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重进之乱

李重进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76 更新时间:2023/12/5 1:36:00

李重进之乱的原因

李重进之所以造反,是因为李重进在后周的时候,是公主的儿子,身份显赫,所以仕途也非常平顺,是禁军的统领,但是赵匡胤登基之后自然不可能让李重进继续担任禁军统领的职位,所以便找了一个人来代替李重进,将李重进调动到青州。一向位高权重的李重进自然受不了这样的调动,所以开始怂恿李筠起兵,但是这件事却被人告知了太祖,李筠起兵自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当年四月的时候便以失败告终。但是李重进却仍然不死心,在蛰伏了几个月之后,于同年九月再次起兵造反,但是李重进这次起兵并没有什么结果,十月,赵匡胤亲自带兵,十一月的时候便到达扬州,攻破了扬州城。李重进眼看失败,便举家自焚了。

可以说李重进之乱根本没有给宋朝带来任何损失,几乎一开始便失败了,可以说李重进之乱除了葬送了李重进一家之外,并没有任何的作用。不过关于李重进之乱也有人认为李重进只是爱国的表现,毕竟国家已经灭亡,李重进再在宋朝当官已经可以算是叛国的表现,所以李调动这一借口进行叛乱。但是不管李重进是抱着什么理由叛乱的,结局却已经注定了。

在中国历史上,李重进是后周难得的将领之才,但是其最终的命运却十分可悲。李重进亲身经历了后周的灭亡以及北宋的建立,虽然在北宋成立之后,李重进也被封官进爵,但是最终李重进还是发动了叛乱。关于李重进为何叛乱,这个话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的说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至今还不曾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答案。

李重进作为一个有着很高权势的人,为何会发动叛乱呢?很多学者都认为李重进是一个有着狼子野心的人,早在后周还不曾灭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谋逆之心,等到北宋刚建立后,由于国中的势力并不稳固,此时发动叛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因而李重进开始处心积虑地发动了叛乱。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李重进叛乱主要是因为对赵匡胤失去了信心,同时也对其杀害了自己的知己李筠而心存报复,于是经过较为精细的计划之后,就开始发动了叛乱。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五代十国中,只有是有足够强盛的兵力和势力,都会伺机崛起,企图称王称霸,而李重进有着很高的权势,叛乱只是早晚之间的事情。

关于李重进为何叛乱,以上的说法都有很强的现实性,对李重进这样一位乱世枭雄而言,都有着足够叛乱谋反的理由。北周的突然灭亡自然也激发了将领们叛乱谋反的心理,因而李重进的叛乱似乎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

郭威为什么不传位给血亲李重进?

郭威是后周著名的君王,但是他却十分的不幸,他的儿子们都被北汉王杀死了,因而,郭威也就没有了继承人。郭威自己的儿子死去了,但是李重进却与郭威有着十分亲密的血缘关系,然而郭威依旧没有将王位传给李重进,反而是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干儿子柴荣。从西周之后,基本上再无帝王将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人了,而郭威便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当然,郭威为什么不传位给李重进也成为了一个千古谜题。

关于郭威为什么不传位给血亲李重进,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流行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一是认为郭威看重了柴荣的杰出治国才能,这样的才能在五代十国中十分罕见,而李重进的身上也是没有的。二是认为郭威与皇后的感情十分雄厚,即便是皇后不在人世,也想要保全皇后一族的富贵,而柴荣又由郭威自己抚养长大,最后权衡再三只能放弃李重进,而选择柴荣。郭威不传位给血亲李重进,主要也是因为生逢乱世,郭威想要维系着后周的江山稳固,就不得不从长计议,而李重进身上并没有杰出的治理国家的能力,与其选择李重进,反倒不如选择自己的养子柴荣。

郭威之所以不传位给血亲李重进,也是对于国家江山的长远考虑。李重进虽然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并且跟随郭威常年征战,但是却并不精通治理国家,因而即便与郭威有着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最终也未能够即位称帝。

李重进之乱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九至十一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据扬州(今属江苏)起兵反宋,被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石守信等率军平息的作战。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后周称帝后,后周旧将叛者相继。四月,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李重进闻知,亦加固城池,修造兵甲,遣亲信翟守殉北上,企图联合李筠反宋。翟守汹叛李附宋,赴东京(今河南开封)告密。赵匡胤为避免两面受敌,以稳南击北守之策,厚赏翟守殉,以其为间,劝说李重进养威持重,未可轻发。六月,宋军速战速决,平息李筠叛乱。李重进得知李筠败死,知己难保,遂于九月起兵,并求援南唐,遭拒。十月,赵匡胤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宋延渥为都排阵使,率禁兵先发,自率大军继后,乘战船出东京,沿汴河东进。十一月初八,军抵泗州(治临淮,今江苏盱眙西北淮河西岸)登岸,直逼扬州。十一日,赵匡胤于扬州城下督军攻城,李重进因内乏资储外无救援,自焚死。扬州城陷,叛乱遂平。

