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无完人,光靠曾国藩自己去打败太平天国也是不可能的,他身边有位非常了不起的谋士赵烈文,他为曾国藩出谋划策,打赢了大小很多战役,而且还是唯一一个敢和曾国藩谈论古今,预言历史变局的一个人,赵烈文曾跟曾国藩预言大清王朝还有50年的根基必灭亡,之后将军阀混战,直到南北统一,就是说民国的南京政府和北洋政府。曾国藩闻毕顿忧,沉思半天才说:“就算气数已尽我大清不会南迁吗?”曾国藩认为清王朝并不会完全被推翻,有可能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权南迁、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王朝一样。
赵烈文明确回答说:“就算南迁,也不能像晋、宋一样保全自己的小江山。”他认为,清政府已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隅,恐将彻底灭亡。
曾国藩反驳到,本朝君德正,怎能彻底灭亡呢?赵烈文接着回答道:“君德正吗,现在国势衰落。百姓挨饿民不聊生,只怪建国之初太容易,杀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赵烈文在谈话中否定了清王朝“得天下”的道德合法性。明朝亡于李自成,吴三桂引清入关,所以清军“创业太易”;入关后为震慑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汉人而大开杀戒,如“进扬州十日”、“屠杀百姓数十万”,所以清军“杀戮太重”,这两点决定了清王朝统治缺乏“合法性”。而清王朝后来的君王康、乾、嘉的“君德”固然十分纯正,但善与恶并不互相掩盖弥补,何况“天道”已给他们带来了文治武功的“盛世”作为十分丰厚的报答,因此这些后来君主们的“德泽”并不能抵消清王朝“开国”时的无道,仍不足补偿其统治的合法性匮缺。
赵烈文从清王朝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这两点否定其统治的合法性,颇具政治眼光。对于赵烈文这番鞭辟入里的言论,曾国藩又陷入了沉思,似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