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平定三藩

平定三藩

  • 平定三藩后,吴三桂孙女吴氏被蔡毓荣纳为小妾,被佟国维揭发,康熙直接将他流放边疆!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4:11:29阅读:3889

    “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奏”朝堂上,佟国维往前一迈,恭敬的将奏本呈上。“呈上来”康熙说着便让太监接过他手中的奏本,接着看向佟国维,示意他借着往下讲。“臣要奏,兵部侍郎蔡毓荣私藏逆贼家眷,纳逆贼吴三桂孙女吴氏为妾,私藏于外宅之中,其心可诛,请皇上

  • 康熙皇帝是如何削藩的?康熙帝的政绩介绍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3 4:43:36阅读:3536

    在我国大唐时期就已经有了藩镇割据的先例,在安史之乱之后,不在京城的外地将领手握重兵,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拥兵自重,出现政治、经济、军事都不受朝廷掌控的局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当然不乐意了,尤其是藩镇屡屡造反,企图推翻中央统治,康熙削藩就是藩镇割据的结果。康熙早已忌惮藩镇的势力,在康熙亲政后,平南王

  • 平定三藩之乱的爱新觉罗·岳乐,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0 23:24:12阅读:469

    清朝入关后,以武力征服天下,其中皇族将领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到康熙年间,新一代皇室子弟已经腐化堕落,贪生怕死,结果导致“三藩之乱”初期,清军屡战屡败,丧师失地。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派出了一员久经战阵的老将,此人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位名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

  • 此人平定三藩之乱,却被皇帝发配边疆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3 0:29:31阅读:210

    1681年,清军经过几年的艰苦作战,终于兵临昆明城下,并在一番血战后,夺取了昆明,至此三藩之乱宣告结束。消息传到北京,康熙帝非常高兴,重赏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的功臣。然而没想到几年后,一位参加平三藩的功臣差点被杀,最后竟然被发配边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倒

  • 平定三藩的过程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0 10:35:08阅读:362

    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反浑,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吴世璠他杀,浑军进进昆明,三藩之治用时八年。而其演化历程,年夜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和平入手下手,吴三桂兵出云贵,背湖北打击,多次年夜败浑军,并敏捷的进据湖北澧州、常德、岳州

  • 谈谈“三藩之乱”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清圣祖康熙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 1:15:17阅读:307

    提及“三藩之乱”,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会将平西王吴三桂视为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的确如此,从理性的角度来考量,“三藩之乱”所波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持续的时间之长以及给当时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生产力所带来的破坏程度之深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而作为挑起这场战乱的首要人物,吴三桂自然而然是要被钉在历

  • 清初“三藩之乱”席卷了中国半壁江山,为何最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7 4:50:13阅读:2467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康熙年间由三个藩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个藩王都是异姓王,都为清朝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历朝历代异姓王都没有好下场,皇帝也不放心这些异姓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最终决定解决藩王坐大的问题,下令撤藩。吴三桂不服朝廷撤藩

  • 康熙皇帝为何能平定三藩,是周培公能谋善断,还是吴三桂去世的早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7:26:38阅读:3336

    本来这一年在康熙的工作计划里没什么大事要办,但是一封奏疏却改变了这一切。写奏疏的人叫尚可喜,是清廷入关时封的四位藩王之一。四藩王中,定南王孔有德去世得较早,所以后人就把平南王尚可喜,和平西王吴三桂还有靖南王耿精忠并称为“三藩”。尚可喜当时之所以给康熙上疏,是因为当时他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当时感到自己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最先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7:27:02阅读:431

    从利益角度来看,就算耿精忠跟随吴三桂谋反成功,实际上也没有更大的好处,充其量自己还是一个王爷,但是一旦失败,自己就小命不保了。明明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耿精忠都是没有必要谋反的,为何他还要参与谋反,并且在谋反之后又第一个投降呢?立场不坚定三藩之乱最开始的导火索其实是尚可喜与尚之信父子二人,康熙最开始打

  •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仍被处死?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0 20:48:46阅读:2721

    周培公他是明末清初人,他在只有十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而他的母亲,也因为丈夫的去世,国家的灭亡一同随着大明的朱由检去了。父母双亲的离开,使得周培公成为了孤儿,成为了无父无母的人。他为了能够混口饭吃,于是便成为了一个小吏,虽然收入一般,但总算是吃了皇粮,就养活自己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后来,随着他的不甘

