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熹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客观主义理学家

朱熹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客观主义理学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63 更新时间:2023/12/25 6:50:46

【传略】朱熹(1130~1200),南宋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传见《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

朱熹出生于一个衰落下来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好学深思,曾受学于理学家李侗,为二程的四传弟子。18岁中举,次年登进士第,历任各种官职达20余次,主张抗金,并强调“蓄锐待时”,反对盲目用兵。但由于时运衰乱,奸佞当道,故终生在政治上难遂其志。朱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讲学授徒,着书立说,其学问“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门人弟子遍布朝野。他凝毕生心血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与阐发,(全祖望语),于《四书》《五经》用力最勤,集后期儒学之大成,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建立了一个中国古代最庞大、最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官方哲学的正宗,甚至在日本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着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楚辞集注》等和后人编纂的《朱公文集》《朱子语类》。

【影响】朱熹从二程那里继承了“理”,作为自己哲学的最高范畴,同时又吸收了唯物主义哲学关于“气”的思想资料,通过对理和理气关系的阐发,建立了自己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理”又称“太极”“天理”,是朱熹哲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朱熹认为,“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它本身是一个超时空、超动静、唯一的、绝对的存在,在没有宇宙万物之前,就先有宇宙万物之理,宇宙万物都是从理中派生出来的,都是被理所决定的。朱熹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性的“理”,加以绝对化,把它说成是独立于万物、先于万物、产生万物并决定万物的绝对的存在,这个“理”无疑是一个虚构的客观精神本体。朱熹又认为,理派生万物离不开“气”这个中间环节,宇宙之内有理也有气,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在万物形成的过程中,理和气都是不可缺少的,气不仅把理和物联系、沟通起来,使理借助于气而派生万物,而且使理有了“挂搭处”和“安顿处”,不至于悬在半空而无着落。由于有了“气”这个范畴,使得朱熹的哲学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但他毕竟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如果穷究理与气即精神与物质的先后本末,他便明确地肯定“理在先、气在后”(《朱文公文集》,下同),“以本体言之,则有是理,然后有是气”,“太极生阴阳、理生气”并形象地把理与气比喻为人骑马的关系,“理终为主”理是主宰者和决定者。可见,朱熹坚持的仍是一条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基本路线。朱熹的哲学体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他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真实关系,另一方面,由于他给予“气”以重要地位,使得他的唯心主义体系中包含了许多合理因素,因而他的宇宙本体论后来受到了来自唯物主义和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两个方面的批判。然而这正表明了朱熹哲学的重大价值,他丰富了古代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内容,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无论是后来的唯物论者还是唯心论者,都从朱熹这里吸取了理论养料和经验教训。朱熹的理气关系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逻辑发展史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积极作用是不应否定的。

同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一样,朱熹的学说也是以改善政治,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为最终目的的。他主张通过强化纲常礼教、注重伦理道德修养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所谓“天理”即指“三纲五常”朱熹说:复是何物?仁、义、礼、君,“所谓天理,智岂不是天理?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他把封建的纲常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为其永恒性找到了宇宙论方面的根据,又把天理说成是“心之本然”“未有不善者”,从而又为封建的纲常伦理道德找到了人性论方面的根据。所谓“人欲”即指一切违背三纲五常的动机与行为,朱熹说,人欲是“恶底心”,是人心为“嗜欲所述”而出现的病,它是万恶的渊源,必须坚决地予以抵制和铲除。“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关系,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他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圣人千言万语,只是叫人明天理、灭人欲”,并认为“明天理、灭人欲”的过程就是孔子所谓“克己复礼”的功夫,战胜了人欲,恢复了天理,便叫做“仁”。需要注意的是,朱熹所反对的“人欲”,并不是指人类求生的一切物质欲望,这是对二程学说的一个重要修正,比如他说过:“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把饮食等正当的日常生活要求看成是符合天理的,只有“要求美味”等不合理的欲望才是人欲。因而朱熹并不是禁欲主义者,而只是反对纵欲,主张寡欲。诚然,朱熹“明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有麻痹劳动人民的一面,但也具有限制统治者不断膨胀私欲的进步一面。这一主张的提出,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内部一部分进步人士要求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改革时弊的愿望,这不仅符合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国家的稳定,而且对于劳动人民也是有好处的,因而对于这一口号不应简单地全盘否定。朱熹从维护地主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对某些不顾人民死活,只知一味穷奢极欲的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大胆地揭露和抨击当时政治的腐败,并提出某些改革主张,这就触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了贬黜,他的学说也一度被朝廷指名为“伪学”而被禁,直到他辞世,“理学”还处于被排斥、打击的地位。

