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看历史故事书时,每当看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时,说实话,关于“焚书”这件事,过去我有几个问题一直都没搞明白:
当初秦始皇创建了咱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王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为什么要下令在全国范围焚书烧书呢?焚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那一年呢?当初是谁给秦始皇出的馊主意呢?当时都下令烧了那些书呢?
今天当我拜读线装版精编《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第二卷“史部”的“纪志篇”里的《史记》时,当我阅读完《秦始皇本纪》之后,我自己终于从中找到了以上几个问题的答案了!
众所周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老师,他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发奋努力继续完成所著书籍。大约在公元前91年,也就是司马迁老师在他知天命之年大约50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司马迁老师,本人有一个无法理解的问题:司马迁老师身残志坚仅靠一个人的知识才学和不懈努力,就能把咱们中国西汉中期之前3000多年漫长时间里,那些曾经生过走过的著名人物和发生过的著名故事纪录下来了。但是,在他身后至今2000多年里时间里活过走过的不计其数的中国史学家们,却始终都没办法搞清楚司马迁老师最基本的个人信息。比如,他的生卒年代,史学家们只知道他好像是公元前145年出生,也好像是公元前135年出生的。至于他啥时候离世的,专家们则回答说“不可考”!又比如,他的出生地,有专家说他的出生地是今陕西省韩城市,又有的专家说他的出生地是今天山西省河津市。
总而言之,我个人认为:司马迁老师驾鹤西游之后至今的2000多年时间里后代的不计其数的史学家们,真对不起人家司马迁老师哟,因为连这么一个伟大历史人物的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始终都没搞明白!正所谓:君写历史三千年,无人知君何时去;君能记载无数事,无人知君何处来!哎!
司马迁老师撰写《秦始皇本纪》时,基本上每一段总是先写明年代,再交代当年发生的大事。最有趣最可爱的一段是这样的一句短短五个字的原文:【三十年,无事。】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10年)是在公元前247年继承王位的(时年12岁)。书中所谓三十年,指的是秦始皇同学在位的第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人家司马迁老师在他大名鼎鼎的《史记》上用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大家:在公元前217年这一年,秦朝全国上下没有重大的事情发生哟!你说司马老师认真不认真?可爱不可爱?!
说完司马迁老师撰写《秦始皇本纪》的文风套路,下面再说说我从《秦始皇本纪》中看到的和发现的、秦始皇下令“焚书”这件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吧。
问题1:秦始皇下令“焚书”发生的具体年代?
司马迁老师在“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纪录了两件事,第一件事【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把秦朝公检法单位中失职的官吏,发配去修长城或戍守南方荒蛮之地。)
第二件事是关于七十位“博士”进咸阳宫为秦始皇祝寿的事。咱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焚书”事件的起因,就是因为这场皇帝生日宴会哟!
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而十分明确地得出结论:秦始皇下令“焚书”的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是公元前213年!
秦始皇下焚书令之后,或许是因为天怒人怨遭到了天谴,三年之后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同学就挂了。
问题2:秦始皇下令“焚书”的起因?
万事皆有缘起,咱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焚书事件的起因,竟然是一场皇帝生日宴!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秦始皇在咸阳宫摆酒宴,邀请70个博士进宫为秦始皇祝寿。)
公元前213年的某一天,秦始皇要过46岁生日了,特意在咸阳宫摆下了皇帝生日宴,邀请朝廷的70名“博士”进宫为秦始皇祝寿喝大酒。
请注意:“博士”最早是一种官职官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和培养人才。秦朝统一全国之后,设置了70位博士官。
秦始皇的生日宴会一开始,一个名叫周青臣的仆射(púyè)(所谓仆射就是博士们的主管领导)首先给秦始皇祝寿大唱赞歌猛拍马屁,什么【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什么【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秦始皇一听,肯定大大的开心呀!
听完主管领导猛拍大老板的马屁,一个名叫“淳于越”的耿直山东大汉【齐人淳于越】不干了,他竟然敢当众反驳主管领导,他说了一通话,最要命的是最后两句话:【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这两句话的大意是:做事不向古代学习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我从来没听说过的。今天周青臣当面奉承陛下您实际上只会加重您的过错过失,他不是啥忠臣!
听了耿直山东大汉的反对意见,特别是当着众人的面,当天原本想高高兴兴过生日的秦始皇同学肯定感觉很扫兴心里肯定很不高兴的。但是,人家秦始皇同学不亏是大老板,他决定将矛盾转移:【始皇下其议】(秦始皇让部下大臣们集体讨论一下山东博士的发言,并发表各自的意见。)
问题3:是谁给秦始皇提议“焚书”的?
给秦始皇提议“焚书”的人,是丞相李斯!当秦始皇让大臣们就山东大汉的发言而发表各自意见的时候,丞相李斯第一个跳起来说了一通非常长的话。首先,他肯定是要拍大老板秦始皇的马屁并极力贬低山东博士的发言:【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现如今陛下您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万世之功业,愚蠢的儒生肯定是无法理解的。)
然后,李斯就开始上纲上线了,说儒生们非议朝政,非议秦始皇所建立的制度,搞乱了老百姓的思想。又说知识分子们就爱拉帮结派,助长了朋党之风,降低了皇帝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威望。
最后,李斯向秦始皇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老臣我提请史官们只保留《秦记》,其它的书统统都烧了吧!)
我上网搜了搜,所谓《秦记》,是历代秦国史官(即秦御史)通过不断记录而积累成书的秦国“大事记”。应当说,《秦记》里的记录是很真实可信的,该书后来成为司马迁推定先秦年代、编排先秦历史年表的主要依据。
听完了丞相李斯一通口吐莲花慷慨激昂的发言,秦始皇最后一锤定音,【制曰:“可”】(下达书面指令:可以,照办!)
至此,秦始皇下达了“焚书”的最高指示,而且是书面的正式红头文件哟。
问题4:秦始皇下令烧了那些种类的书呢?
丞相李斯在给秦始皇提议烧书的时候,对“焚书”的种类、执法对象和违法的处罚措施等,都有详细说明滴,这在《秦始皇本纪》中有明确的记载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原文】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译文】
全国上下凡是不担任博士官职的人,谁敢私下收藏《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典籍的,通令各地郡守(各省省长)郡尉(各省军区司令)将其一起烧掉。凡是有人敢聚众讨论《诗经》和《尚书》的当众处死。借古讽今非议当朝朝政的诛灭全族。官吏知情不报的以同罪论处。焚书命令下达30天后还不烧书的,处以黥刑(面部刺字)发配边疆做苦役修城墙。不在焚书之列的书籍种类,只有医药类、占卜算卦类和种树类书籍。
以上就是《秦始皇本纪》上记载的秦始皇下令“焚书”的前前后后,这真是因两个“博士”在秦始皇生日宴会上吵架而引发的一场历史悲剧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