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就已经无力控制局面,可以说名存而实亡,一直到各个诸侯国拼杀了几百年,逐鹿中原,终于秦国有了再次统一的迹象,才把此时仅存有一点象征意义的东周灭亡。
因此,西周从建立者武王往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这些王在位的时期,西周基本处于盛期。四海宾服,虽然偶有战乱,也大多是很快就被平息的内乱。
在对外作战中多数时候也是胜利的
比如成王时期东伐淮夷,灭除奄,都是战绩。
实际上西周的前面两代君王,也就是武王和成王主要的注意力都在防范殷商遗民这上面。
殷商其实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武力也极其强盛的国家,西周虽然灭亡了殷商,但殷商的阴影却一直萦绕不去,西周不得不分封诸侯来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到了最后,不得不几次强迫殷商遗民迁徙。
西周疆域图
有理由相信,拥有大量甲骨遗存的殷商之所以在日后的史书中仅仅是略加记载,连文物带遗迹都被掩盖,应该是有西周刻意隐藏和毁坏的原因。
成王终于把殷商这个隐患摆平,其后几代的周王就开始安享太平。
西周康王时期,在与鬼方、淮夷、荆楚这些蛮夷之间也经常有冲突,铭文中有与鬼方作战时斩首四千多人的记载,以那个时候的社会发展水平来说,如此大的战争规模是相当劳民伤财的一件事。
战争过多就会消耗国力,最后不可避免的就是国家衰弱的到来,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对诸侯国的控制力没有以往那么强。
西周初期的强盛也体现在了分封的诸侯数量上
西周本身就是一个分封制国家,从史书记载,周初的时候陆陆续续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周王室让这些诸侯国从近到远拱卫周王室。所以,西周的强大也应该可以把诸侯国的数目以及领土的扩张囊括在内。因为这个时候西周对于诸侯国的控制力还比较强。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秦国的发迹过程来看,起初,秦国的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封了一小块偏僻的封地,几代人在这块封地上不断的与周围的戎狄抢地盘,最后秦庄公终于打败了西戎,才被周宣王封为了西陲大夫。
西周初期形势图
所以如果从西周的疆域来看,它是在不断缓慢地依靠着边境诸侯国的向外扩张而扩张的。
综合来说,在西周王室能够控制诸侯的时候,其国力是相当强大的,但是随着国力的衰弱,这个衰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与此相对的,则是诸侯国国力的上升,和西周逐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