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49年,开国大典原定上午10点,为何改成下午3点?

1949年,开国大典原定上午10点,为何改成下午3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6 更新时间:2023/12/20 11:23:43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整,三十万军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仪式,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激昂奋进的旋律,泽东主席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威严、雄壮的声音也通过电波传到了全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彻底的站立起来。

多年以后,每每回味这样的经典时刻,都令无数国人感动、难忘、泪目。

不过,开国大典也有一个细节令人不解,原本定于上午十点举行的大典,为什么最终改成了下午三点呢?

之所以如此,与一个人的建议有着直接关系,这便是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元帅。

为了全世界郑重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非重视。早在当年7月1日,党的第二十八个生日后,就成立了专为大典而准备的筹备委员会,其中周总理是筹委会的主任,而聂帅、彭真、林伯渠等人是副主任。

接下来的工作非常繁忙,要确定大典的议程,更要做好最严密的保卫措施,防止贼心不死的国民党反动派搞破坏,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经过多次商议和讨论,最终确定了开国大典主要程序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典礼,其二是举行新中国的第一次阅兵式,最后是盛大的群众游行活动。

举行阅兵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这既是对外展示肌肉与力量,震慑国民党留下的敌顽匪特,也是安定人心、民心,显示人民军队有绝对的能力去捍卫人民政权、保卫人民的安全。

在确定阅兵总指挥的人选时,包括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在内的中央领导都一致推举了聂帅。这是因为聂帅除了熟悉军务外,还具有一种不寻常的将帅风范,他率领下的解放军指战员,都具有很良好的军人素质。

他本人更是一丝不苟的注意自己的仪表军貌,即使在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里,也保持了军服的整洁、干净,将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正因为如此,部队进城后,中南海的警卫战士一听见聂荣臻咳嗽,就会赶紧下意识地整理军装。

担任了阅兵总指挥的重任后,聂帅感到责任重大,尤其是毛主席还专门下了指示,说道我们的军队素来主张首战要慎重,首战必胜,阅兵是新中国的第一次,也要将其看成是首战,只能搞好,不能搞砸。

在这样的情况下,聂帅一面进行最严密的部署和动员工作,对方队领导进行千咛万嘱,鼓励大家下最大的决心搞好,展现出新中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水平。

另一方面,聂帅亲自参与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预演,他径直的站在天安门城楼看完了两次受阅部队的全部预演,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在进行预演的过程中,聂帅还想起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国民党的飞机比较先进,可能对开国大典进行空袭破坏。

为此,聂帅甚至下了一道死命令,要求受阅部队在发生空袭的情况下也要不动如山,就算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

尽管如此,细心的聂帅也在尽量寻找破解敌人空袭的方法,这也就有了将开国大典的时间从上午十点改成下午三点的原因。

在人们的印象中,包括阅兵式在内的重大活动一般都是在上午举行,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阅兵式却在下午,这主要是考虑到防空的问题。

当时的成都、广州乃至重庆都还没有完全解放,尚有国民党的飞机残留,尤其是集中在舟山群岛的美制B-24轰炸机,这款飞机在当时时速488公里,最大航程为3380公里,能装载4吨炸弹,对北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与相关人员讨论防空话题时,聂帅发现我军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防空能力,最多就是一些高射炮可以起到安慰的作用。

为了防止国民党的飞机突袭,聂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许多功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国民党的飞机从来没有在夜间执行过任务。

这是因为国民党的飞机有续航短板,受到加油的限制,续航距离有限,而且夜航能力差,国民党的飞机非常不善于在夜间作战。

找到这个短板后,聂帅就找到了开国大典的防空方法,他向中央建议了将大典改到下午举行,而且时间越晚越安全。

比如舟山群岛距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一千三百公里,国民党的飞机在上午执行完任务后还能顺利返航,但如果将时间改到下午甚至更晚,因为其夜航能力差,即使国民党的飞机能够飞来北京,但很可能就回不去了。

最终,中央采取了聂帅的意见,将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了下午三点举行。不仅如此,为了大典的顺利进行,北京也在周边早已布置好了高射炮群,严阵以待,为开国大典护卫。

标签: 开国大典

更多文章

  • 1981年,胡乔木修改了对毛主席的称谓,黄克诚:我不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胡乔木,毛主席,黄克诚

    黄克诚同志对毛主席有着极深的感情,恢复工作后,在当时人心浮动、思想浮躁的情况下,参加了一场重要会议,在会上阐述了对毛主席的态度问题。此时的黄克诚虽然已经是中纪委常务副书记,但身体并不算太好,还几乎双目失明。黄老的讲话分为三个部分,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上。发表在军报的是第三部分,毛主席

