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当上太子,为何还要逼迫其父退位?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已经当上太子,为何还要逼迫其父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35 更新时间:2024/2/23 9:55:00

熟悉隋唐历史的朋友都清楚,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太子,并且执掌军国大权。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时间,李世民便逼迫唐高祖退位。那么,李世民为何急吼吼地逼其父退位,想来原因大概有四点:

1.李世民发动政变的终极目的,是做皇帝而非太子。熟读历史的人都清楚,李世民18岁便跟随其父李渊起兵,在此后数年的时间里,统帅大军南征北战,为唐朝的建立及统一天下,立下不世之功。毫不夸张地讲,若没有李世民的神勇发挥,唐朝创建的难度将加大数倍,其统一天下的时间也将大大延长。如果按照奖功赏能的原则,李世民理应被立为太子。

在唐朝创建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居功至伟

但在“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下,李世民根本无法当上太子,他要想获得这个位子,只能通过政变的形式。然而太子之位并不能满足李世民的欲望,至高皇权才是他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毕竟,太子地位即使再尊崇,权力即使再重,也只是帝国的副君而已,最终的“拍板”权依旧是皇帝,李世民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必须要尽快取代父亲做皇帝。

2.唐高祖的权威尚在,对李世民的地位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由于李世民登基后肆意篡改史书,将原本是其父李渊的功劳,统统安在自己的头上,以至于后世对唐高祖产生深深的误解,认为他是个平庸的开国皇帝。其实唐高祖的非但不平庸,反而是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精明干练的领袖人物”(《剑桥中国隋唐史》),在开国皇帝群体中绝对属于佼佼者。

真实的唐高祖,并非平庸的皇帝

正因为李渊有谋略手腕,很懂得待机而变的道理,再加上他身居皇帝之位,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权威与合法性,若他想再继续干下去,完全可以寻找机会将李世民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况且,李渊有的是儿子(22子),完全不用发愁一旦扳倒李世民,自己会后继无人。正是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所以李世民才决定先发制人,急吼吼的逼迫其父退位。

3.李建成的党羽众多,让李世民心存忌惮。尽管李世民肆意篡改史书,将李建成丑化为庸碌无能、阴险残忍之人,自己受尽了他的欺凌,无奈之下才发动政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能仔细的阅读史书,尤其是关于唐朝创建全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大唐创业起居注》,我们很容易从字里行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形象很好,具备成为守成明君的素质,并且功绩并不亚于李世民。

李建成并非正史中描述的那般不堪

正因为如此,在李建成的东宫当中,聚集了一大批无比忠诚的谋臣名将,尤为著名者,包括名臣魏征王珪及名将薛万彻、冯立等人。李建成健在时,这些人日夜为他谋划该如何对付李世民。等到李建成遇害后,这些人虽然被迫向李世民表示屈服,但内心却一直耿耿于怀,若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难免不会做出对李世民不利的事情。正是考虑到此,李世民必须尽快称帝,以便压制这些不安定分子。

4.李世民的部属希求富贵,渴望他尽快登基。李世民通过南征北战,并利用亲王兼宰相的身份,在秦王府当中网罗了一大批谋臣良将,并与他们结成极为紧密的主从关系。李世民之所以网罗如此众多的人才,目的肯定不是为唐高祖服务,而这帮人之所以愿意效忠李世民,终极目的无非是为了荣华富贵。正因如此,这批谋臣良将才撺掇李世民发动政变。

李世民通过政变夺得太子之位

虽然通过政变杀死了与本方为敌的李建成、李元吉,但这批谋臣良将却并不满足于李世民只做太子的结果。原因无他,太子毕竟不是皇帝,存在着随时被废黜或被杀的风险,一旦李世民倒台,作为党羽的他们必然会遭到株连。所以既为了身家性命计,又为了追逐荣华富贵,这些人难免会继续撺掇李世民,要求他尽快登上帝位。

唐太宗在位时开创“贞观之治”

正是因为以上四点原因,最终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在当上太子后仅仅两个月,便急吼吼地逼迫唐高祖“禅位”。李世民杀害兄弟、诸侄,并逼迫父亲退位,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平庸皇帝或暴君身上,必然会留下千载骂名。但正因为李世民登基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所以他以上种种暴行便得到后世的理解、包容。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唐有一位“神将”,68岁抗击突厥大军,对方一听名字直接吓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正史大唐第一战神,大唐灭突厥关键谋士,唐朝抗击突厥的名将都是谁

