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纪晓岚与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纪晓岚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纪晓岚与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纪晓岚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41 更新时间:2024/3/8 22:02:53

纪晓岚珅是清朝历史剧的名拍档,

而且纪晓岚总是时时不忘捉弄一下和珅,

让他在皇帝面前出尽洋相,

又每每都能化险为夷的避开和珅报复,

给观众留下纪晓岚正直、英俊、机智、幽默的形象。

可是,

历史上的纪晓岚真的处处与和珅作对?

英俊潇洒、机智幽默吗?

从权势上看,

纪晓岚七十多岁才做到兵部尚书、左督御史,

之后转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

感觉能做到一品,

主要是活的长,

辈分高,

如果六十几岁就死了,

大概是没门。

反观和珅则倍受乾隆恩宠,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26岁就升任户部侍郎,

同年三月就成为军机大臣,

四月升总管内务府大臣,

一生担任、兼任清朝数十个官职,

其主要职务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大臣、步军统领...等关键职务。

虽然纪晓岚也是一品,

但他从未进入军机处,

按《清史稿》:「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纪晓岚距离权力中心还远着呢。

事实上,

乾隆这个皇帝,

是很看长相在用人的。

围绕在他身边的近臣,

和珅、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

都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

其中和珅被称为「满州第一美男子」,

也是最受宠的。

而真实的纪晓岚,

跟历史剧差距很大,

一点也不英俊。

据史书记载,

纪晓岚「貌寝短视」,

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

「短视」则是近视眼。

除了相貌丑陋与近视眼的问题,

纪晓岚还有口吃的问题,

跟其十几年交情的朱珪还曾打趣他:「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丑、近视眼、口吃,

这些都与剧中那个风流倜傥的纪晓岚非不同。

所以,

纪晓岚虽然有才,

但乾隆也只是欣赏,

一点也没有重用的意思。

有几个故事可以说明乾隆对纪晓岚的态度:

有次,

乾隆派纪晓岚出任都察院,

结果他查案出错,

本应受罚。

乾隆却说:「纪晓岚本来就是只懂看书的无用腐儒,查案断案不是他擅长的,而且他又近视,看不清楚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次,

内阁大学士尹壮图被人弹劾,

因为尹壮图之父尹均与纪晓岚为同年科举的好友,

纪晓岚为其稍稍美言,

结果乾隆大怒,

痛骂:「我看你学素养还算不错,才给你一个四库全书的编辑官做,其实不过当作娼妓、演员一样豢养罢了,你怎敢随便谈论国家大事?」

这都可见纪晓岚在皇帝心里的地位。

所以,

纪晓岚无法与和珅斗法,

因为双方不是一个「量级」的人物

事实上,

纪晓岚也不敢与和珅作对,

他的好友曹锡宝要弹劾和珅前,

曾找他商量,

纪晓岚并未联名,

事后更极力撇清。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

他不过就是乾隆的「词臣」,

展现皇帝惜才的样板而已。

因此,纪晓岚更像是和珅的助手,

而非对手。

标签: 清朝和珅纪晓岚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董鄂妃去世,顺治帝要大臣抬棺,大臣为什么不愿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从秦始皇开始,华夏就进入到了封建王朝,封建王朝在古代史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直到清朝的灭亡,封建王朝才彻底的消失。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是没有的,甚至是耽误了近代史的发展。早在康熙帝时期,天下就已经是走向了下坡路。这时候的康熙帝闭关锁国,不仅如此还实施了禁海的策略。不过在清朝的前期,

  • 雍正的后宫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 为何她们的关系都很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清朝雍正的妃子的数量是所有皇帝中最少的,但是随着雍正皇帝的流传千古,不少文人雅士以清朝雍正的妃子为人物叙写各种故事,故事情节也是百转千折。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的妃子。孝敬宪皇后,于1691年嫁给胤禛,并在婚后第七年生下第一个儿子弘晖。可是遗憾的是长子早殇,弘晖死时才8岁。雍正登基后册封她为皇后,

  • 史书,中为何只有司马迁的《史记》里记录了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朝,史记,历史解密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本名:褒姒[bāo sì]生卒:不详出生地: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职业:妃子→王后大事:烽火戏诸侯(仿佛专门为烽火戏诸侯而生)结局:被犬戎所掳,下落不明关于褒姒,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夏朝末年,一天夜里,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面前,说道,我

  • 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他一生都是大魏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孚,三国,历史解密

    提到司马氏,我们虽然不反对司马三父子的才干,但评价里总少不了“心机”“阴沉”甚至“谋逆”这样的字眼。魏晋同样是短命王朝,一度统一中国的晋朝却遭受了更多骂名。曹操虽然也是架空皇帝的大权臣,但他却是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工业的烈烈枭雄,和司马懿这样夺取别人成果的不可同日而语。司马家是一个悠久的名门,最早甚至

  • 大唐帝国的西方前线:揭秘安西四镇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西四镇,唐朝,历史解密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更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然而,大唐缘何一再为之投入重兵?唐朝首都长安是座很大的城,外城四面各开三座城门,通达各方。面向西北的城门叫开远门,去往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商旅、官军、游人、学士,都要由此踏上旅程。据说,开远门旁曾竖有一块里程

  • 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的霍去病,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霍去病,西汉,历史解密

    那么霍去病究竟是有多厉害呢?17岁的霍去病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少年时期的霍去病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战成名,卫青出塞没有成功被霍去病得知便只率领800轻骑冲入了敌军腹地,斩获敌人2028人,俘获了一大批身份重要的匈奴人。勇冠全军,以1600户受封冠军侯。虽然漠南之战中霍去病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完

  • 赵边骑:继魏武卒、齐技击之后 唯一能让“秦锐士”胆寒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赵国,历史解密

    赵国,就是《赵氏孤儿》中幸存的那个孤儿的后代建立起来的国家。韩、赵、魏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韩、魏分得了中原的富庶之地,而赵却分得了大片的苦寒之地。赵的北方是强悍的匈奴人,东北有东胡人,西北有林胡、楼烦人。图片来自百度赵国本来是三晋中最弱的国家,连旁边的中山国都可以时常来骚扰赵国。照这样下去,眼看赵国就

  • 安史之乱: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险 影响了封建王朝的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历史解密

    没错,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险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大唐如日中天,盛世高歌,长安城下,明皇抚琴,贵妃起舞,转身奏歌卧君怀,怎料已然危机四伏。公元751年8月,怛罗斯之战大败,大唐联军在和阿拉伯联军的战争中败下阵来,虽然战败,但对大唐并不是致命的,战后,唐军卷土重来,仍然在中亚进行扩张。 但是接下

  • 大明开国第一猛将,为何要投张世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作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即便是个酒囊饭袋,这一辈子应该也是衣食无忧了。万万没想到,朱文正是一个用兵奇才,帮助朱元璋守住洪都,重创陈友谅,立下大功。这样子的侄子可是非常给朱元璋长脸,而且更会给朱元璋一种他们老朱家就是要一统天下的自信。作为侄子,朱文正是合格的,帮助叔叔打天下。作为下属,朱文正是失职的,

  • 揭秘: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什么文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陈涉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笔者很佩服他的气概,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答案却是肯定的。直到科举制度的出现,“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才被打破。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自古选官制度对出生的限制,寒门子弟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也可以一跃龙门。因此,出现了很多穷苦百姓寒窗苦读几十年,一生都在备战科举,却无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