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怎么发生的?他为什么要焚书呢?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怎么发生的?他为什么要焚书呢?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50 更新时间:2023/12/20 16:48:43

年轻时看历史故事书时,每当看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时,说实话,关于“焚书”这件事,过去我有几个问题一直都没搞明白:

当初秦始皇创建了咱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王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为什么要下令在全国范围焚书烧书呢?焚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那一年呢?当初是谁给秦始皇出的馊主意呢?当时都下令烧了那些书呢?

今天当我拜读线装版精编《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第二卷“史部”的“纪志篇”里的《史记》时,当我阅读完《秦始皇本纪》之后,我自己终于从中找到了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了!

众所周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老师,他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发奋努力继续完成所著书籍。大约在公元前91年,也就是司马迁老师在他知天命之年大约50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司马迁老师,本人有一个无法理解的问题:司马迁老师身残志坚仅靠一个人的知识才学和不懈努力,就能把咱们中国西汉中期之前3000多年漫长时间里,那些曾经生过走过的著名人物和发生过的著名故事纪录下来了。但是,在他身后至今2000多年里时间里活过走过的不计其数的中国史学家们,却始终都没办法搞清楚司马迁老师最基本的个人信息。比如,他的生卒年代,史学家们只知道他好像是公元前145年出生,也好像是公元前135年出生的。至于他啥时候离世的,专家们则回答说“不可考”!又比如,他的出生地,有专家说他的出生地是今陕西省韩城市,又有的专家说他的出生地是今天山西省河津市。

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司马迁老师驾鹤西游之后至今的2000多年时间里后代的不计其数的史学家们,真对不起人家司马迁老师哟,因为连这么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始终都没搞明白!正所谓:君写历史三千年,无人知君何时去;君能记载无数事,无人知君何处来!哎!

司马迁老师撰写《秦始皇本纪》时,基本上每一段总是先写明年代,再交代当年发生的大事。最有趣最可爱的一段是这样的一句短短五个字的原文:【三十年,无事。】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10年)是在公元前247年继承王位的(时年12岁)。书中所谓三十年,指的是秦始皇同学在位的第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人家司马迁老师在他大名鼎鼎的《史记》上用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大家:在公元前217年这一年,秦朝全国上下没有重大的事情发生哟!你说司马老师认真不认真?可爱不可爱?!

说完司马迁老师撰写《秦始皇本纪》的文风套路,下面再说说我从《秦始皇本纪》中看到的和发现的、秦始皇下令“焚书”这件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吧。

问题1:秦始皇下令“焚书”发生的具体年代?

司马迁老师在“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纪录了两件事,第一件事【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把秦朝公检法单位中失职的官吏,发配去修长城或戍守南方荒蛮之地。)

第二件事是关于七十位“博士”进咸阳宫为秦始皇祝寿的事。咱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焚书”事件的起因,就是因为这场皇帝生日宴会哟!

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而十分明确地得出结论: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是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下焚书令之后,或许是因为天怒人怨遭到了天谴,三年之后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同学就挂了。

问题2:秦始皇下令“焚书”的起因?

万事皆有缘起,咱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焚书事件的起因,竟然是一场皇帝生日宴!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宴,邀请70个博士进宫为秦始皇祝寿。)

公元前213年的某一天,秦始皇要过46岁生日了,特意在咸阳宫摆下了皇帝生日宴,邀请朝廷的70名“博士”进宫为秦始皇祝寿喝大酒。

请注意:“博士”最早是一种官职官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和培养人才。秦朝统一全国之后,设置了70位博士官。

秦始皇的生日宴会一开始,一个名叫周青臣的仆射(púyè)(所谓仆射就是博士们的主管领导)首先给秦始皇祝寿大唱赞歌猛拍马屁,什么【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什么【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一听,肯定大大的开心呀!

