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能夺得天下,此人在关键时刻决定了大唐的命运,但却鲜为人知

李渊能夺得天下,此人在关键时刻决定了大唐的命运,但却鲜为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87 更新时间:2024/2/18 5:29:36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明眼人一看,唐军有一统天下之势。到了公元620年的时候,唐军征慈涧,王世充军队则退守到了洛阳,之后,唐军切断了粮线,眼看王世充要亡了。而此时,无奈之下的王世充,则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但是,窦建德对于此次求援,却显得有些摇摆不定。

窦建德的中书侍郎刘彬,却劝他说:

“现在的天下,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如今唐起兵攻郑,从秋到冬,唐军日见增多,郑国地域日益缩小,唐强郑弱,势必不能支撑,郑灭亡,夏也不能单独存立了。所以,现在的我们不如放弃仇怨,发兵救郑,夏从外袭击,郑自内反攻,一定能打败唐军。唐军退兵后,如果郑可取就取郑,合并两国的兵力,趁唐军疲劳,可夺天下!”

听到这里,窦建德决定发兵救援。

就在公元621年春,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洛阳城下的大唐军营,消息中提到:“窦建德集结了全国的兵力,直逼洛阳,兵力多达三十万,准备与郑军汇合,成为了郑国的强力后援。”并且,根据前方探子汇报,这支军队已经到达了滑州,成功与郑国的兵力汇合。

一时间,整个大唐军营里的士兵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甚至,感觉到唐军毫无胜算。这是李世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夏王最终还是与王世充联手了。尤其是窦建德的行为,无疑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后路,成败在此一举。

这边李世民正在为这件事头疼不已,始终没有想出解决办法,结果,那边却是一群大臣直接冲进帐篷,并且,因意见不合而争吵不休。这个时候,萧瑀站了出来,并最先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唐军不可恋战,必须马上撤退。”

因为,在他看来,攻打了一年依然无法动摇洛阳根本,谁都不能保证拿下它会付出多少时间跟兵力。郑军原本兵力就十分强大,现在,之所以节节败退,只是因食物短缺所以显得被动。夏军中的兵力则更加强悍,三十万大军的实力是不可小觑的。

所以,一旦他们二者汇合,唐军就很难有胜算,并且,还会牺牲全军将士的性命。要知道,萧瑀一直都是颇受李渊的赏识,并且,在朝廷上也有着极高威望。他说完之后,很多人都支持他的这一决定,认为:应当马上撤退,回家与家人团聚才是正理,没必要做无谓的牺牲。

李世民听后,并没有马上做出答复,他沉默着,想的是:是否有人能够想他们不敢想,能够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终于等到了,这个人就是郭孝恪,当众多大臣都在劝说李世民赶紧撤退之时,这个人一直在冷眼旁观,当他发现李世民并没有被这些人所说动时,他却笑了。

于是,他觉得是时候站出来了,他的这一行为,在人群中是那样的特立独行。针对目前的战况,分析了敌是优劣后他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看法,他说:“现在,夏王已经出现了粮草供应不足的状况,如果,这个时候攻打洛阳,迟早能够将其攻下。”

紧接着,他又说:“而此时,夏王在粮草快要断绝的情况下来支援郑军,正是我军的机会,所以,只要好好利用武牢的天险,就能够将他们一网打尽。”众人听到他的这一番话,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如果可以打赢胜仗,谁愿意在这个时候撤退。

有了郭孝恪的意见在前,之前主张继续战斗的其他人,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薛收看来,郭孝恪的建议是可取的,但是,还需要一个具体的作战计划。

他说道:“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兵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留在洛阳城下进行围困以混淆视听,另外一队人马则是进驻武牢,设下埋伏,攻其不备,争取一举歼灭。只要打败了夏王的军队,王世充就不得不投降了。”并且,他也根据目前的形势进行了推演,最终,说道:“不超过二旬,就能将他们拿下!”

听此,李世民不由得笑了,他也是首次在大臣面前表现了自己的真性情:“就让他们来吧,不管来多少人,我都奉陪。王世充已经是腹背受敌,拿下他是迟早的事,窦建德不久前才与孟海公大战一场,军队疲于迎战。现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将夏军挡下来,防止其与郑军的军队回合 。武牢关易守难攻,是埋伏的最佳地点。只要我们将武牢关拿下,并在此地设下埋伏,即使夏王的军队再强悍,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拿下他只是时间的问题。”

“此次战斗,是否能够一举将洛阳及夏军拿下,都在于此次的埋伏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李世民说的十分肯定。既然这样,那就需要制定作战计划,必须要在夏军到达武牢之前,做好一切准备,保证此次埋伏万无一失。之后,李世民将兵力分为了两部分:

让他的四弟齐王李元吉,负责带领一部分兵力继续包围洛阳;

而他自己则出其不意的带领了另一部分兵力进军武牢,并在此做好战斗前的部署,以对抗夏王的三十万大军。

而此时,虎牢关之战就成了决定天下大势之战,值得庆幸的是,李世民最终还是赶在窦建德之前,成功到达了武牢,并且,在此地设下了埋伏。同时,李世民亲自发放铠甲的行为,收服了大批将士的忠心,而这也是李世民此次战斗能够出其不意取得双赢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