    由于小说、广播、电台的慢慢流行开来,大唐传奇将军薛仁贵的子孙们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给人们留下饿了深刻印象,那么事实上,史书上真正的薛仁贵以及子孙后世们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究竟有哪些事件为人称道?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细细盘点。根据史书记载,薛仁贵本来是山西省的一个农民,由于不得重用,到了30岁的时候

  • 李渊能夺得天下,此人在关键时刻决定了大唐的命运,但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李渊简介,李渊能建立大唐吗,李渊的历史事迹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明眼人一看,唐军有一统天下之势。到了公元620年的时候,唐军征慈涧,王世充军队则退守到了洛阳,之后,唐军切断了粮线,眼看王世充要亡了。而此时,无奈之下的王世充,则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但是,窦建德对于此次求援,却显得有些摇摆不定。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却劝他说:“现在

  • 晋朝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8个月后忧愤而死,娶了个黑人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立国155年,除不被正史承认的司马伦外,共有15位合法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短者,非第12任皇帝-简文帝司马昱莫属,仅做了8个月皇帝便病死。虽然历史存在感很低,但简文帝的老婆和儿子却都极具传奇色彩,而他也由此得以时时被人提及。那么,简文帝为何如此短命?他的老婆和儿子到底有多传奇?01 聪慧王爷,无

  • 这个人被史书痛骂,但他却是大唐功臣,他不死,安禄山绝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禄山如果不死能打下大唐吗,安禄山烧毁大唐皇宫,大唐十大功臣排名

    唐太宗将唐朝带向鼎盛,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也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当时有很多人来唐朝拜访唐太宗,想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跟资源,他们也由衷地佩服唐朝的生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团结一心,共同治国,然而这一盛事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唐玄宗时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

  • 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参与过谋杀6王3相,最终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北朝宫廷御用杀手,南北朝所有厉害的大将,南北朝最凶残的皇族

    两晋南北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政局动荡相伴随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在这些人当中,曾参与过谋杀6位王爷、3位宰相,号称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的刘桃枝,便是典型的传奇人物。那么,刘桃枝为何会杀掉这么多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北齐神武帝高欢虽然刘桃枝的经历极度传奇,但史家却并没有为他

  • 唐朝神秘失踪的皇后,让祖孙三代皇帝苦寻30余年,最终仍然未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十大未解之谜,唐朝哪位皇后死了迟迟不下葬,唐朝失踪皇后

    唐朝的皇后普遍具有传奇色彩,而就神秘性而论,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影视剧中称她为“沈珍珠”)尤其值得一提,因为她的离奇失踪,竟让代宗、德宗、顺宗祖孙三代皇帝苦苦寻觅三十余年,但最终依然未能发现行踪。这究竟是怎样一桩离奇的事件呢?沈氏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吴兴沈氏,是大理正、赠太师沈易直之女,在唐代宗李

  • 武则天时代,除了武则天外还有一个女人很厉害,但是结局却不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秘史武则天姐姐和李治,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事迹

    新旧唐书对于上官婉儿的评价过于失实,刻意夸大了上官婉儿的污点,对后世造成误解。与此相比,其他史料还是相对公允,如:《昭客文集序》,其内便曾评价上官婉儿词意雄浑、文风优美,以女流之辈,影响一代文学,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并且,唐朝同期的名士对于上官婉儿也是赞赏有加。上官婉儿的出生伴随着神秘色彩,据说,其母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全过程,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世民啥关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砍了李建成头

    在唐朝创建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伟,而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日渐攀升,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为争夺储位不断地与兄长太子李建成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在这场变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杀。李建成为保住太子之位,屡次跟李世民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获得

  • 五代十国头号美女,由寒门女子跃升为无冕皇后,最终却死于屠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的20位美女,五代十国最厉害的王后,五代十国传奇皇后

    她本是柴门女子,因容貌绝美获得“花见羞”的绰号,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她经历五个朝代,由将府侍妾跃升为皇帝宠妃,并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首;她结局凄惨,虽然对中原局势的安定贡献良多,却和养子一起死于屠刀之下。这位被命运垂青又终被抛弃的传奇女子,便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爱妾王淑妃。王淑妃容貌绝美,有“花见羞”的

  • 假如玄武门之变失败,李世民直接起兵夺位会怎样?无异于以卵击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十分钟看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太子妃完整版

    背水一战,要不反击,要不灭亡。玄武门之变前,秦王李世民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古往今来,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都持理解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成功者自然得到较多的赞赏,而失败者更多的则是抹黑,比如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有大臣这样描述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