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有一位“神将”,68岁抗击突厥大军,对方一听名字直接吓逃

大唐有一位“神将”,68岁抗击突厥大军,对方一听名字直接吓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42 更新时间:2024/1/19 8:41:04

由于小说、广播、电台的慢慢流行开来,大唐传奇将军薛仁贵的子孙们也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给人们留下饿了深刻印象,那么事实上,史书上真正的薛仁贵以及子孙后世们到底是什么样?他们究竟有哪些事件为人称道?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细细盘点。

根据史书记载,薛仁贵本来是山西省的一个农民,由于不得重用,到了30岁的时候都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直到30岁的那一年,唐太宗在辽东这一代征战,薛仁贵听从了妻子柳氏的意见,投军入伍,从而在战场上有了用武之地。

在战场上,薛仁贵曾经单枪匹马救出唐军的一名大将,展露出了超人的胆识、以及高湛的武艺。铁勒叛乱之时,薛仁贵只身一个带着数十人来平反,关键之时,一人抽起弓弩,连拔三箭,三箭无一落空,均中地方要害,三箭连杀三人,吓得敌方将士全部投降,这就是历史上关于他著名的“三箭定天山”.

“安市之战”中,又凭奇思妙想,自己奇装异服上阵,冲破对方敌营,打乱敌方阵脚,唐军趁势,举军破敌,此后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让人折服。

可是,事情的转折还是在吐蕃之战中,由于副将郭待不听从薛仁贵的意见,私自行动,导致唐军大败,战后薛仁贵也因为这次战争失利被上面撤职。高丽叛乱的时候,薛仁贵再次得到重用,不久后因罪被流放。

直到薛仁贵68岁的时候才因为大赦,重回朝廷,并在当年抗击突厥,当突厥的军队一听是薛仁贵带领军队的时候,被吓得四处乱逃,唐军借势大获全胜,70岁时,薛仁贵因病逝世。

【薛仁贵的后世叛乱倒戈】

一.薛仁贵儿子,依旧战场表现神勇

而关于薛仁贵的儿子,其实他并不叫什么薛丁山,而是叫薛讷,在担任县令的时候,就敢拒绝当时朝廷派来的酷吏的不义之举。后来,突厥冲犯边界,武则天调他前往幽州前线,给了他将领的职位,在边关上,薛讷战功无数。后来突厥、契丹等联合准备集火边界,薛讷亲自出击,得到了唐玄宗当时的肯定,但由于其部队内众多的将士不听指挥,犹豫不定,唐军大败,薛讷也由此被撤职。不久吐蕃卷土10万军队入境,薛讷才由此再度被重用,担任了节度使,在各大战场上,亲自率兵连败吐蕃、斩获无数,72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二.薛仁贵孙子参与叛乱

薛仁贵的孙子就有意思了,在薛仁贵的很多民间小说中,我们除了听到各种关于薛仁贵出征的小说,我们要找到记载他后代的民间小说,很容易就找到一本叫做《薛刚反唐》的小说,这部小说中讲了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为满门遇害,遂起兵辅佐庐陵王,攻打武则天的故事。这虽然是小说中的故事,但在真实历史里却有其事,不过这位造反的,不叫什么“薛刚”,而叫薛嵩。

薛仁贵孙子叫做薛嵩,为人仗义豪气,以臂力强大、骑术精湛闻名于军队,他的父亲是薛仁贵的第5个儿子,叫做薛楚玉,薛楚玉曾经担任过范阳的节度使,后因为我们知道的薛讷被军队中的一些保守派挤兑,导致战场上落败被排挤,薛楚玉也因为其此事,被免职,被免职后,由一个叫做张守珪接任节度使职位,而这个叫做张守珪的,收养了一个儿子,名叫安禄山,也就是其中这样微妙的关系开了下面的事情。

再说他的儿子薛嵩,薛嵩本来出身将门,从幼陪父亲走南闯北,因而生活阅历、军事战略各方面都受其父影响,气度豪迈、嫉恶如仇、为人正直。此时薛嵩处于的时期,唐玄宗正整日与杨贵妃纠缠,朝政逐渐被杨国忠掌握。薛嵩本来就不善于阿谀奉承,更何况此时国内状况已经更不利于他的晋升,可就在此时,他却看到了一个机会。

755年,之前说过的,安禄山登场了,因为家族被排挤,安禄山本身也受压抑,决定起兵造反,早都对王朝不满的薛嵩也参与此事。由于薛嵩打仗勇猛,战争杀敌无数,被叛军提拔为刺史,可是这样的胜局没有持续太久,情况直转急下,叛军在此时连连兵败,被唐军全部击溃。后来李唐王决定派仆固收复失地,薛嵩听闻大惊失色,最后为了保全家族,听从唐军选择了投降。

而仆固这个人,本身也重恩义,薛嵩投降省了他不少事,他因此上奏要求奖赏降军,也就这样,薛嵩摇身一变,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叛军责罚,反而成了地方节度使。

虽然薛嵩不读书、不识字,但治理能力也颇有名,大历初年,朝廷加封薛嵩为平郡王,此时的薛嵩官职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的父祖。

