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后起义不断,对此康熙帝想了一个办法,世人对其称赞不已

明朝灭亡后起义不断,对此康熙帝想了一个办法,世人对其称赞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3/12/23 10:31:31

不过是落得个丢了天下又丢了性命的悲惨结局罢了。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历史上许多朝血淋淋的教训,到了清王朝的时候,皇室成员便不再一味以享乐为主。相反,他们学会了所谓的“节俭”,也学会了在某种程度上为天下苍生考虑。

而且,从我国古代历史来看,也并不是每一个朝代的皇帝,都能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肆意挥霍国家财产。大概也只有在夏商那个“家天下”的时代,君主才会把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肆意挥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烈。渐渐地,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不再允许帝王将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产随意处置。相反,帝王要支配国家财产时,必须取得一定数量朝臣的支持。

如若不然,这些帝王则很难任意挪动属于朝廷的任一笔财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皇帝一下子就从富有四海的超级土豪沦落到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虽然,国库里的钱他不能轻易挪动,但是,他却有自己的私库。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这大概就属于皇帝的个人小金库。作为一国之君,想必其小金库里的金银财宝数目还是相当可观的。毕竟,一个国家,就算是再穷也穷不到皇帝的身上。

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偏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清朝的皇帝都是怎样花钱的?看看他们是不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众所周知,满清王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多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遭到本土民族的强烈抵制。清朝建立伊始,同样遭遇了这样的尴尬,清军入关之后,民众对其抵制情绪一度十分激烈。在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之下,各种反清武装组织更是层出不穷。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康熙皇帝统治中期,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那么,康熙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这一矛盾的呢?

相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后,渐渐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想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单单靠武力镇压是做不到的,只有用德行和智慧教化民众,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开始广纳贤才,将天下有影响力的人,全都招纳到朝堂之上为自己效力。

除此之外,他还开始大力推行攻心为上的政治策略。

所以,他开始有意无意的那些明朝的降臣降将,以及朝中的文武百官,展现大清王朝的政治清明。让其无意识的和明朝的腐败统治进行对比,从而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

他的这一政策显然是成功的,但是,要消除人们长期以来的抵制情绪,单单做这些还不够。于是,他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以德服人。想要以德服人,自己当然要做出表率。于是,他私底下授意负责内宫采买的官员,将皇宫中每年的花费列出详细的消费清单,并将其发给王公大臣传阅。

列出自己的消费清单之后还不算完,他又命人将曾经明朝统治时期建造的各种亭台楼阁,以及宫殿庙宇等名字及其耗银几何纷纷列出。此外,他还列出了这些宫殿中配备的宫女、仆妇人数,以及每个宫人每年的工资水平。他将这两份花费细目表都发到了王公大臣的手中,让其一一进行比对。

大臣们看过之后,纷纷被明王朝每年数目巨大的宫廷开支吓了一跳。从这份表中大臣们发现:明王朝统治时期,共建造宫殿庙宇780多座。单从木料而言,他们选用的基本都是上等楠木。所用的砖头也是御用砖窑中烧制的贡砖,这样的木材和砖头必须经过水路运到皇城,单运费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另外,即使是皇宫里一条不起眼的小水沟,也是用专门的巨石修砌而成。并且,排水管为了防止生锈,也基本都用生铜铸造而成。

可是,到了清朝,如果不是实在破的不行,朝廷一般不会轻易修缮房屋。即使是修缮房屋所用,也不过是普通的砖瓦木料,其费用还不及前朝十分之一。而且,清朝的宫殿数目,也仅仅只达到了前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说完宫殿之后,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两个王朝每年皇宫之中的花费。

相传,前朝皇宫每年仅仅膳食一项上,就要花费24万两白银,可是,现如今的清王朝,每年在膳食上的开支仅仅3万余两。另外,前朝每年花费在取暖上的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传,他们每年要买进上等的木炭1280余万斤,现如今,却每年仅仅100万斤就足够了。

