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道光,和乾隆有多大的关系?

嘉庆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道光,和乾隆有多大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71 更新时间:2023/12/30 1:05:54

道光是最后一位“古代”的皇帝,并且还是第一位“近代”掌权人,他的身体跨入近代,但灵魂却依旧在古代。

1782年9月16日寅时,一位皇孙在紫禁城诞生,他就是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年过古稀的乾隆喜得皇孙,自然多了几分喜悦。在这之前,他已经秘密立永琰为皇太子,这位皇孙的到来对大清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嫡长子的份量

乾隆三十九年,年仅十四周岁的永琰与原配喜塔腊氏完婚,夫妻两感情很深。嘉庆元年,嘉庆登上皇位时,就册封喜塔腊氏为皇后。但她福气并不厚,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后就去世。此时,她与嘉庆所生的嫡子绵宁十五周岁。

满清入关后,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嫡长子的情节始终挥之不去。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很早就将嫡子胤礽立为皇太子,结果失败。雍正吸取前面的教训,创立秘密立储,选择的继承人既非嫡也非长。

但嫡长子的情节又影响了乾隆,他两次将嫡子内定为继位人,却因天公不作美而放弃。后来,乾隆只得采用立贤的秘密立储,并将其确定为本朝家法。虽有家法限制,但在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嘉庆也不能置身事外。康熙、乾隆没有实现的嫡长子继承制,嘉庆又何尝不想实现呢?

嘉庆对这位嫡皇后充满怀念之情,皇后去世两年多后(1799年),就将绵宁秘密立为皇太子。

二、绵宁不仅能健康成长,而且文武双全

乾隆五十二年,在一个良辰吉日,年仅五岁的绵宁在总管太监的引导下,进入上书房,拜秦承业、万承风为老师,开始了学习生涯。

清朝是马上得天下,但入住中原后深感不能马上治天下。为了稳坐天下,大清的皇帝格外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顺治帝起,皇子们都要接受严格的读课制度,潜心学习中原传统的经史子集。

清代着名文人赵翼,乾隆中期入内阁中书,在皇帝的秘书机构当秘书,曾目睹过绵宁等皇子读书的情景,并做了细致描述: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门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然则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宜乎皇子孙不唯诗文书画无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理乱已了然于胸中。”

上书房的教育极为严格,老师对就学的皇子、皇孙具有处罚权。对于皇孙们的学习时间,都有专门人员进行登记,以备核查。乾隆时常亲自查阅皇子、皇孙的学习情况。1789年三月初六,年近八十岁的乾隆来到上书房查岗,发现三月初一到初六,所有的皇子、皇孙的老师都没到上书房上班。乾隆大怒,当场向皇子和上书房总师傅责问原因,并处分一大批工作人员:上书房总师傅被贬为侍郎、大学士稽璜降三级留任、军机大臣王杰降三级留任,绵宁的师傅秦承业、万承风革职留任。时年七岁,正在上书房读书的绵宁目睹了这一切。

在对待皇子的教育方面,嘉庆与乾隆一样,十分严格。嘉庆十五年,有一天下暴雨,地面积水很深,导致上书房的师傅没能上班。嘉庆知道后,指责上书房的老师:“明系怠惰偷安,有旷职守,不可不加以惩治”。结果又是一批皇子们的老师被处分。

在绵宁被秘定为继承人后,嘉庆对他的培养更加重视,一旦有空就亲自督促其学业,并为绵宁题写“养正书屋”四字。这四个字出自《易经》中的“蒙以养正”,可谓寓意深厚。

绵宁的四位老师,前期的秦承业、万承风,后期的汪廷珍、徐颋,都是饱读诗书、人品俱佳的名儒。名师授课,皇帝监督,绵宁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成长。

“予自六岁入上书房,受诵经史。稍长,即于讲肄之暇,留意篇章,积累岁时,渐成卷帙,非欲雕琢曼词,盖陶冶性情,典学不废,借以自励而已”

这是绵宁对读书时的自我评价,从历史记载来看,还比较中肯。绵宁是一位好学的皇子,在勤勉苦读时写下两千九百二十六篇诗文。对于绵宁的学问,嘉庆是比较满意的。

在弓马骑射方面,通过两件事可以看出,绵宁的功夫也是不赖的。

第一件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围威格逊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清史稿•宣宗本纪》”

那年,八十岁的乾隆率领满朝文武打猎,将绵宁带在身边。九岁的绵宁一出手,竟然射中一头鹿。乾隆很开心,当中赏赐绵宁黄马褂和花翎。为了纪念此事,乾隆还赋诗一首:

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贶深仪刑”

乾隆将绵宁射杀鹿与自己小时候在康熙面前射杀熊相提并论,赞美皇孙比自己更早出道,对大清江山后继有人感到无比欣慰。《清宣宗实录》记载,乾隆对绵宁“期勖之意深矣!”嘉庆元年,绵宁大婚,就是由乾隆亲自主持。这传递出的信号,已经表明乾隆属意了绵宁。

第二件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徒兵分两路攻入皇宫。他们打着“大明天顺”的旗帜,杀声震天,一直打到皇后寝宫储秀宫附近,守卫皇宫的清军猝不及防。