【余论】朱熹生前并不得志,死后却备受尊崇。朱熹死后9年,宁宗便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称“朱文公”(《续资治通鉴》卷一五八),理宗又“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同上,卷一六四)。此后,朱熹的学说越来越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其理论价值日益显示出对维护封建统治长远利益的重要作用,朱熹的思想遂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他的《四书章句集注》也被指定为官方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清圣祖康熙甚至以朱熹的“一字一句”为真理,以朱熹的是非为是非,非议朱熹被视为离经叛道,朱熹被当做圣贤受到人们的礼拜,其在历史上的影响之巨由此可见。除孔子之外,朱熹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了。

标签: 客观主义朱熹理学

更多文章

  • 《明朝抗倭二百年》主要参考书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百年,参考书目,明朝

    浙江省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军事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范中义,王兆春,张文才,冯东礼着.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五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陈梧桐着.洪武皇帝大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军事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华全二十六史(白话文版).中国华侨出

  • 明代的房地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房地产,明代

    但帝国政府不可能将一切商业经济活动都“包”了,都给“占”了,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对于民间日常的普通的商品经济活动,朱元璋又是怎样管理的?洪武元年十二月,他下诏给中书省,命令“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

  • 明朝文臣杨一清生平简介,他有哪些政治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他有,政治,明朝

    杨一清,明朝人士,字应宁,号邃庵,民族为汉,老家位于云南安宁。于成化八年,他正式踏入仕途,自入仕以来,靠自己的努力和功绩升官数次,官职最高的一次为出任内阁首辅。他在朝廷做官共五十多年,历经四朝,为官多年,杨一清不仅在政治方面有所成绩,在文学方面他也有所成就,他的才能被世人所敬仰,被赞为可以与唐代时期

  • 明代宦官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事儿,宦官,明代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为害最烈的时代,之所以如此,除宫廷的腐败之外,主要是由于皇帝的个人独裁。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总结前代的灭亡原因,认为“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是导致元代统治衰败的重要根源,于是,他对官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明代宦官概述朱元璋首先削弱地方权力,将全国分成13个行政区

  • 为什么明朝的很多皇后都来自寒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寒门,明朝,皇后

    在历史上,自秦始皇嬴政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后,皇帝便作为天下共主,成为家天下的绝对权力核心,生杀予夺无所不包。而作为权利的联系纽带,后宫之中的皇后、妃嫔也大多都成为了政治联姻下的产物,这也导致了历朝历代的皇后等几乎都是出自名门望族。但是明朝却出现了很多皇后来自寒门的现象?而这一点在大清王朝的朝

  • 第十一章 历史上的官都吃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章,些什么,都吃

    中国士大夫多讲究廉耻,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有清白的自我意识。历朝历代,不贪便宜当清官的都有。比如东汉的羊续,下属送他一条鱼,他无法推却,就把鱼挂在庭柱上。他老婆来看他,他不让老婆进屋,老婆还以为他有啥不可告人的事情呢,冲进去检查,结果只找到了布衿、盐和青菜。玉雕唐朝大历年间,有位郑馀庆,当过

  • 瓦剌军是在什么时候再也没有进犯明朝的能力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什么时候,明朝,是在

    公元1449年,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的消息传到北京,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群龙无首。朝臣们争论不休,毫无办法。这时,翰林侍讲官徐理主张向南撤退。兵部侍郎于谦却挺身而出,他说:“京都是国之根本,若朝廷撤出,就大势已去。大家难道忘了南宋的教训吗?”于谦的主张不但得到许多大臣的赞同,

  • 明朝状元大全:明朝状元都有哪些?详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状元,详细介绍

    丁显丁显,福建建阳人,字彦伟。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七年(1367),卒年不详。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洪武四年(1371)取士后,太祖废科举,改荐举,直至洪武十八年(1385)方恢复科举考试。乙丑二月会试四百七十二人,黄子澄第一,练子宁次之,第三名花纶乃浙江新解首。三月

  • 木匠皇帝朱由校临时还护着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护着,木匠,皇帝

    如果说明武宗不像皇帝像流氓,明熹宗朱由校则是不像皇帝像木匠,而且还是一个技术很不错的木匠。朱由校因为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基本上属于文盲,而且还不懂装懂,断章取义,胡乱批示,弄得大臣们是哭笑不得。朱由校的问题还不在于文化程度低,关键是不好理政,酷爱木工活儿。整天与斧子、刨子、锯打交道,而且技艺高超,连当

  • 朱元璋有26子,为什么没人敢和朱标争夺太子位,就连朱棣都要选择隐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子,就连,都要

    朱标我觉得是个狠人,仅仅始终被后人史籍低估了罢了。他活着的那时候,朱棣这群侄子在他眼前本质很怕猖狂放纵。第一、朱标并不是柔弱之士朱标生在朱元璋进攻南京市期内,自打他出世刚开始,直到洪武二十五年过世,朱元璋就始终把他视作自个的惟一接班人,几乎没有想过要换队。其皇太子之职犹言是坚如磐石。许多人感觉朱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