二者相比,可是整整少了十几倍。

此外,前朝后宫中嫔妃每年的花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她们每年花费在衣服首饰、床上用品、房屋装饰、以及车马出行上的费用,就高达28200余两。到了清朝,还从前朝库房中搜罗出了几十箱宫人的绣鞋,鞋面上遍布各种珠宝,装饰得十分华丽,秉着废物再利用的原则,清王朝将这批绣鞋全部接收。

多方面算下来,清王朝与前朝相比,每年单宫廷开支而言,就能省下将近97万余两白银。皇帝大笔一挥,就将这笔费用充作了军饷,惠及到了每一个保家卫国的将士身上。

通过这些直观数据的对比,大臣们纷纷认识到了前朝到底有多腐败。一时之间,朝臣们对前朝的骄奢淫逸深恶痛绝,对政治清明的清王朝赞不绝口。康熙帝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他不但成功瓦解了人们对前朝所剩不多的怀念之情,还一下子将清王朝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提升了好几个高度。

大概是尝到了这种方式带来的甜头,康熙帝不但主张皇室成员以身作则节省开支,还下令户部节省钱粮。同时,工部在每年修缮国家公共设施时,也应以节省为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容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一旦哪个地方的工程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那相关的官员可要倒霉了。

虽然,他的一系列举措,让朝中官员纷纷称颂自己生在了一个清平盛世,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康熙皇帝曾多次组织南巡,并且,还修建了避暑山庄。在他的一系列折腾之下,所耗费的银钱,其实,并不比前朝少多少。此外,国家的税收也并没有达到他所预计的那样年年有结余,实际上,不过是每年勉强收支相抵罢了。而且,一旦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百姓的日子也并不比前朝好过多少。

有记载,康熙皇帝在离世之后,并没有给雍正皇帝留下很多的钱,国库处在一个空虚的状态。据当时的资料记载,康熙仅仅给雍正留下了800万两的库存。雍正继承皇位后,针对康熙留下的“烂摊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雍正在其执政的十三年时间里,就将国库的库银扩充到6000多万两白银。

雍正驾崩后,乾隆登基当上了皇帝。乾隆一直以来都被许多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败家子”,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乾隆晚年花光了三代皇帝积累了一百多年的积蓄。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虽然嫉恶如仇,但其本身亦是恶人中的一员,嗜杀成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杀十大恶人,朱元璋残忍嗜杀,朱元璋最残酷的下场

    朱元璋晚年以后,他的思维模式愈向史上的封建帝王靠拢,认为:皇太孙朱允炆年龄尚幼,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尽一切可能替孙子扫清政治障碍,解决掉所有威胁朱明政权的隐患。为了防止地方官压榨老百姓,重现元末官逼民反的桥段,朱元璋以“剥皮实草”警示官吏;为了防止权臣觊觎皇权,挟允炆以令诸侯,朱元璋罗织四大冤案,兔

  • 直击耗费3亿元打捞的南宋沉船,晒晒出水的文物,大家认为值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宋巨型古沉船图片,南宋古沉船位置,宋代沉船文物

    “南海一号”发现后,受制于当时的打捞技术,直到2004年考古人员才对沉船进行了打捞发掘工作。为了尽可能保护沉船里的文物,最终考古专家决定采用“整体打捞”发掘。(图片来自东方IC)专家介绍,“南海一号”船体长约22米,最大船体残宽9.9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

  • 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被骂昏君,发掘他的陵墓后,史学家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是怎么回事,后人对万历皇帝评价,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说起明朝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人们总会想起他身上的两件事,即生前三十年不上朝和死后陵墓被挖掘。其实鲜为人知的是,朱翊钧在年幼时是极其聪慧的,五岁时就被立为太子,十岁时就即位。万历皇帝在亲政之初,非常勤勉。万历皇帝在位时间跨度共48年,即公元1573年至公元1620年。然而在长达48年的时间里,万历皇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不像朱元璋那样杀戮功臣?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朱元璋谁厉害,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历史评价,赵匡胤和朱元璋谁的功绩大

