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厉害的弟子那么多,为何选了一个迟钝的“逗比”做接班人?

孔子厉害的弟子那么多,为何选了一个迟钝的“逗比”做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20 更新时间:2024/2/17 21:13:28

01、至圣先师

鲁襄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病逝享年73岁。

儒家创始人孔子一手开创了儒家学派,完善了以礼和仁为核心的中国完整“德道”思想体系。

后世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最受统治者推崇的统治思想。

尤其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不断被追封,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字仲尼)

[var1]

孔子画像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经邦济世,学而优则仕。

他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不分贵贱,不分国籍,不分年龄,桃李满天下。

传说,孔子有三千弟子,贤人就有72人,其中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并称十哲。

【清朝时期,清朝皇帝又增补南宋理学家朱熹为第⼗⼀哲,孔⼦弟⼦有若为第⼗⼆哲,又称孔门十二哲,而复圣颜渊(即颜子)、宗圣曾参(即曾子)、述圣孔伋(即⼦思,孔子的孙子)、亚圣孟轲(即孟子)又配享孔庙,称为四配,四配十二哲是儒家学子地位最高的人,除子思(子思是)、孟子、朱熹之外都是孔子学生】

02、孔子学生

孔子的弟子有三个曾子,曾点、曾参、曾申,三人是爷爷、爸爸、儿子的关系。

名气最大、地位最高的是曾参。

曾参,姒姓,曾氏,字子舆。

[var1]

曾子画像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曾参出生于鲁国。

曾参是夏朝国君少康曲烈的后裔,是夏禹的子孙,曲烈被封到了鄫国。

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经历了夏商周三朝的鄫国被齐鲁大地二流强国莒国所灭。

鄫国灭亡后,太子巫被迫逃奔鲁国,后世以曾为氏。

曾参就是太子巫的玄孙,因此曾参祖上也是阔过的。

不过,传到曾参时,曾家早已经家道中落,与平民无异。

孔子30多岁时,开始招收弟子,授业传道。

曾参的父亲曾点(字皙,又称曾晳)就拜在了孔子门下,成为孔子的第一批弟子,并且名列孔子七十二贤之列。

等曾参出生后,曾点又让儿子拜孔子为师,父子二人都成为了孔子的弟子。

03、逗逼曾参

曾参其实是一个逗逼,在各种史料记载中,曾参的逗逼事迹,层出不穷。

有一次,曾参和父亲一起耕田,他一不小心把禾苗给锄掉了。

曾点一看,气不打一处来,你这败家子!

他抬手就是一锄头,直接把曾参打趴下了。

曾参醒来后,还去向父亲道歉,说自己不孝,逼得父亲打他。

为了不让父亲担心,特意抱着琴,弹奏一曲,表示自己没事。

后来曾参得意洋洋地把这事告诉了孔子,本来希望孔子会夸他孝顺。

结果,孔子不喜反怒,痛骂道,我没你这样的学生,你一味容忍你爹家暴,万一你爹下手没个轻重,把你给打死了,你不是陷你爹于不义吗。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你爹打轻的,你就受着,真要那种往死里打的,赶紧撒丫子跑路(“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var1]

《孔子》剧照

后来,曾参自己当爹了,有了个儿子。

有一天,他老婆想出去逛街说萍说萍,儿子也想跟着去。

他老婆哄道,乖宝宝,听话,你好好在家呆着,等我回来我杀头猪给你做最爱吃的东坡肉(苏轼:我这是穿越吗?你咋把我给整不会了?)。

正好曾参听到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自己想吃肉了还是怎么滴,他磨起了刀,真准备宰猪了。

等老婆回来后,家里那头大母猪已经五花大绑了。

他老婆顿时惊呆了,那时候养头猪不容易,辛辛苦苦养一年,过年的时候才会宰猪。

曾参倒好,老婆为了哄孩子,随口一说,他就真要宰猪。

[var1]

他老婆骂道,你疯了吗,我不过是哄哄孩子而已。

结果,曾参一板正经地回答道:人无信不立,做父母的当着孩子的面不能随便开玩笑,说杀猪就得杀猪。

于是,当天曾参一家人大快朵颐,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肉。

(猪:我是谁,我在哪?我招谁惹谁了?)

这就是曾参,逗逼中的逗逼!

