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妃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97 更新时间:2024/1/18 8:11:05

光绪之隆裕皇后清朝后妃制度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皇妃2名,妃2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承乾、钟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宫有永寿、翊坤、祥、长春、咸福。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下面是清朝12帝后妃数:

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皇后124423243111妃子15131536726121613421清朝12帝的后妃数目都不相同。这说明制度虽然有,但没认真实行。

后妃如何选择?

第一步是选秀女。

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继以镶黄之满、蒙、汉。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素谓之排车。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光绪之瑾妃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顺治帝就废过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的后妃170名,除3名未标族名外,其余有136名是满族,女真族12名,蒙古族21名,汉族8名,维吾尔族1名。

标签: 制度后妃清朝

更多文章

  • 孙嘉淦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嘉淦凭借什么流芳百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是一个,流芳百世,的人

    孙嘉淦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嘉淦凭借什么流芳百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嘉淦是清朝着名官员,曾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是以敢于谏言闻名。孙嘉淦从小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最后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此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孙嘉淦的仕途获得了不错的成就,他在乾隆上位初期曾上疏《三习

  • 清朝后宫的嫔妃无趣时,做什么消磨时光?他们通常都干这3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做什么,后宫,嫔妃

    皇上的嫔妃,自打进了皇室宫闱宅院,就打开了庸庸碌碌、与世独立的后宫生活。皇上毫无疑问不可以每天陪在他们身旁,他们绝大多数的岁月全是和宦官、婢女渡过的。可是,他们是趾高气昂的主人家,和这些仆人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无聊的妃子们所以,妃嫔的生活一般都比较无聊。可是,人不是木头,是动物,有情感,她们一般做些

  • 耿精忠明知道造反是死罪 耿精忠为什么还向康熙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明知道,死罪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耿精忠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造反,他当时击杀了福建总督范承谟以及五十多位官员,造反的意志很坚定,然而他却成为第一个投降康熙的藩王,难道耿精忠不明白即便自己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还是他心存侥幸,认为康熙会对自己网开一面?我们都

  • 清朝的皇帝们是一群怎样的群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群体

    清代的皇帝,大多喜欢狩猎。跟成吉思汗一样,努尔哈赤也是靠“弯弓射大雕”而白手起家的传说他最初创业的本钱仅为私藏的十三副刀甲。若按阶级划分,他无疑属于猎户出身,朝伏夜出,捕杀野兔山鸡之类去城里卖,养家糊口。估计在那个时代,貂皮鹿茸灵芝草,就已是“东北三件宝&rdqu

  • 慈禧之所以能走向权力巅峰,和他有直接联系,为了他慈禧不择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不择手段,他有,慈禧

    慈禧老佛爷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并且她还是满清政府的实际掌控人。要说政治权谋,慈禧可谓是深谙其道,但要是谈论治国安邦,她则是昏庸无能的一个典范。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最终把清朝推向灭亡。在历史中,慈禧

  • 翁同龢为什么主张开战呢 只因他和李鸿章有私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他和,只因,私怨

    翁同龢为什么主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875年,4岁光绪帝登基,一年后,慈禧太后安排状元翁同龢担任他的启蒙老师。翁同龢不仅学识渊博,温雅有礼,还宛如父亲给了年幼的光绪许多生活上的关爱,因此很快就获得了光绪的好感与信任。光绪亲政后,翁同龢先后任

  • 陈宝琛传:世代簪缨 末代帝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世代,末代,簪缨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光绪元年(1875年)任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人合称“清流四谏”。光绪六年(1880年),由于“清谏”,得到两宫皇太后赏识,任

  • 清朝花木兰王聪儿:20岁带领打仗,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结局,花木兰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聪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王聪儿出身社会底层,幼年丧父,她跟母亲相依为命,母女二人为了讨生活,只好走向街头,靠着杂耍本领,以江湖卖艺为生,过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日子。后来王聪儿结识了一个叫齐林的人,此人是当时一个秘密宗教——白莲教的首领。白莲教的来源,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 康熙为什么要杀吴应熊,孝庄求情为啥没有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庄,康熙,要杀

    朝代更替,不论是哪一时期,如果你迈入了朝廷,那也表面你终究背负着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往后面的人生中,你也只有为利益而活,为这一职位的老百姓而活,这件事情不相干对与错,只能得失。吴三桂对汉人而言是个两面三刀的卖国贼,可是对于清朝廷而言,确实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忠臣。当然这也是有证据的。吴三桂在投靠清朝廷之后

  • 反思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沉思,甲午

    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而且经常思考一些和自己本职工作并不相干且属于“肉食者谋之”的事情。二〇一一年,我和一个朋友闲来喝茶,他问我,你看过的次数最多的电影是哪一部?我几乎毫不思考地回答:《甲午风云》。该片20世纪6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李默然、浦克、庞学勤主演。朋友说再过几年就是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