  •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撒手人寰,邓小平立刻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蒋经国,邓小平,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上,邓小平痛心地说了9个字,言词诚恳,像是多年好友,痛惜蒋经国的离世呢?邓小平与蒋经国虽所属阵营不同,但彼此是老相识。1926年,22岁的邓小平与16岁的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来到莫斯科前,邓小平已经有过丰富的留学经历,蒋经国没事就缠着邓小平,询问他在法国工作和生活的经历。邓小平把蒋经国当

  • 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周总理看到照片:把地面部分截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周总理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整个罗布泊都沸腾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喜讯迅速传遍华夏大地,也震动了国际朝野。就在原子弹爆炸现场,传奇记者孟昭瑞用镜头记录了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拍下了那张著名的《蘑菇云》照片。甚至这一次的爆炸云扩散后变成了和平鸽的形状,也

  • 东汉初年的“度田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度田事件,度田令,光武帝

    为了能够清楚的调查到百姓们的数量,在东汉时期光武帝颁布了“度田令”。但是这个条令颁布出来之后,许多百姓都反对这一条令。这不禁让光武帝感到好奇,为什么多数的百姓都反对度田令的实施呢?面对着天下多数的田地大多都与实际登记的史实不符这一局面,让光武帝刘秀认为大多数的土地都在豪强地主

  •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为什么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制对俄国有哪些负面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奴制

    1861年,俄国废除了数个世纪以来存在的农奴制度,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美国学者认为,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是一项解放农民的改革,但并在美国学者的研究中,俄国1861年农奴改革在农民的角度被广泛研究,因为这个改革在俄国农民的历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影响深远。一些学者认为,虽然改

  • 中国对越南反击战中,许世友要求边贵祥放了越南俘虏。没想到他坚决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对越南反击战,许世友,边贵祥

    越南反击战中,许世友要求边贵祥放了越南俘虏。没想到他坚决怒吼道:“罢官、坐牢,随便,俘虏坚决不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越南反击战中,我方许世友带领163师等作战部队,取得了反击战争的胜利。越南因为打败了美国,掠夺了他们国家许多先进武器,便开始膨胀了,他们总觉得自己可以替代美

  • 明朝嘉靖帝因何险些被宫女勒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帝,壬寅宫变

    身为大明皇帝,一国之主的嘉靖帝,竟然会被宫女刺杀,还差点让一帮女人得手?按理来说,皇帝的寝宫,还有吃穿住行都是经过严格把关的。甚至不管他去哪里,周围都要跟着一群侍卫保卫他的安全。又因为什么,这些宫女即便冒着杀头的风险,也一定要杀死嘉靖皇帝?明世宗年号嘉靖,想要了解明朝的历史是一定绕不开他的。他是明朝

  • 1952年中葡边境冲突:葡萄牙疯狂挑衅我国,毛主席一句话,我国获赔4.4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葡边境冲突,葡萄牙,毛主席

    一九五二年,葡萄牙军队突然毫无理由地疯狂挑衅我国,并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大规模交火。这件事儿被毛主席知道后,他只说了一句话,就立刻让葡萄牙服软,慌忙地向我国道歉,并且赔偿了中国四点四亿元人民币,保证永远不会再与中国为敌。那么,葡萄牙政府为何突然挑衅我国?毛主席说了一句,什么能让他们如此惶恐呢?来看看伟人

  • 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之后,张作霖被炸死,五夫人张寿懿是如何瞒过日本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姑屯事件,张作霖,张寿懿

    “三十袋炸药居然没有炸死他?”1928年6月的一个上午,日本总领事夫人心怀巨大的疑惑,登门拜访张作霖帅府。就在6月4日的清晨,张作霖迫于时局压力,乘上从北京返回奉天(今沈阳)的列车。在此之前,张作霖严辞拒绝了日本人强行要求的铁路权,以及在东北开采矿山、租用土地、移居民众等贪图

  • 刘备不顾一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是如何应对这场亡国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夷陵之战,孙权

    公元219年,东吴集团夺回了荆州,逞了一时之快。但是,这次娄子真是捅大了。孙权深知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绝对是与刘备结下了血海深仇,这场孙刘之间灾难性的火拼终究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于是,刘备不顾一切地要发动进攻孙吴的战争,哪怕是在将帅乏人的情况下也要也要御驾亲征。这种要拼命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