更多文章

  • 刘太后临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太后,刘太后临朝,宋朝历史

    刘太后是宋朝历史中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也是宋真宗的妃子和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后世史学家普遍认为刘太后的政治才干非常高,不在任何男人之下,她的个人品德也没有太大缺失,所以刘太后临朝政绩可以说是非常多的。刘太后临朝背景后世历史学家在整理刘太后临朝背景这个问题时公认的一点是,当时宋真宗突然病逝给朝廷带来了

  • 唯一受周总理亲自提拔并官至副总理的开国中将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总理,开国中将,余秋里

    或许正是因为余秋里在石油行业的杰出表现,让周恩来发现了他的才能,于1975年任命他为国务院副总理,成为唯一一位担任副总理的开国中将。因周恩来的巨大影响力,“总理”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而“副总理”,也同样有着非常神圣的意义。很多开国将帅都曾

  • 张良的鱼龙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良,鱼龙之变,汉朝人物

    张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以自己出众的智谋辅佐刘邦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协助刘邦战胜项羽夺得天下。了解张良的人都知道,最初的张良可不是一个有如此广博政治观的人。由于张良身份特殊,其祖辈都在韩国为相,当日渐衰落的韩国被秦始皇灭亡之后,他一心

  • 中国欠苏联的86亿债务,是如何还清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联,债务,新中国

    建国初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为巩固军事方面的安全,中国对苏联欠下了高达86亿的债务,那时候我国和苏联仍然处于友好结盟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两国关系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而改变。1960年,为保护我国主权及独立自主的地位,中苏两国关系破裂。两国关系破裂,自然会引起财务纠纷,那建国初期的这些

  •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车兵力搜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共产党,围剿,苏维埃,国民党,湘赣鄂

    1963年,江西万载县的林场里,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在伐木。其中,一名叫郭兴仁的工人在旁边的树林里捡到一个已经腐烂的黑色皮箱,里面除了一些碎纸屑,就剩下了一枚印章看起来还不错。只不过,他也没看出这枚印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等回去之后,他便将印章交给了伐木队长,同时也是他哥哥的郭桃仁。没想到的是,郭桃

  • 国民党的缅甸远征军在东南亚抗日凶猛如虎、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缅甸,远征军,抗日

    “我毕业于中央军校十六班,当时是下级军官。1942年初,指挥部派我到第200师担任联络参谋。当时,第200师正在奉命出国打仗,我师一批中下级军官接到任务后,都感到非常光荣,意气风发,大家还经常唱起《满江红》、《野心》中的豪言壮语饿了吃葫芦肉,笑渴喝匈奴血。”第200师进入缅甸

  • 晚晴醇亲王载沣远赴德国向德国皇帝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载沣,醇亲王,辛丑条约,克林德公使,威廉三世

    1901年,威廉三世的皇宫,坐正中间的就是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他是受慈禧委派来德国,向德皇“谢罪”的。起因是1900年6月20日,载沣的堂哥载漪手下的恩海开枪打死德国公使克林德,他曾下令枪杀过义和团团民约二十人。到了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后,有一条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赴

  • 周总理逝世举办追悼会,毛主席为何没去参加?原因非常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故事

    前言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于北京逝世,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在周总理追悼会当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紧急通知,说要将追悼会推迟一会儿,为毛主席的到来做好准备。同时工作人员还将人民大会堂的江苏厅和台湾厅特意收拾准备好,将其作为毛主席到达时歇息的场所。然而最终毛主席却没有来到周总理的追悼会现场。这到底是

  • 马嵬驿兵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军队兵变,处死杨贵妃才平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唐玄宗,马嵬驿,杨玉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公元745年(天宝四年),杨玉环被正式封为贵妃,受尽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宠,而她的宗族也跟着加官进爵。其中,杨玉环的堂兄杨钊更

  • 日本有多疯狂,策划“豚鱼计划”,中国东北险被犹太人占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豚鱼计划,犹太人,二战

    一个没有生存之地栖身的人,就如同浮萍一样,随水漂流,居无定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依靠,就像失去母亲的孩子,任人欺凌和利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的确很可怜,但他为什么要在从未侵犯过他的别国的国土上复国呢?日本,这个野心极大,在二战时恶行昭著的国家,为什么又会&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