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恩众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国越来越小,汉帝国从此走上了中央集权大帝国之路!

推恩众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国越来越小,汉帝国从此走上了中央集权大帝国之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83 更新时间:2024/1/18 0:19:57

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众建”,诸侯国土更小,行政权直接由朝廷行使,这是汉走上中央集权大帝国的重要过程。

相关史料主要见于《史记》、《汉书》等

1.《汉书‧中山靖王传》:“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皆以诸侯连城数十,泰强,欲稍侵削,数奏暴其恶。”诸侯王国经景帝时代的整顿,实力大为削弱,但它们的领土依然相当广阔,武帝厅从主父偃的计策,于元朔二年颁布所谓“推恩之令”,准许诸侯王将土地分封给嫡子之外的诸子,这一来,诸侯王国愈分愈小,大都小于一郡了。

2.其事在元朔二年,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

3.主父偃的这个建议,其实是贾谊众建诸侯之遗意。而从此汉代的诸侯,遂永不为患,此诚分解封建势力一至微妙之方法也。又王国所有官员皆由中央朝廷派遣,诸侯王不得擅自任命官吏,然后中央集权之基础乃大定。

4.贾谊“众建”之策乃是向汉文帝建议,写在他的〈治安策〉中,贾谊对于诸侯的建议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他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其中“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意思是想要天下治理安定,不如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每个诸侯)的实力。文帝直到十六年(西元前164年),齐国诸侯死了,将其国分为六国;又将曾经叛乱的淮南国分为三国。

5.对于列侯,武帝也不放过,常借微罪把他们废掉。

注:景帝时,吴王刘濞对中央的反抗,已趋明朗。晁错建议对诸侯采行强硬的削地政策,他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意思是诸侯国迟早会反,削地迫使他们仓猝发难,战争反易解决,若等各国准备妥善,局面便难收拾。景帝三年(西元前154年),削掉楚国、赵国、胶西国的一些地,又要削吴国会稽、豫章二郡,于是吴王约好胶西、楚、赵、济南、淄川、胶东各国造反,以诛讨晁错为号召。景帝不愿战事扩大,遂诛晁错,但未止住叛变。七国之乱后来由周亚夫将军平定。

更正:

1.武帝厅从主父偃的计策→武帝听从主父偃的计策

5.列侯对中央,有“献酎金”助祭高庙之制。武帝一朝,列侯因酎金成色恶劣或斤两不足而夺爵的,单元鼎五年就有106人,武帝时代因无后与友最被除国的便有126人。侯王的大量被黜,解除了诗行中央集权的后顾之忧。

6.贾谊在〈治安策〉中痛陈诸侯尾大不掉之势,必将成为朝廷心腹大患:“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其异姓负强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袭是迹而,既有征矣,其势尽又复然(燃).殃祸之变,未知所移。”贾谊认为兵不血刃的解决之道乃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借着诸子皆可分封,削弱诸侯势力,最后“衣食租税与富人无异”,这是釜底抽薪的妙招。主父偃的“推恩”只是新瓶装旧酒,推恩者推广圣上之恩泽也。

更正:

6.同姓袭是迹而→同姓袭是迹而动

网路上讨论“推恩众建”的文章多只提贾谊的〈治安策〉,却罕见讨论《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的一段建议,从各种利害角度分析,也明白指出晁错激烈削地的办法行不通,权衡各种策略的利弊得失后,提出“推恩众建”的计策,比贾谊的看法更深入更实际,就是这番建议打动了汉武帝,所以主父偃的计策才是汉武帝实施“推恩众建”的关键。

更多文章

  • 胡惟庸谋反案是冤案吗?朱元璋真的是喜怒无常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胡惟庸谋反案,胡惟庸,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个有着雷霆手段的开国君王,他的一生,杀人无数,也许有人不觉得奇怪,打天下嘛,哪有不死人的,但朱元璋不仅在建立明朝的战争中,杀了很多的敌人,就是在建国后,加强自己统治期间,也杀了很多人,而且很多都是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以至于有人认为他嗜杀成性,不可理喻。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有一天,朱元璋

  • 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统治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武装叛乱,我军果断予以剿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藏,西藏叛乱,十七条协议