听完主管领导猛拍大老板的马屁,一个名叫“淳于越”的耿直山东大汉【齐人淳于越】不干了,他竟然敢当众反驳主管领导,他说了一通话,最要命的是最后两句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做事不向古代学习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今天周青臣当面奉承陛下您实际上只会加重您的过错过失,他不是啥忠臣!

听了耿直山东大汉的反对意见,特别是当着众人的面,当天原本想高高兴兴过生日的秦始皇同学肯定感觉很扫兴心里肯定很不高兴的。但是,人家秦始皇同学不亏是大老板,他决定将矛盾转移:【始皇下其议】(秦始皇让部下大臣们集体讨论一下山东博士的发言,并发表各自的意见。)

问题3:是谁给秦始皇提议“焚书”的?

给秦始皇提议“焚书”的人,是丞相李斯!当秦始皇让大臣们就山东大汉的发言而发表各自意见的时候,丞相李斯第一个跳起来说了一通非常长的话。首先,他肯定是要拍大老板秦始皇的马屁并极力贬低山东博士的发言:【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现如今陛下您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万世之功业,愚蠢的儒生肯定是无法理解的。)

然后,李斯就开始上纲上线了,说儒生们非议朝政,非议秦始皇所建立的制度,搞乱了老百姓的思想。又说知识分子们就爱拉帮结派,助长了朋党之风,降低了皇帝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威望。

最后,李斯向秦始皇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老臣我提请史官们只保留《秦记》,其它的书统统都烧了吧!)

我上网搜了搜,所谓《秦记》,是历代秦国史官(即秦御史)通过不断记录而积累成书的秦国“大事记”。应当说,《秦记》里的记录是很真实可信的,该书后来成为司马迁推定先秦年代、编排先秦历史年表的主要依据。

听完了丞相李斯一通口吐莲花慷慨激昂的发言,秦始皇最后一锤定音,【制曰:“可”】(下达书面指令:可以,照办!)

至此,秦始皇下达了“焚书”的最高指示,而且是书面的正式红头文件哟。

问题4:秦始皇下令烧了那些种类的书呢?

丞相李斯在给秦始皇提议烧书的时候,对“焚书”的种类、执法对象和违法的处罚措施等,都有详细说明滴,这在《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的记载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译文】

全国上下凡是不担任博士官职的人,谁敢私下收藏《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典籍的,通令各地郡守(各省省长)郡尉(各省军区司令)将其一起烧掉。凡是有人敢聚众讨论《诗经》和《尚书》的当众处死。借古讽今非议当朝朝政的诛灭全族。官吏知情不报的以同罪论处。焚书命令下达30天后还不烧书的,处以黥刑(面部刺字)发配边疆做苦役修城墙。不在焚书之列的书籍种类,只有医药类、占卜算卦类和种树类书籍。

以上就是《秦始皇本纪》上记载的秦始皇下令“焚书”的前前后后,这真是因两个“博士”在秦始皇生日宴会上吵架而引发的一场历史悲剧哟!

标签: 焚书坑儒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明明有实力反抗到底的,它为什么不反抗,慈禧为什么会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八国联军,清政府,慈禧

    在1900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北京城被攻下后,八国联军直接打进紫禁城中,还在皇帝的龙椅上拍照,无意间他们发现了清朝武器库,但这里面的武器,却一下子让八国联军当场愣住了。当初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的名义发动战争,但实际上是想要瓜分清朝。不仅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场战争中被

  • 推恩众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国越来越小,汉帝国从此走上了中央集权大帝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推恩令,推恩众建,汉武帝,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众建”,诸侯国土更小,行政权直接由朝廷行使,这是汉走上中央集权大帝国的重要过程。相关史料主要见于《史记》、《汉书》等1.《汉书‧中山靖王传》:“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皆以诸侯连城数十,泰强,欲稍侵削,数奏暴其恶。&r