  • 《康熙王朝》之平定三藩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5:26:34阅读:4745

    周培公笑着说你叫梁台是二等伯你母亲给太皇太后梳了十八年的头我说的可有错,梁台看着满脸笑容的周培公说你知道就好,说完这话他便和周边的人旁若无人地交谈起来。康熙看着这一幕对身旁的明珠说周培公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啊,明珠还没来得及说话,周培公的话便又传来过来,只听他对士兵各位此次出征我知道每人只发一两的饷

  • 康熙年间,说起三藩康熙就头疼,那他是怎样一个个把他们搞定的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7 19:30:33阅读:593

    南明政权灭亡的那年,清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3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这3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吴三桂,一

  • 清代康熙朝大臣李光地,如何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9:29:07阅读:1516

    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文贞”。雍正元年(1723年),加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著有

  • 清朝名将赵良栋,如何帮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0:23:57阅读:2071

    赵良栋原是陕西绿营守备,后随洪承畴经略云贵,累升至广罗总兵。康熙十一年(1672年),调任天津。三藩之乱时,赵良栋升任宁夏提督,平定驻军叛乱,后率部进入四川,夺取成都,升任云贵总督、兵部尚书。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会师昆明,围城数月难以破城。赵良栋到后,不到一个月便攻破昆明。但因生性亢直,受

  • 清朝初期名将图海,如何帮助康熙逼降王辅臣,平定三藩之乱?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5:39:54阅读:3182

    天资忠悫,性情敦笃。顺治二年(1645年),起家笔帖式,迁国史院侍读。顺治八年(1651年),擢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因事夺官。康熙帝即位,起为正黄旗满洲都统。康熙六年(1667年),拜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充《世祖实录

  •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率先向康熙投降?敢造反却不敢造到底?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2:44:59阅读:4460

    我们都知道造反历代是政治重罪,任何一个君王都不可能轻易放过那些造反的大臣,在此情况下,耿精忠为何还是要向康熙投降呢?其实简单来说就三个原因:一是耿精忠首鼠两端,对清廷始终抱有幻想;二是他内部人心不齐,部下不愿意为他卖死命;三是他腹背受敌,受到了清军的重点关照,难以坚持。首鼠两端公元1673年11月,

  • 三藩之乱差点终结大清,康熙之所以险胜,是因为他死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 5:09:02阅读:1553

    尚可喜的这个举动正中了年仅只有20岁的康熙帝的下怀,对于削藩,他早已急不可耐,但由于忌惮三藩的势力,如果自己贸然主动提出削藩,势必会使三藩叛乱。此时尚可喜主动请求削藩,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因为既然是藩王自己请求的,那么他自己就占据了主动权。随着尚可喜请求削藩,耿精忠和吴三桂也假装意思意思,给康熙上书

  • 周培公帮助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为何不得善终?真实历史如何?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0 20:48:41阅读:3830

    电视剧为了增加矛盾冲突,提高收视率,刻意美化一些人的历史功绩可以理解, 但真实历史上的周培公没有那么神,也没有那么惨。周是湖北荆门人,《先贤诗佩》记载他幼年丧父,母亲也在李闯动乱中死亡,周培公落魄无依,做了“州卒小吏”,后来的到贵人相助,入了京城,做了内阁供奉。这一记载有很大的误导性,仿佛周培公只是

  • 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什么会失败?看看其为人,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15:20:47阅读:4843

    历史就像一部宏大的百科全书,妄图通过只言片语去了解一个人,这种思想和做法是不成熟的,不仅不成熟,甚至还有些幼稚。参差不齐的军事战争,兴衰交替的江山社稷,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勾勒出一幅偌大的艺术绘画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呈现着一些说不清楚的神色。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需要全面透

  •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时,为何不御驾亲征?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7:40:29阅读:4268

    第一,朝中分歧严重,无可替其坐镇京师之人吴三桂最早是没有反清的念头的,只是想世守云南,而且其子吴应熊也在京城为人质,所以更是不敢贸然起兵。而之所以起兵,主要在于康熙皇帝撤藩的决定。吴三桂起兵发生于康熙十二年,当时康熙皇帝亲政不久,对于这个年轻气盛的皇帝,朝中元老大臣多有不服。况且面对三藩这一庞大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