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廉耻。”1927年,一个名叫卫清芬的女子不穿束胸,被公婆咒骂。警察知道后,却让公婆交了50块大洋,这是为何?
“束胸”,就是在女子即将发育的时候,由母亲用一根长长的布带,一圈圈紧紧缠绕着胸部,压制女子胸部的生长发育。
待女子出嫁后,再由丈夫继续对女子执行这个残忍的任务。
我们知道,裹小脚影响的是脚部的骨骼,而束胸,不但压迫胸廓的生长,还会影响呼吸,造成心肺功能的损害,想想都觉得难受。
这种对女性的虐待行为,兴起于宋朝程朱理学之后。程朱理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只是把女子当做男人的附属品,对女性更进一步的迫害和压制。
女性不但要“三从四德”,连身体的自然生长都是罪过,被封建礼教当作压迫女性的手段。
直到元朝,程朱理学没有了市场,女性的胸部得到了近百年的解放。
可惜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变态行为又再度死灰复燃,甚至更加变本加厉。
连女子学校的女教师都以束胸为美,女学生们更纷纷效仿。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荼毒着女性的身心灵。
在封建假道学看来,只有把女人的胸部束得紧紧的,以达到平胸的效果,这样才不会引起男人的任何遐想。至于对女性身体的摧残,他们是不会考虑的。
那又是谁给了卫清芬那么大的胆子,敢解放胸部呢?
原来,随着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封建帝制土崩瓦解,终于开始有人关注到“裹胸裹足”这些封建陋习,对女性身体的伤害。
1915年,上海的《妇女杂志》曾经针对束胸发文指出:“相比于伤足,伤胸伤肺对人的身体之害更大更深”。从科学的层面,解读束胸给女性心肺和哺乳造成的危害。
《民国日报》也在1920年,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出发,痛斥束胸带来的危害,虽然舆论的水花不大,但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共鸣。
在一次女子学校的毕业礼上,胡适就曾语惊四座:“没有健康的胸,就无法哺育健康的孩子!”
辛亥革命根据地广州,一直都走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前列。1927年5月,广东省政府强制实施,由时任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提出的《禁止妇女束胸》提案。
根据提案,三个月后发现还在束胸的女子,罚款50个大洋,如果女子不满20岁,就罚她家长。
扔掉裹胸布,让很多死忠旧礼教的封建家庭无法接受,他们认为这是有伤风化的行为,是对传统的挑战,所以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卫清芬慑于公婆的权威,不得不再次缠上长长的裹胸布,可令卫家公婆意外的是,广州市政府这次是来真的。
这件事被巡逻的女警发现,于是罚了卫家公婆50个大洋。要知道,那时候,1个大洋可以买几十斤大米呢。
可这50个大洋并没有吓退卫家公婆,尤其是卫家婆婆,旧礼教己经刻在骨子里。她斥责儿媳“不知廉耻”,并坚决不让儿媳解放胸部。
抱着侥幸心理的卫家公婆想着:“钱也罚了,不会再有人管了”,于是又一次逼迫儿媳把胸部缠上。
可女警似乎跟她们家杠上了,束胸的卫清芬又一次被逮个正着,于是卫家公婆又交了50个大洋。还被警告如若再犯,就不止50大洋了。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卫家公婆再也不敢逼儿媳束胸了。这样的惩罚措施,效果显著。
除了政府对束胸的严厉惩罚,社会舆论也为反对束胸大力造势。
1930年,广州的《风俗改革丛刊》中,一篇名为《为提倡“天乳运动”告革命妇女》的文章,首次把这场反束胸运动,命名为“天乳运动”。作者刘禹轮在文章中倡议:“广大妇女扔掉裹胸布,让胸部自然生长。”
这场由广东率先发起的“天乳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舆论的科普和导向,让千千万万的女性认识到束胸对身体的危害,并破除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自信地接受身体的自然形态。
从此,广大女性的观念也开始改变,她们自由地展示着健康自然的曲线美。
“天乳运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不但让妇女挣脱了身体的束缚,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挣脱了背负几千年的封建枷锁,推动女性的独立自由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天乳运动”也让我们明白,破除束胸的封建陋习,除了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女性自身的觉悟。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