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另类英雄”的宁死不屈与南京朝天宫的大香炉

“另类英雄”的宁死不屈与南京朝天宫的大香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879 更新时间:2024/1/17 13:58:01

张士诚自从被俘虏那一刻起就闭目不说话,在被带往应天的路上仍然不言不语。到了应天后不仅不吃不喝,还天天躺着不起来用现在话来讲就是绝食抗议。后来被抬到了中书省,由李善长负责审问。然而,在审问的过程中,张士诚却表现得相当有气概。李善长刚想开口问他:“你坚守了这么多年……”话还没有说完,张士诚突然打断他:“你不要狗仗人势,一副得意的样子,说不准你……”李善长忍不住也破口大骂,审问顿时变成了双方的谩骂。后来朱元璋亲自出来审问:“如今兵败被俘,你有何感想?”张士诚答曰:“有什么可说的,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朱元璋恼恨不已,下令将其处死。据说张士诚是被乱棒打死的,死时体无完肤,惨不忍睹。他死后,被葬在了南京竺桥附近一个叫大香炉的地方。至今这个地名依然在使用。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张士诚死后,朱元璋觉得尚不解恨,恨他至死仍骜不驯,于是便在他的葬身之地压了很多的大石板、大香炉等沉重的东西,这么做的寓意就在于,不让张士诚的邪气有机会冒出来。这就是南京大香炉地名的由来。但也有书上说:张士诚后来是自缢而死的;还有的书上说他是被赐弓弦自尽的。

张士诚死后,东吴政权的属地通州与无锡也相继归降,至此张氏政权彻底覆灭。

朱元璋在灭了张士诚以后,把张士诚改名的隆平府再改名为苏州府(原来元朝时称为平江路),将张士诚及其部将家眷和杭嘉湖苏松等地的官吏家眷等共计20余万人押往应天监控起来。至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或言南中国大体统一在朱元璋政权底下。

600年前谜案:苏州人为何不忘张士诚?

朱元璋为何重赋江南?

张士诚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曾经是个不畏强暴的反元英雄。这颗元末政治舞台上的闪耀的明星,虽然最后成为一颗流星,但历史却永远记住了他。尽管朱元璋在攻克苏州以后,肆意毁灭诚王宫,想把他从苏州人民的记忆中永远地抹去,只当这个苏北盐贩子从来也没来过苏州,甚至到此一游也没有。但是苏州的老百姓却不买朱元璋的账,反而更加怀念起这位有情有义的诚王。每逢七月三十这一天,苏州老百姓就要烧一种“九四香”,托名烧地藏香,点地灯祭奠,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张士诚。张士诚的小名叫做张九四,而七月三十正是他的生日。这样看来,苏州老百姓对张士诚还真是念念不忘啊!

标签: 南京宁死不屈香炉

更多文章

  • 二、北京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保卫战,北京

    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北京,京城里一片恐慌,百官集于朝堂之下,散朝还不肯退散。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搜罗大量金银珍宝、绫罗绸缎,想以重金把英宗赎回来,却遭到瓦刺军的拒绝。人们私相传舌,谣言不断,又陆续有战败的兵卒包着累累创伤回到京,百姓们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样。目前京城防务空虚,瓦剌军来

  • 明代为何盛产昏君?以明武宗为例,且看明朝皇帝是怎么被丑化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昏君,是怎么

    相对性于“清代无昏君”一说,明代却被由此可见是1个昏君聚堆的时期,非常是明代后半期,从岗位法师嘉靖,到30年不早朝的万历,再到岗位木工天启,明朝皇帝的昏庸水平,得以让夏桀商纣自愧不如。诚然,清朝的皇帝尽管在工作能力上也良莠不齐,但大致的确都较为贤明勤恳,文韬武略的康熙皇帝和劳

  • 明末清初着名诗人 江左三大家之一吴伟业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末清初,江左,著名诗人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

  • 第一节 太孙出征,聪明机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机智,聪明

    明宣宗朱瞻基自幼受祖父母的恩宠。他之所以能够受到恩宠,不仅是因为他长得类似朱棣,还因为他聪明机智。宣宗即位之后,汉王朱高煦叛乱,但被他的聪明机智给镇压了下去,并没有引起大的震动。宣宗朝是明王朝的鼎盛时期。这时,明朝的国策已由洪武、永乐时的严苛趋向平稳。但是,宣宗到底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却给历史留下了种

  • 史可法立军威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史可,故事,立军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受到奸党马士英、阮大铖的排挤,出京使守扬州。其时,日益壮大的清军盘踞于山海关一带,对明室江山已形成掎角包围之势。而扬州又是重要关隘。史可法离京前向福王力陈镇守扬州的厉害,请朝廷加拨五千精兵,开赴扬州,得到了福王的允准。马士英和阮大铖本意是逼史可法

  • 明朝杨廷鉴为李自成写过标语,为什么却拒绝做清朝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标语,清朝

    在明朝末年,曾经有一个状元,经历奇特。他本来可以有着大好的前途,不过赶上了末世,本来可以投靠清朝,可他气节很高,不愿意做降臣。他就是明末最后一个状元杨廷鉴。杨廷鉴是一个奇人,不仅因为他高中状元,而是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够传奇了。杨廷鉴的祖上是东汉太尉杨震,在古代认祖宗的不少,但杨廷鉴却是有谱所载,一代

  • 汉景帝如何选定刘彻为太子 王娡如何助儿子登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儿子,刘彻,太子

    汉景帝他一共生了子女:14子,3女,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引起了对储位激烈的明争暗斗。对储位的明争是他的胞弟、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梁王刘武。皇后薄氏无子,加上刘武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

  • 古代中国美女的三围标准:胸围不高臀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不高,胸围,臀围

    胸围:古代中国人对女性的胸围要求不高,对拥有一双丰满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颇不以为然。其实,古代男子欣赏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腰围:公元前6世纪的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与楚襄王同时的楚人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漂亮的“东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写有所偏爱。不过,纤细腰身,似乎只是荆

  • 明宪宗朱见深姐弟恋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谜,姐弟恋,明宪宗朱见深

    帝王档案朱见深:1465年-1487年在位,初名朱见浚,英宗长子,性格懦弱而固执。英宗病死后即位。在位24年,宠信太监,后宫专权,朝纲紊乱;求佛问道,沉溺房事,深居宫中,不问政事,一无所成。因爱妃病殁,愁闷成病而死,终年41岁,死后葬于茂陵(今北京昌平十三陵)。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

  • 《明史·钱士升传》说了什么?原文及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原文,明史,说了

    《明史·钱士升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①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所推。崇祯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