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丞相杨秀清心腹侯谦芳与北王韦昌辉争夺歌姬红鸾,被打死,由此引发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丞相杨秀清心腹侯谦芳与北王韦昌辉争夺歌姬红鸾,被打死,由此引发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69 更新时间:2023/12/18 19:59:42

1853年四月,韦昌辉刚回到王府,屁股还没挨上椅子,侍卫便进来禀报:“东殿兵部尚书侯谦芳求见殿下”,“宣他进来”,韦昌辉说完,赶紧改口:“别说宣他进来要说请,知道吧?请!”

此时,太平天国大军刚刚入主南京不久,但洪秀全已经开始在这片繁华之地渐渐迷失,手中军政事务都交由四王理办(本有五王,南王冯云山1852年死于蓑衣渡)。

说是四王理办,实则大权全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他与韦昌辉向来不和,此时他的亲信到来,是何用心?又是所为何事呢?

韦昌辉作为起义的元老之一,论关系没有杨秀清和洪秀全亲近,论手段没有杨秀清善于用心使计,只得一面讨好洪秀全,一面迎合杨秀清。

据史料记载,每每与杨秀清在东王府议事,说不过三四句话,便跪下叩拜杨秀清,并说:“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表面殷恳,实则内心嫉妒,这也为后来杨秀清之死埋下祸根。

长期的左右周旋,使得韦昌辉极度疲累,此时刚刚定都天京,太平军势力也正值鼎盛时期,于是他便不将外部的危机放在心上,开始享受这片刻的闲暇。

金陵城里,秦淮河上,没有外界的纷扰,有的只是灯红酒绿,在这一片声色犬马之中,他认识了一个歌姬红鸾。

起初他去画舫认识红鸾,只当是工作之余排遣苦闷的娱乐,也没有纳她为妾的想法。

当韦昌辉得知红鸾与侯谦芳是旧识,而且,侯谦芳甚是喜爱这个歌姬,常常彻夜相伴,二人情投意合,并且侯谦芳许诺要将她明媒正娶后,便心中谋划。

他先是为红鸾赎身,而后悄悄纳为小妾,安置在家中。

可他为什么要对侯谦芳这么做呢?

侯谦芳此人,读过一些书,深得杨秀清赏识,自从杨秀清掌控大权以后,更是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虽然地位不及其他三王,但见侯谦芳,也都只能侧目。

为此,韦昌辉早已怀恨在心,乘此机会,决心狠挫其锐气。

1853年四月,侯谦芳得知此事,便怒不可遏,前去讨要,但碍于身份悬殊,便说:“东王得知此女,甚是喜爱,欲接入东王府侍奉,还望殿下成全。”

韦昌辉见他搬出东王,一时怒从心头起,毫不避讳地答他:“我与东王同袍兄弟,此女现已为叔嫂,岂可乱此伦常,如若真是东王喜爱,那便待到东殿议事当面告知予我。”

侯谦芳被如此打发,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回去以后将此事如是说给杨秀清听了,言语中自己与红鸾如何情投意合,情深入骨,东王向来也赏识他,听他如此描述,便已心生恶计。

待到东王召集群臣东殿议事,大小军务政务议完之后,便上演一出天父降临的大戏。

韦昌辉于诸群臣中也算有实力,东殿议事当天,见东王没提此事,便心下暗想:“此贼定是不敢教东贼得知这事。”

谁知,中让将要离开时,杨秀清突然浑身颤抖,双眼上翻,不多时风平浪静,只见他双臂张开,霍然一副天父降临的架势。

口中说道:“我知我之四小子,为救众生民于苦难,背负重担,犹我怜爱世人般,我亦怜爱他,此道便传谕众爱子,赐红鸾予他,悉心照料于他。”

韦昌辉见此情形,便是知道他装神扮鬼,也不敢拆穿,众人也都知道连洪秀全也吃过他这计谋的苦。

不多日便将红鸾送到了东王府,而后杨秀清又一副道貌岸然,说:“大事未定,不敢陷此闲情之中,谦芳尚未婚配,便赏予他。”将红鸾赏赐给了侯谦芳。

韦昌辉自此对杨秀清、侯谦芳更是恨之入骨,便是后来,为什么他一得势,便屠杨秀清旧部数万余人。

1856年八九月,杨秀清在攻打江南大营取胜后,权力的欲望开始膨胀,逼宫洪秀全到东王府,欲自封万岁。

洪秀全遂命韦昌辉前来勤王,但不杀杨秀清,韦昌辉抵达天京后则迅速控制了城防要道,将杨秀清困死在南京城内,并下令将其绞杀。

在杀死杨秀清后,他又命人将侯谦芳打死,数日之内屠杀杨秀清旧部,不论男女老幼十数万人。

而后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洪秀全开始命人查办韦昌辉,同年九月二十七日伏诛。

经历天京事变后,太平军的力量已经大不如前,军中军心涣散,彼时的洪秀全再难将他们团结起来。

最终在1864年洪秀全病逝后,洪天贵福继位后,湘军如洪水猛兽般扑向天京,时年七月失守。

据史料记载,城中军民或战死,或自焚,无一愿降。这场持续十多年的农民起义运动,自此宣告结束。

如果起义军领袖都坚持自己的初衷,如果他们不被权力迷惑,如果没有红鸾,历史会不会改变呢?

可惜没有如果,历史总是让我们从切实的事件中窥探的事物的本质,由此我们得以借鉴和反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