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鲍超:湘军第一猛将,陈玉成都打不过他

鲍超:湘军第一猛将,陈玉成都打不过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42 更新时间:2023/12/14 19:58:41

在历史长河中,鲍超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说起鲍超,爱好军事史的朋友们一定比较熟悉,他绝对能算是湘军第一勇将,甚至是晚晴第一猛将。在戎马生涯中,鲍超历经战阵500余场,身受108处创伤,可谓是当世所罕见也!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曾说过,湘军当中,最值得一战的就是鲍超,只有他才能当做对手,其他人不足为惧。忠王李秀成带兵“西征武昌”路过九江时,闻知鲍超在内,直接绕道而走,不敢与之交战。

自从加入向荣军团后,鲍超便追随大军南下广西镇压太平军,每次作战他均冲锋在前,悍不畏死,不幸在桂林城下受流弹击中,被迫回到长沙养伤。此时,在籍侍郎曾国藩正在长沙组建团勇,闻知鲍超作战勇猛,便将他纳入麾下,成为湘军水师的一名哨兵,隶属杨载福部。

1854年7月,成军不久的湘军水师在褚汝航、杨载福、陈辉龙的率领下进攻旋湖港太平军水营,而对手则是悍将曾天养。由于褚汝行轻敌冒进,不幸中了曾天养埋伏,褚汝航、陈辉龙被阵斩,局势万分危急。此时,鲍超驾驶孤舟,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吸引对方注意力,主力部队因此得以顺利突出重围。

1854年至1856年,翼王石达开相继在湖口和樟树镇大败湘军水陆两军,太平军西征部队趁机全线反攻,武昌第三次沦陷,湖北全境震动。此时,胡林翼孤军屯驻的高庙成为太平军攻击的重要目标。由于湘军时逢大溃败且湖北之绿营又不堪一击,胡林翼的处境相当危险,曾一度被逼到长江沿岸,而且是独自一人。若不是鲍超冒死回头救援,击败围攻胡林翼的太平军,估计胡林翼就被活捉了。也正是因为此次救援有功,胡林翼便将鲍超当做兄弟看待,常常向朝廷举荐他。

1856年,胡林翼上书朝廷,推荐他为水军总兵。不久,胡林翼派鲍超南下长沙自募兵勇,并受之以策略,鲍超开始有了单干的机会。

1857年1月,陈玉成从安徽进犯湖北,攻占黄梅,各路清军望风而逃,不战即溃,而唯一敢与之作战并大获全胜的就是鲍超所部“霆军”。1857年12月,鲍超与陈玉成大战于太湖,歼敌数万,陈玉成败走。1859年,鲍超围攻太湖,再次与陈玉成十余万大军展开血战,大获全胜,太湖再次回到清军手中。

1860年9月,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堵王黄文金、遵王赖文光、襄王刘官芳等几十万大军围攻曾国藩驻地祁门大本营。当时,曾国藩手下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7000千余人,处境万分危急,甚至写好遗书,准备自杀殉国。此时,鲍超从江西南部景德镇千里急行军,亲率6000千“霆军”赶往祁门解围,将李秀成击退。也正是此战,李秀成认识到了鲍超的厉害,以致后来“西征武汉”途中路过九江时,闻知鲍超在内镇守,直接绕道而走。

鲍超在冲锋陷阵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可称之为悍将、猛将、勇将,但政治方面却不太成熟。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鲍超北上剿灭捻军,由于和刘铭传关系不好,作战失利时,李鸿章便趁机将他解职,“霆军”亦全部解散。后来,边疆出现危机,清廷也曾下诏让鲍超复出,但均没有授予重任。光绪十二年(1886年),鲍超病逝,谥号忠壮!

标签: 湘军猛将都打

更多文章

  • 雍正的能力会比康熙的更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会比,更高,雍正

    雍正皇帝是史上比较有名几个皇帝之一,虽然他在位只有13年,但雍正功绩很大,他整顿吏治、改土归流、耗羡归公、摊丁入亩,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发展农业,改变以前他老子康熙留下来的一些积弊,可以说功不可没。雍正皇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皇帝,继承康熙皇帝大位,给清朝一副“醒脑汤”,又开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军事支柱,陈玉成为何25岁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太平天国,支柱,死了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陈玉成的故事。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军事上缺少良将,几乎无人可用。在形势危急下,洪秀全起用了一名青年将领,他可以说是太平天国最后的军事支柱,一度在战场上为太平天国重创湘军。但很不幸,这位军事支柱却被叛徒出卖给清廷,年仅25岁英勇就义。他就是英王陈

  • 翁同龢是光绪的老师,最后为什么会被开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会被开缺,光绪,老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翁同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后,正式宣布了维新变法的开始,同时,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也开始反对的活动。为了阻挡变法,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帝党骨干翁同龢。先后指示王鹏运、于荫霖、文悌上表弹劾翁同龢“误国无状”、“结党乱政”、“狂悖揽权”。王

  • 尚书张伯行曾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尚书,康熙,清官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是贪官。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做一名“善吏”。“善吏”首先应该是廉吏和能吏。也就是说,一个官员只有具备了

  • 平定青海战役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意义,战役,青海

    平定青海(清朝)清初最富盛名的两大名将联手,稳定了清帝国西北的政局战争概述: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纠集青海蒙古各部贵族于察罕托罗海会盟,发动武装割据叛乱。清政府立即命年羹尧、岳钟琪等率军镇压,很快将叛乱平定。罗卜藏丹津逃往准噶尔部避难。清政府平定叛乱后,对青海地区的行

  • 第四节 乘胜追击,征战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乘胜追击,第四节

    清朝向这三个国家用兵,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故一起叙述。清朝同他们的战争,背景不同,起因各异,性质亦有区别。这些战争都发生在高宗晚年,盛世已达顶峰,虽隐然已呈回落之势,但仍然显示出一个强国的威风。战争的起因,并不复杂。这要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庆祝七十寿辰谈起。是年,高宗和他的臣僚云集避暑山庄

  • 清军节节败退:英国侵略者不费一兵一卒得宁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侵略者,节节败退,英国

    英国侵略者第二次占领定海城之后,为了达到长期占领、掌控浙江海域的目的,接着又出兵镇海、宁波。镇海军民奋起抵抗,直至城陷;宁波守军不战溃逃,被英军轻易得手。这两次战役的失败,表明清政府在浙江战场上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整个战争的形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英军把下一个目标锁定为宁波,因为宁波是浙东的门户,

  • 谭嗣同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谭嗣同

    【历史上的今天】1865年3月10日谭嗣同出生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着名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41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

  • 清代初期美丽的郡主,其母是孝庄太后,曾有2段婚姻,历经3朝皇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后,皇上,郡主

    清代刚创建的那时候,尽管她们的军事力量的确较为强大,但在皇宫礼仪知识层面,都还没都还没对汉制开展消化。这促使清代初期的这些郡主们,并没有给大家留有过多的印像。相对而言,大家了解大量的,全是后宫的这些妃子们,以便角逐宠爱而尔虞我诈,那样的宫廷剧太多了。不为人知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就没有公主,也不代表其中

  • 曾朴修订《孽海花》时 把龚自珍“杜撰”在小说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孽海,小说,龚自珍

    龚自珍是近代大文豪、大思想家,与魏源齐名,被誉为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他死于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即1841年。死后,龚自珍的名句“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激励了苦难中国好几代的仁人志士。不过,龚自珍除了这句名言被人传诵之外,人们还记住了他许多趣事。龚自珍死后60多年,1905年,晚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