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朝不得不派遣大将俞大猷,前去剿灭倭寇,然而两万的明朝大军,却没能打过藏于浙江岑港的倭寇,围困五个月口不但没能消灭这些倭寇,反而自己带去的军队死了一大半,这简直是对明军的挑衅,更是一种侮辱。这些倭寇自以为赢了几场胜仗,便觉得大明军队弱不禁风,甚至还想要一举进攻明朝腹地。
浙江总督不得不调戚继光去铲除倭寇,然而作为明朝大将的俞大猷却很不爽,以为自己多年攻打倭寇,积累了无数经验,却还是没能击败倭寇,难道戚继光来了就能胜利吗?戚继光不到三十岁就被封为名将,数月前更是在浙江三箭击退倭寇,可谓是威名远扬。
这一仗戚继光赶走了霸占岑港的数千倭寇,但是也发现了明军的不足之处,对于倭寇的进攻显得很慌乱,他决定亲自训练一批士兵,作为进攻倭寇的主力部队。胡宗宪给了戚继光一大批银子作为训练新兵的军费,因为现在只有戚继光能够抵抗倭寇。
虽然有了军费,但在招募新兵的时候却困难重重,新河城的守军终日饮酒作乐,根本不能上战场打仗,而戚继光意外得知义乌有一批青年矿工,他们为保护财产显示出来的勇猛气概,被戚继光所看中,最终将这批矿工招募到自己手下。
有了士兵,戚继光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不仅教会他们使用新武器狼筅,而且改良了新型鸟铳,还有重型武器虎墩炮。戚继光还亲自传授给他们戚家枪的用法,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最初由矿工组成的队伍,已经成长为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也就是上著名的戚家军。
戚继光的祖先曾经是朱元璋的亲兵,随后跟随蓝玉远征时不幸阵亡,此后戚家后世子孙可以世袭明威将军,而戚继光从小便被父亲寄予厚望,教他如何行军打仗,教他如何为人处世,在加上戚继光从小便通晓史籍和兵法,这些都为戚继光建功立业打下了基础。戚继光日夜操练兵马,整顿军纪,终于训练出来一批勇猛的戚家军。
浙江沿海的倭寇本被戚继光击退,但他们不甘心就此失败,养精蓄锐后卷土重来,;向往倭寇从奉化登陆,他们分兵进攻宁海和台州,想要一举击溃明朝大军,这下可让浙江提督慌了神,毕竟在之前和倭寇多次对战,明军都不敌对方。但戚继光却主动提出迎战,他的策略是台州的军队按兵不动,自己则率领三千戚家军出兵宁海。
在新河的戚家军使用鸳鸯阵的战术,倭寇根本难以招架,但是很快他们便用更长的竹竿,将使用狼筅的戚家军打得连连退后,戚继光迅速判断倭寇首领的位置,并率领小队突围到东北角,和倭寇进行了殊死搏斗。
面对倭寇猛烈的火炮进攻,戚家军手中的盾牌尽数被炸毁,迎面而来的是倭寇的冲锋,幸亏援军带着大炮支援,戚继光率领士兵又一次发起了冲锋,击退了这群狡猾的倭寇。但倭寇的主力部队已经逃到了沿海,正当他们以为能撤退的时候,戚家军却全力追击。
戚继光在和倭寇的对战中,基本都是以胜利结束,他每次能打胜仗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是戚继光懂得战略战术,他从小便通晓军事,在用兵遣将上,有独特的方法,再加上多年的军营生活,他也经历了数次战役,在每次和倭寇的对战中,能够分析对方军队的弱点,并且即使总结每一场战役,下达的军令也是适合军队的。
其次便是戚继光训练了一批作战有素的士兵,戚继光向来军法严明,对士兵严格要求,平日对他们加强训练,虽说戚家军最初并不是正规士兵,但是在戚继光的亲自训练下,每一位战士都很英勇,在作战中能够听从指挥,根本不会出现临阵逃脱的举动。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江浙沿海地区抗击倭寇十余年,总共经历了八十多场战争,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去世后,以戚家军为主的浙兵还是明朝国防的主力。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朝的官员也认识到“海禁”并不能限制私人贸易,更不能阻止倭乱,反而还会引来倭寇。
这些有二心的倭寇,最终还是败在了戚家军的手下,基本所有战役都是戚家军获胜,戚家军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常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