    公元961年8月22日晚朝结束时,宋太祖赵匡胤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时,赵匡胤屏退侍从面对将领叹气地说道,“我非尔曹力,不及此。然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皇帝连睡觉都睡不好,将领们自然要询问原因,赵匡胤则回答道,“卿等固然,设麾下有欲富贵者

  • 宋江区区小吏,为何梁山好汉都服他?除了会撒钱,宋江还有一绝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有读者提出一个问题:宋江只不过是一个县城小官吏,为何梁山好汉非常崇拜服从?对于这个问题,阎婆惜在被宋江杀死前也想过,“你宋江只不过一个小吏,有什么本事?”我们在介绍宋江这个人时,总被他的外表所掩盖,宋江其实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看看阎婆惜是怎么被杀的吧,“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嗓

  • 朱元璋一个错误的决定,害得亲儿子亲孙子惨死,国家差点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孙子朱大福,朱元璋最后悔的三件事,朱元璋三个儿子都死在他前面

    从小自己的父亲母亲就去世了,跟着自己的哥哥相依为命。朱元璋又没有什么才能,只能给地主家放牛。小的时候就在地主家里干活,日子非常的清贫,后来他又去了寺庙里当和尚,想着可以化缘,得到一些粮食。可他没有想到明末的时候,粮食依旧非常的拮据,并且闹饥荒,社会矛盾非常的尖锐,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朱元璋无可奈

  • 一女子偶得一奇书,之后搅得大明朝天翻地覆,但却害苦了天下尼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尼姑事件,明朝的奇书故事,明朝对尼姑的评价

    所以,即便是官府,也是乐于看到僧尼道士能够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引导百姓向善的作用的。以至于,官府很少利用手里的权力对僧尼道士这类人进行打压,基本上就是不干涉、不过问,任其发展。但是,反常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明朝时就发生了一件怪事。明成祖朱棣下令要将全国的尼姑和女道士全部转起来一一送到京城去审问,以确定她

  • 宋朝真的那么“孱弱”吗?其实战斗力不输汉唐,胜率为七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的真实战斗力,宋朝那么弱为何还能撑300多年,宋朝部队战斗力如何

    唐朝自然是让中国人非常自豪的一个朝代,富丽堂皇,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国家。而历史上,也有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那就是北宋。宋朝在我们的印象中算不上非常的昌盛,但也不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朝代。娱乐设施非常的发达,当地的老百姓也很喜欢吟诗作画,诗词歌赋也成了他们文化交流的方式。其实我们都不

  • 朱元璋共有多少位亲生子?他们都取得过哪些成就?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亲生儿子都有谁,朱元璋亲生儿子简介,朱元璋的马皇后有亲生儿女吗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子女众多,其所生亲子,见诸于史端者有二十六位。那么这些人都是谁?都取得过哪些成就?最终的结局如何?长子朱标,生母为马皇后,1364年被立为吴世子,136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诸王凡有过错者,必为之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故在诸王中威信极高。朱标薨逝于13

  • 忽必烈能当上大汗,这还得感谢一个亲兄弟,若不是他汗位悬念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忽必烈是怎么继承汗位的,忽必烈在哪年继承了汗位,忽必烈怎样登上汗位

    虽然,蒙古帝国对于汗位的继承有三种说法:战功至上、幼子守灶、大汗遗嘱,但是,在实际执行起来,当中就只有一个“战功至上”最为主要。幼子守灶在蒙古帝国的继承当中从来就没有执行过,而且,这种说法也都是后人从各类典籍中总结出来的。“大汗遗嘱”也就只有在窝阔台继位的时候执行过一次,其他的时候,都是子虚乌有的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