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年,李元吉劝李渊杀李世民,李渊犹豫再三说:“秦王有平定天下的功劳,他犯的事并不明显,用什么作为理由呢?”
李元吉回答说:“二哥经常违背诏令,平洛阳时私自分赏财物,这就是谋反,凭此可以杀他。”
秦王也就是李世民,当年窦氏生下四个儿子,第三个儿子早夭,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
当年唐朝刚建立时,李渊就立李建成为太子,掌管百分之七十的政务,而李世民则带兵打仗,兄弟二人齐心,这才在四年之内就奠定了大唐的基本版图。
武德四年,也就是621年,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后,被封为天策上将,位居三公之上,可独立组建属于自己的政治机构,而且大多数的开国功臣都在天策府!
这个权利虽不如皇权,但是却是和皇权平行的权利。
李世民拥有如此权利,李建成必定会忌惮,他也悄无声息的卷入了一场夺嫡博弈中。
他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放弃自己的兵权,从此不问政务,做一个闲散王爷,第二,不得不和自己的同胞兄弟争权争嫡。
唐朝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的,他又怎会甘心放弃?再加上身边的谋士对他给予的厚望,他不夺也只能夺。
两人最开始夺嫡时,还顾念亲情,没有痛下杀手。
李吉元是有机会杀了李世民的,但是最终被李建成阻拦。李建成想要的只是保证自己日后能顺利继位。可奈何两人各有优势,又不甘成全兄弟,所以注定你死我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亲情也早已消磨殆尽。李建成处在优势,又因为李吉元的离间,所以先发制人,在626年决定彻底铲除李世民。
626年,突厥来袭,李元吉被调去打突厥。李建成将秦王府的战将调去听令于李元吉。当时,他已经驱逐了秦王府的一些谋士,所以李世民已经被架空。
即便如此,李世民的势力短时间内是铲除不掉的,所以李建成起了杀心。
他让李元吉去劝李渊杀李世民,李渊犹豫了,都是他的儿子,他不愿,可对于太子之选他是偏向李建成的。一来,任“贤”,可贤是不能度量的,二来,在他眼里“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
一开始他还在其中周旋,可现在只能选择活一个儿子,沉默了会儿:“秦王有平定天下的功劳,他犯的事并不明显,用什么作为理由呢?”
李元吉回答:“二哥经常违背诏令,平洛阳时私自分赏财物,这就是谋反,凭此可以杀他。”
李渊又是良久才说:“你下去吧,我自有考量。”他不责怪李元吉的大逆不道,反而很淡定的让他下去,其实就是默许了。
六月初一,李世民收到一封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王晊的信,信中称大军出发之际,李吉元会邀请李世民和太子前往昆明池为他践行,到时候乘机刺杀李世民。
房玄龄听完后,难以启齿:“秦王,您已被架空,即便此次侥幸逃脱,日后也难逃一死。”又说:“您没有机会顾及了,只能冒天下之打部位。”意思就是让李世民不顾亲情谋反,并乘机解决李元吉和李建成。
“若母亲还在…”李世民没有继续说下去。若窦氏还在,三人或许不会自相残杀,怪就怪命运弄人,窦氏早逝。他拿起酒杯一口饮完:“夺嫡即可,别的罢了。”
房玄龄摇摇头,但并未劝阻。
可在六月初三时李渊送来一封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观天象看到太白星,天下即将易主。李渊送来的,那就是要治李世民于死地。
李世民这才决定杀了李建成。
当夜,李世民带兵埋伏在玄武门,并让张婕妤秘密送信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信上写李渊和李世民密谈太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建成和李元吉匆匆赶来请罪。
原来天文学家看出秦王会谋反,天下将易主,这取代的是李渊的位子,所以李渊急了,要赐死李世民,而这个消息不宜告诉李建成,所以李建成事先并不知道。
两人到玄武门时,被李世民当场射杀,还砍下头颅。
第二天,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一个月后继位。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李渊曾求情但最终也被杀。
其实,李世民在得知李建成要刺杀他时就秘密养了800精兵。这些兵挟持了李渊,然后让张婕妤放出李渊和李世民密谈的消息引诱两人前来,最终在玄武门被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