    1959年3月,我军图-4轰炸机在西藏雪山发现大批叛军,立刻锁定穿红衣的匪首准备投弹,不料关键时刻,轰炸机竟遭受下方电波的干扰。这时,匪徒也发现了我军的轰炸机,他们随即在附近找了地方隐藏起来,有的是躲在了江边的树林里。我军的图-4轰炸机哪里肯就此罢休?机长操纵着轰炸机盘旋飞行,逐渐降低飞行高度准备发

  • 日军制造“吉县井疙瘩惨案”,短短四天,无辜村民全部被杀,只留下几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吉县井疙瘩惨案,抗日

    1939年,六岁的白梅梅,见母亲被日寇刺了一刀,就要扑向母亲。却被父亲拽住,并压在身下说:“不要出声,好好活着!”“鬼子又来了!”临汾吉县县城,大批的日军突然涌进,人们还来不及反应,在此之前,日军已经来过一次,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竟然又来了。井

  • “黑茶山空难”是怎么回事?叶挺乘坐飞机撞山遇难,是阴谋还是意外?50年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黑茶山空难,“四八”空难,叶挺

    1946年4月8日,叶挺与在重庆参加完政治协商会议的王若飞、秦邦宪等,准备一起乘坐美式运输飞机回延安。在回延安的路上,飞机突然调头转向东北方向,撞在山西的黑茶山上,机毁人亡,机上17名人员全部遇难。叶挺好不容易等到回归,时间却对他按下了暂停键。究竟是怎么回事?意外还是阴谋?这件事发生以后,党和国家一

  •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娶了比自己小十八岁的女军医由昆,唯一儿子陈由伟现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景润,由昆,陈由伟

    先成家后立业,是中国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偏偏有少数人,是先立业后成家,而且立的是大业,成的是幸福。陈景润便是这少数人之一。1973年,陈景润因为“哥德巴赫1+2”,事业达到顶峰。1980年,47岁的他娶了29岁的女军医,并育有一子。如今,斯人已去26年,他唯一的儿子现状如何呢

  • “鸿门宴”的来龙去脉,刘邦如何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鸿门宴,刘邦

    一、来龙去脉秦朝末年,社会动荡,起义军蜂起。当时,刘邦和项羽的两支起义军成了反秦的主力。为了尽快结束秦朝政权,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商定:刘邦领兵向西略地入关;项羽往北救赵入关。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二、刘邦抢先入关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抢先项羽一步到达了关中之后又击溃了秦军残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荆轲,秦王

    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秦国为了早日实现统一天下,不断向其他的六国发起进攻。已经侵占了燕国的边界。燕国的太子丹原来在秦国当人质,他偷偷地逃回了燕国,想为燕国讨回失地。他想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变卖了家产,以此作为资本,去寻找刺杀秦王嬴政的人。太子丹物色到一个勇士,名叫荆轲。他就把荆轲收到门

  • 96年台海危机时我国海陆空全面落后,但是战士们还是迎难而上,打退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96年台海危机,台海危机

    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当时除了二炮,我们海空军几乎全面落后,海军只有112和113两个不太现代化的驱逐舰,136-139以及基洛潜艇都还没有回来;空军只有24架苏27撑场面。然而,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军将士还是迎难而上,认真进行演训。当我们回首历史,不难发现,1996年,台海局势确实到了一个临界点。当

  • 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发言,却没有提毛主席提出的“赶英超美”,会场一片寂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七千人大会,刘少奇,毛主席

    当刘少奇手执几张简单提纲,站在七千人的会场中心,毅然决然讲出心里话,全场仿佛都静止了,许多代表一时竟忘记做记录……那一刻,会前的热烈讨论、庐山会议的雷霆万钧,似乎都远飞天外;这样的敢言负重,比整个世界的重量还要重。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

  • 蒋介石不愿意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进行“兵谏”,引起轩然大波,以蒋介石答应抗日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兵谏

    1936年12月12日9时,孙铭九在华清池后院的山上找到了蒋介石。孙铭九说:“委员长,奉张副司令的命令,我们到这里接您回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侵略我国东北,但蒋介石依然坚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积极“剿共”,消极抗战。在这种情况下,在西安&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