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处死和珅为什么却放过了他的家人?

嘉庆处死和珅为什么却放过了他的家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80 更新时间:2023/12/7 17:12:24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嘉庆帝开始亲征。在第二个月,嘉庆帝就处死清朝第一贪官和珅,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和珅,很简单,一个皇帝要处置一个重臣的时候,往往就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大臣的权力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甚至对皇帝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我们都知道和珅在乾隆朝时,深得乾隆信任,权力滔天,几乎朝堂上和地方上有三分之二的官员是和珅的门生,亦或者是和珅的同党,但是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和珅能在嘉庆帝亲征之时就此止步,老老实实当一个听话的臣子,嘉庆还有可能还会饶他一命,可偏偏和珅,不止想当乾隆朝的权臣,还想要在嘉庆帝时继续维持自己手中的权利,所以在嘉庆登基后,和珅可谓是一个两面派,既讨好乾隆,也想要讨好嘉庆,但是和珅一方面想要嘉庆帝的支持,另一方面还防备嘉庆帝对他清算,因此压制嘉庆帝的权利,所以说利益上的冲突,是嘉庆帝清算和珅,也是会杀掉和珅最根本的原因。

可是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为何嘉庆帝在清算和珅集团的时候,为什么只杀了和珅一人,其党羽和家人为什么都没被处死,和家除了和珅被赐白绫自尽而死之外,和家所有的人都没有被处以死刑,他的儿子、女婿、儿媳、妻子、小妾可以说都全部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我们也都知道即使皇帝饶了他们的命,他们没有了和珅的庇护恐怕也活不了多久,可想而知后和家人的最后的结果都不怎样,他们要吗选择自杀,要吗郁郁而终,可以说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至于为什么嘉庆帝就处置和珅一人,而不诛杀其家人和党羽,个人觉得用以下原因:

1、古代会株连家族其他人的,一般都是谋反或通敌这些的重罪,一般情况下皇帝轻易不会下达株连三族、九族这样的命令,毕竟这有伤天和,所以在古代即时哪个皇帝有多残暴,一般都是只杀获罪之人,而其家族中人不会被杀,最多流放亦或充军,亦或没收家产让其变为庶民,除非皇帝认为你谋反或者通敌,亦或者对皇帝有谋害之心,否则断然不会危及生命。那么我们知道和珅自始至终都没有造反,也没有通敌,他在中国历史上向来都只是被称为“清朝最大的贪官”,而没有再给予其他的评价,很明显他最重要的罪行就只是一个“贪”字,至于独揽朝政、结党营私、举止僭越这些的嘉庆帝所列举的所谓20条罪行,也仅仅只是为了更好的杀掉他而已。所以嘉靖帝没必要去牵连他的家人,毕竟嘉庆帝也算是刚登基的皇上,不能一亲政就杀和珅全家,这样总会给人留下一个暴君的印象,再者和珅说实话也没有真正的犯下对皇帝有害的大罪。

2、和珅对于乾隆的忠绝对是毋容置疑的,我想这点嘉庆帝也知道,在古代皇帝的眼里,不管你的品行如何,不管你是否会贪,只要你有用,而且对皇帝忠心就一定会没事,不管和珅多贪,但他对乾隆来说,能力是绝对有的,从乾隆七下江南所耗费的银两都是和珅所筹集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和珅能力有多强,嘉庆帝之所以要杀掉和珅,很一部分原因是他需要一个人来“立威”,借此来巩固自己那极其不稳定的帝位,而和珅恰恰就可以拿来当这“杀鸡儆猴”的鸡,所以和珅就必须死,但是嘉庆只是想杀掉和珅,对于其他加入他没有理由去杀,如果他杀了和珅的全家,那不就是立威了,反而会给自己找麻烦,相反如果他放过和珅的家人,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是一个讲事里的明君。这样他少了和珅,放过和珅的家人,他既能达到立威的效果,又能获得“明君”的称号,何乐而不为呢?

3、和珅的权势过大,而且朋党与亲信也太多,即使嘉庆帝真的不顾自己的名声去株连其三族,乃至九族,那么基本上朝堂有近三分之二的官员都会受到牵连,你说如果嘉庆帝真的准备那么做,恐怕就不是他杀不杀和珅的问题啦,而是他这个皇帝能不能继续做下去的问题啦,所以说也可以说不是嘉庆帝不想收拾其他人,而是他也不能这么干,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嘉庆帝只能杀首恶,而不能牵连其他人,如若不然则清朝的统治可能会不稳,嘉庆帝的帝位可能就保不住了。

4、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的老婆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儿,也是最宠爱的女儿,乾隆曾说:“你如果是皇子,朕一定立你为储。”可想而知她有多受乾隆的喜爱,再者嘉庆帝从小也十分喜爱这位聪明善良的妹妹,由于固伦和孝公主跪着请求自己的哥哥,放过和珅和和家人一条生路,但是很明显和珅嘉庆帝绝对不能放,但是和珅的家人由于种种原因嘉庆帝本就不想杀,再加上自己妹妹的请求,也就彻底的放弃了杀和家人的念头

