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这段话也是对殷商时期整个王朝风俗的一个注解,从某一方面来说,频繁而大量的血祭和人牲,确实给殷商王朝笼罩上了一层恐怖而令人惧怕的气息。
殷商的时候,不但四周的附庸诸侯国需要上贡人牲,还需要上贡占卜时候用的乌龟。
因为殷商时候占卜活动极其频繁,就需要大量的龟甲,而本地的乌龟实在供应不过来(估计已经快绝种了)就需要南方的诸侯国进贡。殷墟甲骨文中关于贡纳龟的内容也不少,所记贡龟数量总计达到了12334只。
但是就算有这么多进贡的乌龟制成的龟甲,也依然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就用了另外的骨头来替代,当时主要的占卜替代物是牛的肩胛骨,偶尔也会用到牛或鹿的头骨,老虎的骨头以及人的头盖骨。
殷商时期还有另一种占卜的方式,那就是占筮,即利用蓍草或竹筹进行占卜的一种卜筮方式。
商朝人占卜有这么几个特点:对同一件事多次占卜;对同一件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更多角度的进行占卜;随着事态发展不断对某事进行占卜;占卜和占筮同时使用。
同时,殷商的人在进行占卜的时候还有各种不同的套路,比如有种“三卜制”就是商人常用的一种占卜方式。
所谓“三卜制”就是说用三块龟甲占卜同一件事。
还有一种“五龟一组”制,就是用五块龟甲同时占卜一件事,这就是所谓的“五卜”。
还有“九卜”,所以这些全都是“奇数”,所以也可见古人的智慧在其中的巧妙运用。
只有“奇数”才能造成占卜结果的多数现象,也就能以数量的多少来决疑,不至于出现正反相同的占卜结果导致吉凶互相抵消,占卜结果不能下决定的情况。
也有研究说“三卜”、“五卜”、“九卜”这些占卜的方式和制度可能与占卜人的地位有关。《白虎通义·蓍龟篇》就有“天子占卜九人,诸侯七人,大夫五人,士三人”的记载。这虽然是汉代的经典,但却是一部对前代经学的汇编。也可以从中一窥上古时代的一些风貌。
总之,占卜是殷商时期最重要的社会生活,也可以把这种对占卜的痴迷理解成一种特殊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