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自己的父亲母亲就去世了,跟着自己的哥哥相依为命。朱元璋又没有什么才能,只能给地主家放牛。小的时候就在地主家里干活,日子非常的清贫,后来他又去了寺庙里当和尚,想着可以化缘,得到一些粮食。可他没有想到明末的时候,粮食依旧非常的拮据,并且闹饥荒,社会矛盾非常的尖锐,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朱元璋无可奈何,只好加入抗元起义军,并且很快能独当一面。
朱元璋参军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当兵的材料,这个职业最适合他。他有胆略,有谋略,又颇得人心,很快得到了一些忠实粉丝。
一三六七年,朱元璋让大将徐达、常遇春打前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因为在朱元璋一无所有的时候,马皇后对他帮助很大,给了他鼓励支持和温暖,所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也不忘马皇后的恩情。他对马皇后说:“我要立我们共同的儿子为太子,感念你对我的帮助。”马皇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其实朱标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如果他能登基,对大明未尝不是一种福气。
但他身体虚弱,没熬到当上皇帝的一天。在朱标生命垂危的时候,是朱允炆照顾他生活。
其实一开始朱元璋并没考虑让朱允炆当皇帝,不过朱元璋目睹了朱允炆的仁孝,并且看到了他对弟弟们的照顾,认为他适合做一个“大家长”,所以将他列入目标范围内。
即使是这样,朱元璋仍然怀疑朱允炆是否能够胜任太子的位置。朱允炆性格非常的阴柔善良,很仁慈,对百姓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但是面对奸臣他可能不会这么狠心,所以朱元璋一度怀疑他是否能够担当重任,承担起自己该负的责任了。但在其他儿子面前朱允炆就像是一个小兔子一样,随时都可能任人宰割。
这一点也让朱元璋非常的担心。他不知道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孙子。如果让他当上皇帝之后是否能够守护好朱元璋留给他的江山,所以朱元璋在立太子的时候还特地问了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发现文武百官都非常推崇朱允炆。
朱元璋残暴,而朱允炆非常地抵制暴力治国,臣子和百姓们都认为,明朝刚建立了需要一位仁慈的帝王。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不受宠的孩子,因为并非马皇后所出,不过论皇帝的位置,燕王朱棣显然更合适,尽管朱元璋内心也器重他,因为他在打江山的时候出了很大的力,而且非常有能力。
不过朱元璋忌讳他的性格,认为他太心狠手辣,但他统军能力比朱允炆好得多。朱元璋打下天下后,为了安抚朱棣,给了他封地,封地的位置很重要,其实也有让他守住大明疆域的意思。
朱棣的封地在北平,他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大,他拥有很多的兵马,能够指挥30万大军。可朱棣虽然非常的英勇善战,可以当一国之君,可朱元璋还是选择了朱允炆。因为朱元璋更爱马皇后,他认为只有自己与马皇后生下的孩子才是最纯正的血统,才有资格当皇帝。而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
其实朱棣也懂这个道理,他也想让自己的身份变得尊贵,但无可奈何生下来就没有朱标好。虽然朱棣心里非常的不服气,但是朱元璋最后还是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当了皇帝。朱允炆成为皇帝之后,非常的软弱,没有办法制服朝廷中的文武百官。
于是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有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想法,他决定扫除所有阻碍朱允文登上皇位的障碍。既然狠心的伤害那些当年跟他一起驰骋在战场上的老英雄,所以很多功臣都没有一个好下场,大多数都被朱元璋给杀了。在晚年的时候朝廷中的功臣都被杀尽了,很多人都不服气。秦王晋王相继死后,朱棣与其他诸王,拥兵自重准备起义。他们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起义的话,性命必定危在旦夕。
朱棣没有办法,决定造反,就在这场战乱中,朱允炆也消失了。有的人说在后宫中放火自杀了,也有人说他隐居山林,成了一个和尚。
后来有人认为朱元璋不应该因为感情方面的事情就选择朱允炆。这样并没有达到他所设想的结果,反而让整个明朝非常的战乱。朱棣登上皇位之后,他为了让天下的人心服口服,所以拼命的撒谎,骗大家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这显然是无稽之谈。
也是历史上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