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翁同龢为什么主张开战呢 只因他和李鸿章有私怨

翁同龢为什么主张开战呢 只因他和李鸿章有私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3 更新时间:2023/12/28 13:27:21

翁同龢为什么主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875年,4岁光绪帝登基,一年后,慈禧太后安排状元翁同龢担任他的蒙老师。翁同龢不仅学识渊博,温雅有礼,还宛如父亲给了年幼的光绪许多生活上的关爱,因此很快就获得了光绪的好感与信任。光绪亲政后,翁同龢先后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等要职。

1894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是战是和,朝中大臣各执一词。

李鸿章深知清军虚实,因此他从北洋水师的器械、兵力、舰艇等方面苦劝光绪止戈和谈,还称一旦战败,不光日本要蚕食大清,其他列强也要一拥而上了。李鸿章的表态有理有据,光绪不禁开始思考主和的方略。然而,深受倚重的翁同龢强烈主战。

为何翁同龢主战?因为他与李鸿章有私怨,而北洋水师又是李鸿章的嫡系,于是翁同龢便将报复李鸿章的主意打到了北洋水师身上。

清廷决定出兵后,翁同龢依旧一门心思为难李鸿章,根本不管北洋水师正在紧张备战的事实。李鸿章想要购买新式舰艇,翁同龢阻挠户部拨款;李鸿章提议购买德国生产的大开花弹,翁同龢还是不给北洋水师经费;就连李鸿章恳求修缮原有舰艇,翁同龢也以一句“钱都给太后修园子去了”冷漠应对。

甲午战败,消息传到朝廷,光绪念着旧时情谊,强忍对师傅的不满,依然将他留在身边。

戊戌变法前,翁同龢向光绪引荐康有为,还信誓旦旦地说康有为的才能高过自己十倍。有了翁同龢的信用背书,光绪对康有为委以重任,并且拼着政治前途支持其变法主张。

谁知变法开始后,翁同龢如同换了个人一样。有一次,光绪帝让他去找康有为要书籍,他却说:“康有为这个人居心叵测,我和他没有来往。”

这样截然相反的态度立刻让光绪觉得翁同龢太不靠谱了,忍不住质问道:“你觉得康有为不好,当初为什么不说?”翁同龢回答说,自己是最近才发现的。

失望透顶的光绪一纸诏书勒令翁同龢退休,且永不叙用,此生再不提师生情谊。

翁同龢返乡不久便去世了,当朝臣来请示应该给他什么谥号时,光绪几近怒吼地列举了他的黑历史,吓得在场的人不敢再说话。

最终,追求了一辈子好名声的翁同龢没有得到来自朝廷的任何谥号,直到光绪帝去世、溥仪继位,他才被追谥“文恭”。

标签: 他和只因私怨

更多文章

  • 陈宝琛传:世代簪缨 末代帝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世代,末代,簪缨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光绪元年(1875年)任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人合称“清流四谏”。光绪六年(1880年),由于“清谏”,得到两宫皇太后赏识,任

  • 清朝花木兰王聪儿:20岁带领打仗,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结局,花木兰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聪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王聪儿出身社会底层,幼年丧父,她跟母亲相依为命,母女二人为了讨生活,只好走向街头,靠着杂耍本领,以江湖卖艺为生,过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日子。后来王聪儿结识了一个叫齐林的人,此人是当时一个秘密宗教——白莲教的首领。白莲教的来源,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 康熙为什么要杀吴应熊,孝庄求情为啥没有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庄,康熙,要杀

    朝代更替,不论是哪一时期,如果你迈入了朝廷,那也表面你终究背负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往后面的人生中,你也只有为利益而活,为这一职位的老百姓而活,这件事情不相干对与错,只能得失。吴三桂对汉人而言是个两面三刀的卖国贼,可是对于清朝廷而言,确实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忠臣。当然这也是有证据的。吴三桂在投靠清朝廷之后

  • 反思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沉思,甲午

    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而且经常思考一些和自己本职工作并不相干且属于“肉食者谋之”的事情。二〇一一年,我和一个朋友闲来喝茶,他问我,你看过的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哪一部?我几乎毫不思考地回答:《甲午风云》。该片20世纪6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李默然、浦克、庞学勤主演。朋友说再过几年就是甲午战争

  •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入关,明朝,清朝

    一、“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福王小朝廷内幕清军进驻北京的消息传来,江南的和从北京逃来的地主、官僚,便在南京开始了建立政权的倾轧。以史可法、姜曰广为首的一派,主张选立比较贤德的潞王、神宗皇帝的儿子朱常;但是,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宦党官僚和军阀,则主张拥立世系较近但却昏淫的福王朱由

  • 晚清狂人进士李慈铭:见人就咬 看不惯就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晚清,见人,进士

    李慈铭手稿本文摘自《文苑》2009年第5期,作者:刘诚龙,原题:《李慈铭的狷狭》晚清的李慈铭以诗古文词而名着同光年间,他出身进士,却曾花了一大笔钱“补缺”买官,位至御史。他当御史,也是量才录用吧。他天生一副反骨,敢骂人,更善骂人,更自律特严,曾给自己约法七章:一曰不答外官,二

  • 《清代宫廷社会史》作者:罗友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宫廷,清代,社会

    卷一·清代宫廷物质文化第一章宫廷社会卷二·清代宫廷社会结构第二章征服者精英与皇亲第三章家族政治第四章皇家女性第五章宫廷奴仆卷三·清代宫廷礼仪第六章皇权与对儒家礼仪的实践第七章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在宫廷第八章私人礼仪第九章结语

  •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日俄英法美德意奥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八国,联军,英法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清朝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的八国联合军队。八国联军(英语:Eight-NationAlliance;

  • 明英宗为何要除掉于谦?连锦衣卫都被他感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谦,英宗,锦衣卫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骑兵在土木堡(今官厅水库地区)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英宗(北宋钦、徽二帝的替身)。于谦升任兵部尚书,不甘困守,大力主战,列阵于九门之外。他还亲自披甲持刀,一马当先冲出德胜门,与围城者拼杀,并且指挥炮火击毙数位敌酋。城关一带的老百姓见这位父母官亲临前线,深受鼓舞,

  •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 :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下人,家里,清代

    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臣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烙印。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