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主动请樱去守街亭,副将王平反对他不听丞相吩咐在山上扎营,马谡却嘲讽道:“你懂兵法还是我懂?丞相他没有实际来过这里,只能依常理推断,让我们扎营水边,现在我勘察过现场了,扎营山上更有利!我这招是大将军韩信的置死地而后生,你懂什么!”
诸葛亮第一次北上打魏国,一切都准备好,派赵云守在箕谷,他自己带着十万大军突袭祁山,现在就还差一个先锋。当时朝中最有战场经验的是魏延,大家都推荐魏延。
诸葛亮没有出声,正当他考虑着用什么理由推掉魏延时,马谡主动请樱,说要去守街亭。
马谡一向能说会道,一张嘴能把死人说活。一向神机妙算的诸葛神算被他说动了,决定让马谡带着人马去守街亭。
命令下下去了,诸葛亮隐隐有些不安,他想起刘备去世前曾对他说过,马谡这人夸夸其谈,实际才能很一般,无法承担重任,用他的时候要三思。
于是,诸葛亮把马谡几个副将都叫来开会,把街亭的地势要领从头到尾的分析了一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营地的选择。一定要选在山脚靠近水源的地方,方便日常生活,且可进可退。
会议开晚天边已现鱼肚白,马谡不再耽搁,立即带兵出发。
先锋队在马谡和王平的带领下,很快到了街亭。这地方确实地势险且刁钻,如果把军队扎营在山上,敌军一来就能打“口袋战”,一举全得都消灭。
于是他带着人马往山上去,准备安营扎寨。
马谡身旁的副将王平这下急坏了,诸葛丞相可是交待得明明白白的,要在山脚离水源近的地方安营扎寨,现在这不是违抗命令反其道而行之吗?
不管王平如何劝说,马谡都无动无衷,他冷笑道“我们俩谁是主帅?兵法是你懂得多还是我懂得多?丞相他没有实际来过这里,只能依常理推断,让我们扎营水边,现在我勘察过现场了,扎营山上更有利!我这招是大将军韩信的置死地而后生,你懂什么!”
第二日,曹操的探子就来到了亭街,发现马谡在山上上扎营,报告给曹操,曹操心生一计。此时正值秋季,干燥异常,曹操派兵放火烧山。
马谡被烧个措手不及,先锋队被团团围住,只有置死地,哪里有后生。
囊中之物就这样被曹魏不费吹灰之力拿走了,诸葛亮后悔至极,可是事以至此,有什么办法呢?看到副将王平,诸葛亮问道:“你怎么也不拦着他?我下达命令的时候你也在场啊!”
王平很无奈,只好把事情经过说一遍,最后说道:“马将军说了,一切后果他承担,我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诸葛亮点点头,判马谡死刑。这就是马谡说的“后果他承担”,他用性命承担了。
马谡说他用的是韩信的“置死地而后生”,他没想过韩信当年和他的境况是不一样的。韩信当初是处于劣势,已经无路可走,只有拼死一搏。
搏,还有一丝机会,不搏,就只有死。这种情况下,士兵们为了活命,当然都豁出去了。
而马谡,他们原本就处于优势,只要不出意外就是胜者,这种情况下“置死地而后生”是完全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的。
都不说能不能让士兵们鼓舞士气,估计不少稍微懂点军事知识的士兵都莫名其妙,看不懂领导的一番操作,活生生把一副好牌打烂。
诸葛亮认为,街亭一战的失利,导致他第一次北伐失败。其实仔细想想,也不然。马谡能守住街亭一个月两个月,但是不可能永远守得住。
毕竟魏国实力雄厚,要攻下街亭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马谡确实过于自负,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整个蜀军。在马谡身上,刘备看人比诸葛亮更准,有一句流传至今歇后语可以为证:“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辈子,有两次失算,一次是让关羽在华容道拦曹操,结果关羽放了曹操;二就是让马谡守街亭,结果丢了街亭。
果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