这时候,绵宁镇定自若,开枪打死两名领头人,率领侍卫全力抵抗,最终扑灭这场事变。事后,嘉庆对绵宁大加赞赏,并加封其为智亲王,连同绵宁用的武器也被加封为“威烈”。通过这件事的锻炼,绵宁就已经脱颖而出,他的皇太子之位也更加稳固。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在承德避暑山庄去世,绵宁在经过一个“小插曲”后,顺利地登上皇位,即道光帝。

秋媚说:道光的即位,与乾隆有相似之处,都曾受到爷爷的青睐。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表现突出,能够赢得父皇的信任,毕竟父皇才是皇位的最终裁决人。道光虽是由古代到近代的皇帝,但并没有带领大清完成转型,也没有挡住大清衰落的脚步。

标签: 乾隆嘉庆皇位

更多文章

  • 清代“九子夺嫡”异常激烈,为啥老九不争,却一直帮助老八争储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异常,清代,激烈

    因胤礽的缘故,康熙伤透了心,为此后来便没有明确太子。偏偏他子嗣众多,一个个虎视眈眈的都想要当太子,这也导致了九子夺嫡的出现。不过皇权的竞争这么激烈,胤禟作为老九,却不像四阿哥、八阿哥等那么热衷于此,他不但没有自立山头,而且还给予了老八不少的帮助,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从他的出身来看,是完全具备争储条件

  • 揭秘:周培公是谁?周培公为何会绘画清朝全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全图,周培公,清朝

    对于周培公,大多数人都是从2001年拍摄的《康熙王朝》中了解到的。电视剧中康熙面临着内忧外患,而八旗军在入关后恃宠而骄,懒惰成性,不能够委以重任时,康熙大胆任用周培公等一批汉臣,最终平定动乱。在动乱中,周培公得到重用,屡建奇功。动乱结束后,由于是汉人身份,遭受到八旗子弟猜忌,周培公最后被调往盛京,镇

  • 清宣统帝溥仪的故事:黯然告别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紫禁城,黯然

    溥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帝载湉身染沉疴,渐入弥留。慈禧的病情同样严重,且灵柩已在宫内准备就绪。当慈禧病危的时候,曾召集军机大臣世续、张之洞、那桐入内,奕劻正去东陵验收慈禧地宫未回。太后询诸臣近支王子入宫读书事,诸臣莫敢言。世续曰:“太后拟选储,为社稷万世计,此周文武之用心

  • 第二节 英使来华,入朝觐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入朝,第二节

    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只有他国对自己有所求,而自己则对外无任何需求。由于这种思想,清政府对外的政策都是以政治需要为先导,随政治形式的变化而变更的。清初,郑成功占据台湾,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抗清斗争,清政府为切断其与大陆上的联系,实行了严密的海禁政策,下令封锁海域,不准船

  • 张英的故事:精明强干清正廉洁 注重修养立训育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正廉洁,精明强干,训育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年间中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由于精明强干又清正廉洁,一直深受皇帝宠信。张英在文坛上也颇负盛名,其《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和《笃素堂文集》等书,曾一度广为流传。一、节俭济贫张英一向力求节俭,从不奢侈

  • 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龚自珍因为什么原因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先驱,改良主义,近代

    龚自珍是浙江仁和人,清代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他在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那么龚自珍为什么辞官呢?龚自珍像龚自珍自幼好读诗文,从八岁起开始研究经史文学,十三岁作《知觉辨》,十九岁应顺天乡试得第二十八名,在嘉庆二十四年落选后他又参加了五次会试,在第六次会试中进士,这时他三十八

  • 清代最惨皇后,人死之后遭搜身!慈禧太后为何要对付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代,皇后,要对

    在中国清代时期,王后可许多,可是结局十分凄凉的也就那么几个。末代皇后婉容的下场坚信大伙儿都很清晰了,敢给以前的皇上溥仪头顶种上呼伦贝尔草原,因此结局不容易好到哪儿去。而清代时期最终一名蒙古王后,他的下场都是令人唏嘘,令人叹惋。那么那位王后到底是谁?阿鲁特氏,即孝哲毅皇后,她是清朝穆宗同治帝的皇后,原

  • 为什么说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于成龙,原因,天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着名清官于成龙为何能成为“天下第一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于成龙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前一阵子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就又让人们对这位清官产生了兴趣。中国历史中贪官不少,比如清朝的和砷,东汉的梁冀,明朝的刘观等,这些贪官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受人唾

  • 大清国的国都最初定在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初定,国都,大清国

    沈阳,在辽、金时代曾经称为沈州,古时候,有一种说法是“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因沈阳城南有浑河(沈水),即沈水之阳。此前,辽设五京,没有沈阳;金设五京,也没有沈阳。元朝东北行政中心在辽阳,明朝辽东行政中心,现在广宁,后再辽阳。天启五年,努尔哈赤却决定迁都沈阳。努尔哈赤曾先后4次

  • 她是洪秀全手下第一女将,提着一把大刀就上阵杀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刀,女将,她是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在我国民间盛行,所有便有自古女子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说法。事实上,历史不仅仅是男人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不一身文才武胆能力卓越的女中俊杰比比皆是,她们像皓月版熠熠生辉,照亮了长空,流芳千古,丝毫不比男人们逊色,比如文治武功的第一女帝武则天、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的穆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