04、孔子接班人

在众多弟子中,对孔子最忠心、拜师最早、最能征善战的是子路(即仲由);

做学问最强的是子夏和子张;

对当时政治形势影响最大、个人能力最强、最能说会道的是子贡(子贡曾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存鲁乱齐亡吴强越)。

而孔子最钟爱的弟子是颜渊。

[var1]

颜渊画像

颜渊13岁就拜孔子为师,跟随孔子一辈子,孔子周游列国,他就一直侍奉在旁(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点没去),视孔子为父,孔子也视若己出。

颜渊以德行著称,是君子中的君子,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不耻下问,聪明机智,忠厚内向,是孔子称赞最多的得意门生。

一开始,孔子打算让颜渊接班人,可颜渊不幸早逝。

颜渊死后,孔子悲痛欲绝,感叹道:“天丧予,天丧予。”(天要亡我)

后来孔子又深度缅怀颜渊道:“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颜渊,名回,字子渊)

最终,孔子选择的接班人是曾子。

因为,曾参逗逼的背后,是言而有信,性情沉静,孝顺父母,以身作则。

孔子曾评价曾参道:“参也鲁”。

鲁是迟钝、鲁钝的意思,也是厚道的意思。

曾参的才华,在孔子的弟子中绝不是最厉害的,他的可贵之处就是谨小慎微,待人谦恭。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也就是孔子去世前一年,孔子和25岁的曾参打了个哑迷。

孔子忽然说道:“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的意思是说,他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至于这个思想是什么,孔子没有明说,曾参也没有问。

他只回答了一句,“诺”,然后就走了。

别人问曾参:老师是什么意思?他这个思想是什么?

曾参回答说:“忠恕而已矣!”

[var1]

《孔子》剧照

曾参认为忠和恕,就是孔子一以贯之坚持的思想核心。

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忠和恕只是孔子倡导的仁爱的外在表现。

可曾参已经不想去探究了,因为曾参的道就是忠和恕。

此言一出,孔子下定决心,确定了曾参接班人的地位。

原因何在?

首先是忠,曾参待人忠诚,时刻反思自己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曾参当接班人,孔子放心。

其次是恕。

孔子弟子众多,意见不同,他的学生有赞同他的,也有反对他一些意见的,比如宰我就一直给孔子挖坑。

当时,孔子三个弟子子夏、子张、子游三人都自认为尽得孔子真传,都想各自立为一派,他们都拉拢曾参入伙,可曾参都拒绝了。

如果孔子选一个能力太强,性格强势,不能容忍、宽恕其他同门师兄弟的人做接班人,那么此人一定会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势必导致其他人不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甚至让儒家四分五裂。

而曾参坚持的忠和恕,既可以完整保留自己的思想,坚定不移地维护孔子核心思想的地位,又可以接纳、融合其他人的思想,海纳百川,百花齐鸣。

因此,尽管曾参年纪轻,资历浅(孔子病逝时,曾参才26岁,在孔子弟子中年纪非常小),又不擅长与人理辩,看上去还笨笨的,可孔子还是毅然决然选择曾参当接班人。

果然,曾参将孔子的思想原原本本,不做任何修改地传授给了子思,子思又传给了孟子,从此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var1]

《孔子》剧照

而且在孔子的基本思想得到贯彻传承的同时,儒家弟子又相互提出了自己的思想。

比如,曾参后来在《大学》中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完善了儒家政治哲学体系。

甚至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孟子和荀子这样差别极大的思想家。

正是因为曾参的忠恕,让儒家思想成为一门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自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又占据了统治地位。

事实证明,孔子选择曾参这个看似鲁钝,实则大智若愚,又讲究忠恕的弟子做接班人是正确的选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当上大司寇,立即屠杀昔日竞争对手,不是报复,而是为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电视剧40集,孔子的资料,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var1]众所周知,孔子是鲁国人,实际上,孔子只是在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宋襄公的后裔。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圣人”,笔者对他没有不尊重之意,但根据《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是父亲和一个叫颜氏的女子“野合而生”,出生时,孔子的头上有一个凹陷的“圆顶”,因此取名为丘。这就是孔丘之名

  • “春秋五霸”中最名不副实者,争霸不成还丢了命,成为千古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争霸116,春秋五霸谁死得最惨,春秋五霸称霸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名号即称号,乃天下之重器,不可轻易授人,也不可授非其人,故孔子一再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正是极言名实相副的重要性。大乱之世,尊贵的名号都是强力者竞争的对象,但是如果不度德量力、审查局势,只是一味的蛮干,到头来往往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比如东汉末年的袁术便是典型。故曹操称“不得慕

