1983年凭借主演的电影《16号病房》获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199

  • 明朝统治的强化—朱元璋是如何做到高度集中的皇权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元璋,皇权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于应天府即皇帝位,是为明太祖。明朝建立之初,官僚机构设置基本沿袭元朝,于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初称相国)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地方则设行中书省,总理地方军政事务;另于中央设御史台,为监察机构。朱元璋在认真总结元朝灭亡原因时,认为“委任权

  • 明代的儒学:王阳明的理论概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儒学,明代,概说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深知夺天下可以从武力,而治理天下则必须依靠儒家思想和知识分子。于是他对孔子顶礼膜拜,尊礼有加。朱元璋所尊崇的儒家思想是宋代开创的理学,因此在科举制度的考试中,程朱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成为了标准的答案。1415年为了进一步确立程朱理学的官学地位,明成祖亲自主持

  • 明代小说盛行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小说,明代,概况

    明代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繁盛时期,出现了一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其间有两次小说创作高潮,一为元末明初,一为明代中后期。宋代时,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商业的繁荣,“说话”伎艺得到相当的发展,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和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周密的《武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