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鄂妃去世,顺治帝要大臣抬棺,大臣为什么不愿意?

董鄂妃去世,顺治帝要大臣抬棺,大臣为什么不愿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41 更新时间:2024/1/17 18:59:23

秦始皇开始,华夏就进入到了封建朝,封建王朝在古代史存在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直到清朝的灭亡,封建王朝才彻底的消失。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是没有的,甚至是耽误了近代史的发展。

早在康熙帝时期,天下就已经是走了下坡路。这时候的康熙帝闭关锁国,不仅如此还实施了禁海的策略。不过在清朝的前期,发展的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是出现了康乾盛世这样的局面。不过到了乾隆帝之后,清朝就越来越不行了。

清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顺治帝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历史上对他的死,充满了争议。后人熟知顺治帝非常信佛教,甚至是出现了顺治帝最终根本没有死,而是选择了出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史稿只得记载顺治帝是突然驾崩了。

顺治帝时期,出现了一位非常受宠爱的妃子,她就是董鄂妃。在历史上,董鄂妃是非常受宠爱的。历朝历代中,很少有妃子能够媲美董鄂妃的受宠程度。顺治帝独爱董鄂妃,在现如今的一些电视剧中,同样表现了董鄂妃的形象。

电视剧中董鄂妃是非常受宠的,不仅如此,在历史上顺治帝也是非常宠爱董鄂妃。电视剧中演绎的情节就是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帝选择了出家。清史稿虽然没有直接记载顺治帝出家,但是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来看,顺治帝是出家了。

那么顺治帝宠爱董鄂妃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样的宠爱肯定是后人无法想象的。当时董鄂妃去世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顺治帝让一位大臣抬棺,这位大臣不愿意抬棺,结果顺治帝一怒之下将这位大臣的妻子陪葬。

顺治帝亲政之后,在孝庄的辅佐下,将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立为了皇后。可是顺治帝并不喜欢这位皇后。孝庄无奈,不得不大肆海选秀女,在这之中就选中了以后康熙帝的生母。后宫佳丽虽多,顺治仍觉得皇帝当着没意思。

其实这时候的顺治帝就已经是有出家的想法了,只不过顺治帝没有付诸行动。直到顺治遇见了董鄂妃,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董鄂妃进宫后,一年内连续4次升迁,一直位居皇贵妃之位。因此董鄂妃成为了清朝第一位皇贵妃。

顺治帝评价董鄂妃为:“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在这样的理由之下,顺治帝将董鄂妃封为了皇贵妃。这时候的顺治帝已经是独宠董鄂妃了。董鄂妃给顺治帝生育了一个皇子,只不过这个皇子活的时间不长就夭折了。

这让董鄂妃是非常伤心,在皇子死后,董鄂妃也病重了。最终的董鄂妃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在此之后顺治帝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皇后去世,一般都是由朝廷的大臣进行抬棺的,身为皇后,顺治帝认为朝廷二品大臣才能够抬棺。

可是朝廷二品官大部分都是反对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就是马尔泰,他的爵位是世袭的。想要让自己的大臣为董鄂妃抬棺,那么董鄂妃的皇后位置就需要得到大臣的认可。假如得不到这些人的认可,那么抬棺的事就不用想了。

马尔泰身为重臣,肯定是不愿意为董鄂妃抬棺的。马尔泰是顺治的晚辈,所以顺治帝要将马尔泰抬棺。可是马尔泰知道此事之后,根本不屑一顾。直接拒绝了,就连理由都没有找,这可让顺治帝非常恼火,接着顺治帝就下旨了。

当时的马尔泰刚刚结婚,妻子不过15岁的年龄。马尔泰受到顺治帝的圣旨,说皇后临死前,非常喜欢马尔泰的福晋,死前有遗愿,希望福晋能长久的陪她。虽然是这么说,可是马尔泰心知肚明,这是顺治帝对自己的不满,结果自己的妻子就只能够陪葬了。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的后宫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 为何她们的关系都很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清朝雍正的妃子的数量是所有皇帝中最少的,但是随着雍正皇帝的流传千古,不少文人雅士以清朝雍正的妃子为人物叙写各种故事,故事情节也是百转千折。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雍正的妃子。孝敬宪皇后,于1691年嫁给胤禛,并在婚后第七年生下第一个儿子弘晖。可是遗憾的是长子早殇,弘晖死时才8岁。雍正登基后册封她为皇后,

