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的能力会比康熙的更高吗?

雍正的能力会比康熙的更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86 更新时间:2023/12/8 8:45:20

雍正皇帝是史上比较有名几个皇帝之一,虽然他在位只有13年,但雍正功绩很大,他整顿吏治、改土归流、耗羡归公、摊丁入亩,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发展农业,改变以前他老子康熙留下来的一些积弊,可以说功不可没。

雍正皇帝是一个承上下的皇帝,继承康熙皇帝大位,给清朝一副“醒脑汤”,又开启儿子乾隆稳坐江山的时代。没有雍正勤勉敬业、整顿吏治等做法,很难想象乾隆皇帝如治理江山。

为什么说雍正不死,并不一定比康乾盛世更好呢?原因如下:

雍正性格。

雍正44岁上台,他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是一个善于韬光养晦的人。这也说明,雍正性格比较沉稳。用现在话讲,雍正并不是喜欢玩的皇帝,不像他儿子乾隆风风光光。康熙生了那么多儿子,为什么雍正能继位?在惊心动魄的皇位之争中,稍有不慎就可能是黄泉路上的人。以雍正当时处境并不占优势,而且给人印象是默默无闻,不过雍正却是一个心机很深的人。这样性格的人,相对保守。而乾隆相对就开放些,所以即使处在康乾盛世之中,雍正并不一定做的比乾隆更好。

重农抑商。

不可否认雍正重视农业决策很正确,但农业发展了,总要有个出口,这就涉及到商业了。而雍正却是一个鄙视商业的人,所以农业发展大了,而商业又没有出口,就造成农业过剩。这种过剩又没体现在商业中,并不像乾隆时期,商业有所发展。雍正曾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并严禁开矿,认为开矿会使人离开农田,而且矿工易聚集闹事。当时江南手工业工人罢工,被雍正严厉镇压,并禁止了手工业发展。但乾隆却改革了雍正这一做法,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

严厉政策

凡事物极必反。比如雍正上任后实行的耗羡归公、摊丁入亩的确是好政策,初期也取得好的效果。但这两个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耗羡归公,有效减少的贪污增加了清朝收入,但州县官除了征火耗外,还偷偷加派,使自己从中谋利。另外,摊丁入亩也是一个好的政策,也维护了农民的权益,但增加税赋后,就出现逃避税赋的问题。当然也不能全怪雍正,好的政策需要长时间修正,雍正在位十多年,并一味要求做的十全十美。

强硬手段。

读史会看到,雍正铁腕统治让很多人恐惧,思想上大兴字狱,禁锢了民众的思想。而且在民族融合上,雍正奉行的平叛征讨,并不像乾隆那样,利用下江南时机,促进南北融合。所以如果雍正还活着,与乾隆做法也依然不同。

海禁太严。

当欧洲国家已经开始远洋的时候,清朝却依然坚持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是保守政策,使中国错过拥抱海洋的机会。雍正严格禁止中国商人出洋做贸易,虽然后来有所放松,但海禁依然很严。虽然乾隆皇帝也施行闭关锁国政策,但相对于雍正来说宽松点。那时广东、福建等地从海上到南洋人逐渐增多。

标签: 会比更高雍正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军事支柱,陈玉成为何25岁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天国,支柱,死了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陈玉成的故事。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军事上缺少良将,几乎无人可用。在形势危急下,洪秀全起用了一名青年将领,他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最后的军事支柱,一度在战场上为太平天国重创湘军。但很不幸,这位军事支柱却被叛徒出卖给清廷,年仅25岁英勇就义。他就是英王陈

  • 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最后为什么会被开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会被开缺,光绪,老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翁同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后,正式宣布了维新变法的开始,同时,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也开始反对的活动。为了阻挡变法,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帝党骨干翁同龢。先后指示王鹏运、于荫霖、文悌上表弹劾翁同龢“误国无状”、“结党乱政”、“狂悖揽权”。王

  • 尚书张伯行曾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尚书,康熙,清官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是贪官。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做一名“善吏”。“善吏”首先应该是廉吏和能吏。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只有具备了

  • 平定青海战役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意义,战役,青海

    平定青海(清朝)清初最富盛名的两大名将联手,稳定了清帝国西北的政局战争概述: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青海蒙古各部贵族于察罕托罗海会盟,发动武装割据叛乱。清政府立即命年羹尧、岳钟琪等率军镇压,很快将叛乱平定。罗卜藏丹津逃往准噶尔部避难。清政府平定叛乱后,对青海地区的行

  • 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乘胜追击,第四节

    清朝向这三个国家用兵,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故一起叙述。清朝同他们的战争,背景不同,起因各异,性质亦有区别。这些战争都发生在高宗晚年,盛世已达顶峰,虽隐然已呈回落之势,但仍然显示出一个强国的威风。战争的起因,并不复杂。这要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庆祝七十寿辰谈起。是年,高宗和他的臣僚云集避暑山庄

  • 清军节节败退: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侵略者,节节败退,英国

    英国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定海城之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掌控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整个战争的形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英军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宁波,因为宁波是浙东的门户,

  • 谭嗣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谭嗣同

    【历史上的今天】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着名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

  • 清代初期美丽的郡主,其母是孝庄太后,曾有2段婚姻,历经3朝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后,皇上,郡主

    清代刚创建的那时候,尽管她们的军事力量的确较为强大,但在皇宫礼仪知识层面,都还没都还没对汉制开展消化。这促使清代初期的这些郡主们,并没有给大家留有过多的印像。相对而言,大家了解大量的,全是后宫的这些妃子们,以便角逐宠爱而尔虞我诈,那样的宫廷剧太多了。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就没有公主,也不代表其中

  • 曾朴修订《孽海花》时 把龚自珍“杜撰”在小说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孽海,小说,龚自珍

    龚自珍是近代大文豪、大思想家,与魏源齐名,被誉为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他死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即1841年。死后,龚自珍的名句“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激励了苦难中国好几代的仁人志士。不过,龚自珍除了这句名言被人传诵之外,人们还记住了他许多趣事。龚自珍死后60多年,1905年,晚清文

  • 功过参半的石亨是如何害死大清官于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于谦,功过,害死

    石亨是渭南人,所属朝代是明朝。他是明朝的武将。他在人生巅峰时期,曾就太子太师一职。明朝石亨出生在武将之家,当时,明朝的武官职位可以继承,所以,他算是个官二代,继承的是他伯父的职位,因为他伯父没有自己的孩子,而且他本身长相就比较威猛,也可以算是善战之人。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