自此因为种种的原因所以嘉庆帝最后在清算和珅的时候,除了和珅这个首恶之外,和家除了被抄家,其他的一概人等都没有受到死刑的牵连。但可悲的是,虽然他们被皇帝饶了一条命,但很多的和家人最后都选择自杀或郁郁而终,比如和珅最宠爱的吴卿怜,在得到和珅死亡的消息之后,悲痛欲绝,写了八首绝句,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在和珅自杀两天后上吊自尽,追随和珅而去,仅仅三十岁,而另外一位小妾豆蔻在得知和珅吊死的消息后,豆蔻纵身从楼上跳下,坠楼而亡,追随和珅而去。

但更多的和家人都在最后因为穷困潦倒等等各种原因郁郁而终,可以说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至于那些党羽虽然最开始并没有得到牵连,但是谁都知道,他们的仕途也就到这里了,他们最好的命运就是告老还乡,从此再也进不来官场半步。

标签: 他的嘉庆过了

更多文章

  • 清朝大臣苏克萨哈是权利斗争下的牺牲品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臣,清朝,牺牲品

    苏克萨哈是谁?苏克萨哈全名为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大臣。身为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在清朝初期为朝廷做出了不少贡献。很多人不知道苏克萨哈是谁,更有人误以为他是外国人,其实都不是,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满族人,曾官任议政大臣,后来成为太子太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

  • 清朝皇家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两代掌门人安葬于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京,建筑师,清朝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建造的雷氏世家的美称,熟悉中国古建筑史的人对“样式雷”这个名号并不陌生,但很多南京人并不知道的是,“样式雷”家族和南京有极为深厚的渊源。最近,“样式雷”的后人从江西来到南京,寻找“样式雷”定居在南京的另一支后人。“样式雷”有着怎样的传奇据史料记载,清代

  • 太平天国的女将军,周秀英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秀英,太平天国,女将军

    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人是太平天国运动里的一位女将军,她叫周秀英。周秀英从小出生在武学世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武术学习,而她最擅长的武器就是大刀。咸丰二年,她在父亲的领导下开始起义,一开始主要是针对一些县令非法掠夺农民粮食,帮助老百姓们解决了粮食不够吃的大难题,所以开始渐渐有了名气。而当时清兵只要一

  • 清朝着名清官于成龙:一生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官,清朝,著名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于成龙。于成龙是清朝着名的清官,为官清廉,受百姓拥戴。其实,古往今来,为官者不在少数,清官亦是如此。我所熟知并有一定影响和名声的清官有包拯、海瑞,于成龙等等。包公素来以铁面无私、公正廉洁闻名,海瑞也重在断案公正,不惧权贵,勤政为民。尽管,几位都是清廉为官,断案如神,也相对

  • 翁同和传:两朝帝师 十载枢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两朝帝师,十载枢臣,翁同和

    江南常熟翁氏家族是晚清显赫的家族之一,也是在朝廷中为官延续时间最长的一脉。千古文人帝师梦,封建文人最大的梦想与渴望就是能够成为皇帝的老师,而翁氏家族一门就出了两个帝师,翁同和与他的父亲翁心存,可谓极尽读书人之荣耀。翁同和(1830-1904),翁心存三子,字叔平,号声甫,晚号松禅、瓶庵居士,咸丰六年

  • 珍妃究竟有多美?竟让慈禧嫉妒她,光绪对她百般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光绪,对她,慈禧

    谈论起古代的妃子,他们作为皇帝的老婆,大家都认为容貌倾国倾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清朝美貌如花的妃子并不是很多。根据清朝的规定,皇室为了保证自己的血统纯正,选秀只从八旗子弟的族人中挑选。所以,选秀的时候一般都是看家庭背景和人品,对于相貌并不那么看重。所以在清朝末期的时候,光绪帝娶了一位奇丑无比的隆裕

  • 揭秘李鸿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战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鸿章,海战,甲午

    李鸿章,晚清时代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贴上过于鲜明的政治标签,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对他的脸谱化解读,带给我们一种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鸿章是一个片面的龌龊形象,那么,国人的智商岂不更成问题?文化渊深的中国,又怎么会受到如此简单的人物的影响?李鸿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近代的中国历史无法绕开他?为什

  • 清代惟一产下俩位皇太子的女性,神密消退,子孙后代却出了四位大清王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出了,皇太子,神密

    古时候社会发展,可以给皇上产下皇太子对一个女孩而言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不仅能够牢固自个的影响力,针对大家族而言都是莫大的华为荣耀,之后确实会恩宠连续不断的。显然,清代有一个女孩,产下了俩位皇太子,居然神密消退了,她的影响力始终未能获得子孙后代皇上的认同,她就是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元妃佟佳氏。大概在157

  • 于谦为何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人间,清白,粉身碎骨

    说起来,笔者对明朝名臣于谦的认识,是从他的着名词作《石灰吟》开始的。记得看过课文版《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当时就被其豪气和正义所吸引所感动。显然,这首词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此作者很正直,很刚烈,很硬气。故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笔者对他的一生做了

  • 第二节 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水利,第二节

    历代两朝衔接之际,都必有战乱的过程,明末清初之时的两族之战更是异常激烈,使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满汉族人民的生活都十分困苦。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征讨噶尔丹及安定西藏,虽说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为康熙的政绩增添大量的亮点,但是这一系列的战争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