  • 史书,中为何只有司马迁的《史记》里记录了烽火戏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朝,史记,历史解密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本名:褒姒[bāo sì]生卒:不详出生地: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职业:妃子→王后大事:烽火戏诸侯(仿佛专门为烽火戏诸侯而生)结局:被犬戎所掳,下落不明关于褒姒,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夏朝末年,一天夜里,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面前,说道,我

  • 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他一生都是大魏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司马孚,三国,历史解密

    提到司马氏,我们虽然不反对司马三父子的才干,但评价里总少不了“心机”“阴沉”甚至“谋逆”这样的字眼。魏晋同样是短命王朝,一度统一中国的晋朝却遭受了更多骂名。曹操虽然也是架空皇帝的大权臣,但他却是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工业的烈烈枭雄,和司马懿这样夺取别人成果的不可同日而语。司马家是一个悠久的名门,最早甚至

  • 大唐帝国的西方前线:揭秘安西四镇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西四镇,唐朝,历史解密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更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然而,大唐缘何一再为之投入重兵?唐朝首都长安是座很大的城,外城四面各开三座城门,通达各方。面向西北的城门叫开远门,去往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商旅、官军、游人、学士,都要由此踏上旅程。据说,开远门旁曾竖有一块里程

  • 为西汉立下汗马功劳的霍去病,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霍去病,西汉,历史解密

    那么霍去病究竟是有多厉害呢?17岁的霍去病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少年时期的霍去病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战成名,卫青出塞没有成功被霍去病得知便只率领800轻骑冲入了敌军腹地,斩获敌人2028人,俘获了一大批身份重要的匈奴人。勇冠全军,以1600户受封冠军侯。虽然漠南之战中霍去病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完

  • 赵边骑:继魏武卒、齐技击之后 唯一能让“秦锐士”胆寒的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国,赵国,历史解密

    赵国,就是《赵氏孤儿》中幸存的那个孤儿的后代建立起来的国家。韩、赵、魏在三家分晋的时候,韩、魏分得了中原的富庶之地,而赵却分得了大片的苦寒之地。赵的北方是强悍的匈奴人,东北有东胡人,西北有林胡、楼烦人。图片来自百度赵国本来是三晋中最弱的国家,连旁边的中山国都可以时常来骚扰赵国。照这样下去,眼看赵国就

  • 安史之乱: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险 影响了封建王朝的历史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历史解密

    没错,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危险就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大唐如日中天,盛世高歌,长安城下,明皇抚琴,贵妃起舞,转身奏歌卧君怀,怎料已然危机四伏。公元751年8月,怛罗斯之战大败,大唐联军在和阿拉伯联军的战争中败下阵来,虽然战败,但对大唐并不是致命的,战后,唐军卷土重来,仍然在中亚进行扩张。 但是接下

  • 大明开国第一猛将,为何要投张世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作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即便是个酒囊饭袋,这一辈子应该也是衣食无忧了。万万没想到,朱文正是一个用兵奇才,帮助朱元璋守住洪都,重创陈友谅,立下大功。这样子的侄子可是非常给朱元璋长脸,而且更会给朱元璋一种他们老朱家就是要一统天下的自信。作为侄子,朱文正是合格的,帮助叔叔打天下。作为下属,朱文正是失职的,

  • 揭秘:古代的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在什么文凭?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陈涉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笔者很佩服他的气概,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答案却是肯定的。直到科举制度的出现,“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才被打破。科举制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自古选官制度对出生的限制,寒门子弟通过十年寒窗苦读也可以一跃龙门。因此,出现了很多穷苦百姓寒窗苦读几十年,一生都在备战科举,却无疾

  • 寒人掌机要为什么救不了该政权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朝,刘裕,历史解密

    永初元年(公元420年),东晋被刘裕建立的宋朝取代。刘宋初期,特别是文帝元嘉年间,推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抑制豪强,奖励农耕,促使经济繁荣,史称“元嘉之治”。元嘉年间的社会风气比较好,重要的原因是皇帝的生活节俭。武帝刘裕“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宋书·武帝纪下》);文帝刘义隆曾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