  • 齐国灭亡二百多年后,齐王后裔取代西汉,成为天下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事情还得从齐王建说起,他是齐国的末代国君,他虽然被饿死,但子孙仍然存在,不过已经沦为庶民。在齐王建的众多孙子中,有个名叫田安的人,他在秦朝末年也参加了反秦的起义。在项羽发起巨鹿之战时,田安率军攻下济北数城,然后率军归附于项羽。之后,项羽率领大军攻入咸阳,对有功之人进行分封,其中田安被封为济北王。[v

  • 白起本不想杀人, 只是历史选了他,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人是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白起与商鞅,白起和商鞅谁先出生,白起是不是商鞅后代

    1995年的一天,雨后的山西高平显得更加静谧,一位农民扛着锄头正在田间劳作,一锄头下去,有异响传出,本以为抡出的是一个装满钱的金罐子,结果出来的却是人的骨头。惊慌失措的这位农民,立即上报,考古专家来到之后,经过细细的发掘,仅仅只有20平方米的尸骨坑里竟然有130具尸体,根据骨龄鉴定,这些尸骨的年代已

  • 春申君黄歇:既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救赵退秦、灭鲁兴楚的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申君黄歇和苏州渊源,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黄歇春申君故事

    一,阻秦伐楚[var1]春申君黄歇黄歇是战国末期的楚国名士,早年为楚顷襄王效力。楚顷襄王见黄歇能言善辩,于是派他出使秦国。黄歇来到秦国,听说秦国要联合韩魏伐楚,急忙向秦昭襄王上书,阻止秦国伐楚。[var1]秦昭襄王黄歇劝秦昭襄王说:“秦、楚是天下最强的两个诸侯,就好比两只猛虎,如果两虎之间互相残杀,

  • 楚国城濮之战大败,并不是败给了敌国,而是败给了自己的大后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城濮之战楚国国君,城濮会战时楚国一共有多少兵马,城濮之战如果楚国赢了会怎么样

    史载,成得臣本来的任务是攻打宋国,可宋国实力并不弱,在城濮之战39年后,楚国国王亲自带队倾巢而出攻打宋国,也未能得手。兵力显然少得多的成得臣能把宋国打得招架不住,而且任凭晋军步步紧逼,依旧死咬不放,不论他的军事素质还是军事眼光,都是值得竖一下拇指的。[var1]晋文公带领全军增援,接连打下楚国的盟国

  • 楚国大臣看上蔡昭侯的衣服,蔡说“我要自己穿”,结果被软禁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蔡昭侯简介,蔡昭侯有几个儿子,蔡昭侯与蔡国王

    [var1]到了楚国以后,蔡昭侯把其中一件献给了楚昭王,另一件留下来准备自己穿。可楚国的令尹子常对那件裘皮大衣垂涎三尺,他见蔡昭侯不识相,便直接开口讨要。蔡昭侯哪舍得给他?后来这事儿就在嘻嘻哈哈中搪塞过去了。蔡昭侯以为没事了,谁知子常却怀恨在心,还到楚昭王那里进献谗言,说蔡昭侯的来访别有用心,他是想

  • 春秋国相为抢别人的老婆,不仅害死了人家的丈夫,连国君都杀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时期的卫国国君被毒死,春秋最荒唐的国君,春秋战国三大恶人

    有一次,宋国宗室贵族华父督在大街上晃荡时,看到了一个艳丽的少妇,一下子就勾起了心中的淫欲,他直勾勾地盯着少妇远去,直到少妇消失在大街的尽头,才回过神来,无限回味地感叹:“真是个妖娆艳丽的妞啊!”[var1]要是换成普通人家的少妇,以华父督的个性,肯定会当街调戏一番。但是,这一回他知道这少妇不是平常的

  • 春秋战国郡县制逐步取代了分封制,为何还有封君?性质已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郡县制与分封制的表格,分封制与封君封臣制的异同点,春秋战国分封制瓦解了吗

    (周公)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荀子·儒效》武王伐纣而建立周朝,其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可是年纪尚幼,无法行使君主治理国家的权力。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后人更习惯称其为周公)

  • “四贵”当政是秦国大一统路上的逆流,为消灭它,秦王用了40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王朝最新消息,秦国四贵指哪四个人,秦国四贵的下场

    自从商鞅开始变法起,秦国统一华夏的趋势已经初现倪端。这不是说商鞅变法本身多厉害,而是商鞅的变法开启了一种新的统治社会的制度,那就是从任人唯亲、任人为贵的官僚统治系统,开始向任人唯贤、挑人选聘的统治制度过度。战国时代,战国七雄里每个国家都知道想要强大就要变法,几乎每个诸侯国也都尝试去变法了,但是除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