总体来说,薛氏家族并没有因为参与叛乱而遭到满门抄斩,反而兴隆一时。这虽然是薛氏家族的庆幸与荣誉,但却是李唐王朝的悲剧。

由于对叛乱将士从轻处理,姑息前嫌,唐朝个由曾为叛军掌控的地方逐渐形成了藩镇,成为唐末解决不掉的最大痼疾之一。在经过藩镇的几轮洗牌,最终在农民起义中,唐朝大旗倒下了,唐朝战乱年代可以用“齿轮系统”来形容,齿轮的一一对接,哪一个齿轮稍微懈怠,哪一个稍微快速运转、哪一个稍微给予后面齿轮机会,整个系统就从一而终,瞬间崩溃停止运转。

因此,唐朝的系统由于宽容和懈怠崩溃掉,导入到了五代时期。

更多文章

  • 李渊能夺得天下,此人在关键时刻决定了大唐的命运,但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李渊简介,李渊能建立大唐吗,李渊的历史事迹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明眼人一看,唐军有一统天下之势。到了公元620年的时候,唐军征慈涧,王世充军队则退守到了洛阳,之后,唐军切断了粮线,眼看王世充要亡了。而此时,无奈之下的王世充,则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但是,窦建德对于此次求援,却显得有些摇摆不定。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却劝他说:“现在

  • 晋朝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8个月后忧愤而死,娶了个黑人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立国155年,除不被正史承认的司马伦外,共有15位合法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短者,非第12任皇帝-简文帝司马昱莫属,仅做了8个月皇帝便病死。虽然历史存在感很低,但简文帝的老婆和儿子却都极具传奇色彩,而他也由此得以时时被人提及。那么,简文帝为何如此短命?他的老婆和儿子到底有多传奇?01 聪慧王爷,无

  • 这个人被史书痛骂,但他却是大唐功臣,他不死,安禄山绝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禄山如果不死能打下大唐吗,安禄山烧毁大唐皇宫,大唐十大功臣排名

    唐太宗将唐朝带向鼎盛,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也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当时有很多人来唐朝拜访唐太宗,想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跟资源,他们也由衷地佩服唐朝的生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团结一心,共同治国,然而这一盛事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唐玄宗时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

  • 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参与过谋杀6王3相,最终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北朝宫廷御用杀手,南北朝所有厉害的大将,南北朝最凶残的皇族

    两晋南北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政局动荡相伴随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在这些人当中,曾参与过谋杀6位王爷、3位宰相,号称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的刘桃枝,便是典型的传奇人物。那么,刘桃枝为何会杀掉这么多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北齐神武帝高欢虽然刘桃枝的经历极度传奇,但史家却并没有为他

  • 唐朝神秘失踪的皇后,让祖孙三代皇帝苦寻30余年,最终仍然未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十大未解之谜,唐朝哪位皇后死了迟迟不下葬,唐朝失踪皇后

    唐朝的皇后普遍具有传奇色彩,而就神秘性而论,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影视剧中称她为“沈珍珠”)尤其值得一提,因为她的离奇失踪,竟让代宗、德宗、顺宗祖孙三代皇帝苦苦寻觅三十余年,但最终依然未能发现行踪。这究竟是怎样一桩离奇的事件呢?沈氏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吴兴沈氏,是大理正、赠太师沈易直之女,在唐代宗李

  • 武则天时代,除了武则天外还有一个女人很厉害,但是结局却不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秘史武则天姐姐和李治,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事迹

    新旧唐书对于上官婉儿的评价过于失实,刻意夸大了上官婉儿的污点,对后世造成误解。与此相比,其他史料还是相对公允,如:《昭客文集序》,其内便曾评价上官婉儿词意雄浑、文风优美,以女流之辈,影响一代文学,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并且,唐朝同期的名士对于上官婉儿也是赞赏有加。上官婉儿的出生伴随着神秘色彩,据说,其母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全过程,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世民啥关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砍了李建成头

    在唐朝创建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伟,而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日渐攀升,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为争夺储位不断地与兄长太子李建成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在这场变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杀。李建成为保住太子之位,屡次跟李世民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获得

  • 五代十国头号美女,由寒门女子跃升为无冕皇后,最终却死于屠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的20位美女,五代十国最厉害的王后,五代十国传奇皇后

    她本是柴门女子,因容貌绝美获得“花见羞”的绰号,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她经历五个朝代,由将府侍妾跃升为皇帝宠妃,并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首;她结局凄惨,虽然对中原局势的安定贡献良多,却和养子一起死于屠刀之下。这位被命运垂青又终被抛弃的传奇女子,便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爱妾王淑妃。王淑妃容貌绝美,有“花见羞”的

  • 假如玄武门之变失败,李世民直接起兵夺位会怎样?无异于以卵击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十分钟看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太子妃完整版

    背水一战,要不反击,要不灭亡。玄武门之变前,秦王李世民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古往今来,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都持理解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成功者自然得到较多的赞赏,而失败者更多的则是抹黑,比如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有大臣这样描述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

  • 刘裕临终前托孤给4位重臣,后者发誓永远效忠,为何2年后却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裕死后,刘裕之死全过程,刘裕临终遗言最终结果

    “白帝城托孤”的史实想必家喻户晓,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在余生十几年的时间里,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为蜀汉的稳固和发展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由此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其实,帝王临终前托孤给重臣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屡见不鲜,但大都没起到期望中的效果,有甚者还导致幼主被杀、国家动荡的局面。比如,宋武帝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