【《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晋朝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8个月后忧愤而死,娶了个黑人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晋朝立国155年,除不被正史承认的司马伦外,共有15位合法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短者,非第12任皇帝-简文帝司马昱莫属,仅做了8个月皇帝便病死。虽然历史存在感很低,但简文帝的老婆和儿子却都极具传奇色彩,而他也由此得以时时被人提及。那么,简文帝为何如此短命?他的老婆和儿子到底有多传奇?01 聪慧王爷,无

  • 这个人被史书痛骂,但他却是大唐功臣,他不死,安禄山绝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安禄山如果不死能打下大唐吗,安禄山烧毁大唐皇宫,大唐十大功臣排名

    唐太宗将唐朝带向鼎盛,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也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当时有很多人来唐朝拜访唐太宗,想学习唐朝的文化技术跟资源,他们也由衷地佩服唐朝的生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团结一心,共同治国,然而这一盛事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唐玄宗时期,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

  • 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参与过谋杀6王3相,最终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北朝宫廷御用杀手,南北朝所有厉害的大将,南北朝最凶残的皇族

    两晋南北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政局动荡相伴随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在这些人当中,曾参与过谋杀6位王爷、3位宰相,号称南北朝头号“宫廷御用杀手”的刘桃枝,便是典型的传奇人物。那么,刘桃枝为何会杀掉这么多身份显赫的大人物?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北齐神武帝高欢虽然刘桃枝的经历极度传奇,但史家却并没有为他

  • 唐朝神秘失踪的皇后,让祖孙三代皇帝苦寻30余年,最终仍然未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十大未解之谜,唐朝哪位皇后死了迟迟不下葬,唐朝失踪皇后

    唐朝的皇后普遍具有传奇色彩,而就神秘性而论,唐代宗的睿真皇后沈氏(影视剧中称她为“沈珍珠”)尤其值得一提,因为她的离奇失踪,竟让代宗、德宗、顺宗祖孙三代皇帝苦苦寻觅三十余年,但最终依然未能发现行踪。这究竟是怎样一桩离奇的事件呢?沈氏出身于江东名门望族-吴兴沈氏,是大理正、赠太师沈易直之女,在唐代宗李

  • 武则天时代,除了武则天外还有一个女人很厉害,但是结局却不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秘史武则天姐姐和李治,浅谈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武则天晚年事迹

    新旧唐书对于上官婉儿的评价过于失实,刻意夸大了上官婉儿的污点,对后世造成误解。与此相比,其他史料还是相对公允,如:《昭客文集序》,其内便曾评价上官婉儿词意雄浑、文风优美,以女流之辈,影响一代文学,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并且,唐朝同期的名士对于上官婉儿也是赞赏有加。上官婉儿的出生伴随着神秘色彩,据说,其母

  •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四大心腹被迫投降李世民,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李建成全过程,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世民啥关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砍了李建成头

    在唐朝创建及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唐高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伟,而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日渐攀升,他的野心逐渐膨胀,为争夺储位不断地与兄长太子李建成发生冲突,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在这场变故中,李建成和支持他的三弟李元吉都被杀。李建成为保住太子之位,屡次跟李世民冲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地获得

  • 五代十国头号美女,由寒门女子跃升为无冕皇后,最终却死于屠刀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的20位美女,五代十国最厉害的王后,五代十国传奇皇后

    她本是柴门女子,因容貌绝美获得“花见羞”的绰号,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她经历五个朝代,由将府侍妾跃升为皇帝宠妃,并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首;她结局凄惨,虽然对中原局势的安定贡献良多,却和养子一起死于屠刀之下。这位被命运垂青又终被抛弃的传奇女子,便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爱妾王淑妃。王淑妃容貌绝美,有“花见羞”的

  • 假如玄武门之变失败,李世民直接起兵夺位会怎样?无异于以卵击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十分钟看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太子妃完整版

    背水一战,要不反击,要不灭亡。玄武门之变前,秦王李世民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古往今来,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都持理解态度,他们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成功者自然得到较多的赞赏,而失败者更多的则是抹黑,比如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中有大臣这样描述李建成,“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

  • 刘裕临终前托孤给4位重臣,后者发誓永远效忠,为何2年后却弑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裕死后,刘裕之死全过程,刘裕临终遗言最终结果

    “白帝城托孤”的史实想必家喻户晓,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在余生十几年的时间里,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为蜀汉的稳固和发展呕心沥血、死而后已,由此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其实,帝王临终前托孤给重臣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屡见不鲜,但大都没起到期望中的效果,有甚者还导致幼主被杀、国家动荡的局面。比如,宋武帝刘裕

  • 他是东晋第一帝,写下史上最离奇的封后诏书,死后皇后被凌虐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晋最后一位皇后,封后诏书20字,小说里的封后诏书

    作者:月小妆东晋诸帝中,唯明帝能有所作为。——白寿彝《中国通史》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没有什么霸才,他之所以能勉强支撑吃东晋烛火微光的江山,是因为他是琅琊王氏的后裔。在东晋,门阀制度具有绝对的号召力,是汉族地主权力的象征。他做为一个穿着龙袍的木偶,没人对他的能力寄予期望,好在,他也不曾让这些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