  • 胡惟庸谋反案是冤案吗?朱元璋真的是喜怒无常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胡惟庸谋反案,胡惟庸,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个有着雷霆手段的开国君王,他的一生,杀人无数,也许有人不觉得奇怪,打天下嘛,哪有不死人的,但朱元璋不仅在建立明朝的战争中,杀了很多的敌人,就是在建国后,加强自己统治期间,也杀了很多人,而且很多都是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以至于有人认为他嗜杀成性,不可理喻。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有一天,朱元璋

  • 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统治集团撕毁“十七条协议”发动武装叛乱,我军果断予以剿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藏,西藏叛乱,十七条协议

    1959年3月,我军图-4轰炸机在西藏雪山发现大批叛军,立刻锁定穿红衣的匪首准备投弹,不料关键时刻,轰炸机竟遭受下方电波的干扰。这时,匪徒也发现了我军的轰炸机,他们随即在附近找了地方隐藏起来,有的是躲在了江边的树林里。我军的图-4轰炸机哪里肯就此罢休?机长操纵着轰炸机盘旋飞行,逐渐降低飞行高度准备发

  • 日军制造“吉县井疙瘩惨案”,短短四天,无辜村民全部被杀,只留下几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吉县井疙瘩惨案,抗日

    1939年,六岁的白梅梅,见母亲被日寇刺了一刀,就要扑向母亲。却被父亲拽住,并压在身下说:“不要出声,好好活着!”“鬼子又来了!”临汾吉县县城,大批的日军突然涌进,人们还来不及反应,在此之前,日军已经来过一次,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竟然又来了。井

  • “黑茶山空难”是怎么回事?叶挺乘坐飞机撞山遇难,是阴谋还是意外?50年后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黑茶山空难,“四八”空难,叶挺

    1946年4月8日,叶挺与在重庆参加完政治协商会议的王若飞、秦邦宪等,准备一起乘坐美式运输飞机回延安。在回延安的路上,飞机突然调头转向东北方向,撞在山西的黑茶山上,机毁人亡,机上17名人员全部遇难。叶挺好不容易等到回归,时间却对他按下了暂停键。究竟是怎么回事?意外还是阴谋?这件事发生以后,党和国家一

  •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娶了比自己小十八岁的女军医由昆,唯一儿子陈由伟现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景润,由昆,陈由伟

    先成家后立业,是中国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偏偏有少数人,是先立业后成家,而且立的是大业,成的是幸福。陈景润便是这少数人之一。1973年,陈景润因为“哥德巴赫1+2”,事业达到顶峰。1980年,47岁的他娶了29岁的女军医,并育有一子。如今,斯人已去26年,他唯一的儿子现状如何呢

  • “鸿门宴”的来龙去脉,刘邦如何脱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鸿门宴,刘邦

    一、来龙去脉秦朝末年,社会动荡,起义军蜂起。当时,刘邦和项羽的两支起义军成了反秦的主力。为了尽快结束秦朝政权,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商定:刘邦领兵向西略地入关;项羽往北救赵入关。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二、刘邦抢先入关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抢先项羽一步到达了关中之后又击溃了秦军残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荆轲,秦王

    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最强。秦国为了早日实现统一天下,不断向其他的六国发起进攻。已经侵占了燕国的边界。燕国的太子丹原来在秦国当人质,他偷偷地逃回了燕国,想为燕国讨回失地。他想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变卖了家产,以此作为资本,去寻找刺杀秦王嬴政的人。太子丹物色到一个勇士,名叫荆轲。他就把荆轲收到门

  • 96年台海危机时我国海陆空全面落后,但是战士们还是迎难而上,打退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96年台海危机,台海危机

    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当时除了二炮,我们海空军几乎全面落后,海军只有112和113两个不太现代化的驱逐舰,136-139以及基洛潜艇都还没有回来;空军只有24架苏27撑场面。然而,面对这样的局势,我军将士还是迎难而上,认真进行演训。当我们回首历史,不难发现,1996年,台海局势确实到了一个临界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