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富得冒油 为何不在京城买房子而是住在寺庙里

李鸿章富得冒油 为何不在京城买房子而是住在寺庙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97 更新时间:2024/3/28 21:15:11

李鸿章到底多有钱?老百姓把他写进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里是“宰相”,指的就是李鸿章。而“司农”,指的则是李鸿章老对头户部尚书翁同龢

然而,哪怕李鸿章这么有钱的大臣,都没有在京城买房子。他每次进京,都住在一座寺庙——贤良寺里。

超所著《李鸿章传》记载:

“李鸿章之在京师也,常居贤良寺。盖曾文正平江南后,初次入都陛见,即僦居于此,后遂以为常云。将来此寺当为春明梦余录添一故实矣。”

这是说,李鸿章在京城时,经常住在贤良寺。这是因为,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第一次进京陛见两宫太后和年幼的同治皇帝,便居住在贤良寺,此后将此地当作进京的寓所。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当然得学习曾国藩,也跟着以贤良寺为居住场所了。

那么,是不是因此京城房价太贵,连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封疆大吏都买不起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清朝时期,京城房价总体并不算高得离谱。

据《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记载,1718年,北京大兴县北城日南坊一栋临街的楼房出售,共计5间房子,卖了210两银子。1747年,北京内城西北角太平湖东一套房子,共计七间半房子,卖了85两银子。1748年,北京内城新帘子胡同一套房子,共计四间瓦房,卖了70两银子。

清朝俸禄标准较低,但曾国藩、李鸿章作为封疆大吏,每年能拿到一笔丰厚的养廉银,达10多万两银子。按照他们的财力,要在京城买几十间房子,完全是小菜一碟。

李鸿章之所以不在京城买房子,是由于朝廷的严厉约束。

清朝入关之后,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国内局势很不稳定。为了防止京官和地方官员互相勾结,拉帮结派,朝廷就立下严规:地方要员不允许在京城置业。同时,对进京钻营的地方官员进行严厉查处:“各地来京官员,钻营嘱托,交通贿赂,由五城御史督令司,坊官员时加访缉。”

地方官员为了避嫌,不但不敢在京城置业,还纷纷从在京同乡、同学、同年的家里搬出来,住进旅馆。可是,很快朝廷又下令:“禁止二品以上大员出入茶楼、酒肆、戏园违者以违制论处。”清朝时期,旅馆和茶楼、酒肆等休闲娱乐场所的界限分得不是很清楚,所以,地方官员干脆不住旅馆,住进了寺庙。

在古代,寺庙具备旅馆的属性。许多外出经商的商人、赴京赶考的书生,往往选择寺庙作为落脚、住宿之地。

官员愿意住在寺庙里,这里安静干净,不惹是非,寺庙里的伙食也办得不错。寺庙愿意接待官员,他们并不是白吃白住,往往会奉上一笔香火钱。

于是,皆大欢喜。

李鸿章在贤良寺前前后后住了几十年。可以说,贤良寺就像一个默默无语的见证者,见证了李鸿章数十年宦海沉浮。

——1895年,李鸿章因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被朝廷解除一切职务,只保留了一个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职。那时候,李鸿章就住在贤良寺。

——1901年,李鸿章被朝廷紧急召到京城,与庆亲王奕劻一起参与《辛丑条约》的谈判。那时候,李鸿章住在贤良寺。

——《辛丑条约》谈判结束,李鸿章因胃血管破裂,病逝北京。那时候,李鸿章依然住在贤良寺。

《李鸿章传》记载如下:

“本年以来,肝疾增剧,时有盛怒,或如病狂,及加以俄使,助天为虐,恫喝催促,于邑难堪,及闻徐寿朋之死,拊心呕血、遂以大渐,以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廿七日薨于京师之贤良寺。闻薨之前一点钟,俄使尚来促画押云。”

李鸿章做梦都没有想到,贤良寺会成为自己一生的终点。

【参考资料:《李鸿章传》《清史稿》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慈禧逃跑前真的赐死了珍妃吗?慈禧曾孙揭晓答案,实在令人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慈禧为什么赐死珍妃,慈禧太后为什么把珍妃处死,珍妃赐死

    首先,来看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慈禧太后的两大奇葩之举。一是慈禧逃跑时为何带床出逃?原来,眼看世风不对,慈禧选择了逃往西安。令人搞笑的是,当时的慈禧出逃时依然不忘“温柔乡”,竟然令士卫带着一张可拆卸的紫檀木的大床,然而,这张床实在太大了,晃晃悠悠地还没出城,已是风声鹤唳,情况十分危急,慈禧也知道这床

  • 此人杀尽“大官”,却没有人敢报复,曾国藩李鸿章都拿他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鸿章晚年常提起曾国藩,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图,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

    彭玉麟这样的官员似乎不多见,侯亮平的存在似乎是一个异类,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这样不拉帮结派的官员了吗?不,其实在清朝末年那种糜烂的官场风气中,还是有着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的。这个人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置私产,不御姬妾,他专杀高官子弟,却没人敢动他一根寒毛,就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拿他没有办法。他就是晚清

  • 刘备打仗都没出现粮食问题,诸葛亮北伐时为何粮食总是不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五次,但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汉地区缺粮,刘备征战之时却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缺粮的情况,同样都是蜀汉,这截然不同的状况是什么原因呢?话也不是这么说,要想知道刘备打仗为什么不缺粮,这我们就得知道刘备打仗时期的背景信息了,在赤壁之战结

  • 刘肥身为刘邦的长子,刘肥为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西汉,刘肥

    刘邦被毛主席评为中国封建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其一生有八个儿子。但由于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刘邦的这八个儿子大多结局都不太好。今天我们要聊的主人公是刘邦的长子刘肥,虽然是长子,为什么却无缘帝位?只因为他是刘邦的庶子。只因为他是刘邦的庶子。古时候,嫡庶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一般而言,无论是平常百姓家的家

  • 宋仁宗时期,一生一死两皇后究竟是什么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说文解字》记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荀子曾言,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以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为“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宋仁宗时期,一生一死两皇后究竟是什么情况?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

  • 分封制的本质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奴隶制社会发展顶点,又是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分封制的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采邑制度与分封制异同

    前几期图文老龙和大家说了周朝的立国创建,几代君王和贤臣的历史,还说到了制礼作乐支撑周朝统治的等级制、分封制、宗法制等内容。是我们大家对周朝对框架制度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期图文中老龙要重点和大家谈一谈周朝的分封制,如何进行裂土封国的?讨论它的本质是什么?1.对于姬氏宗亲分封诸侯的情况。我们在前面的图文中

  • 西周初期对外战争也多获胜利,其疆域随着边境诸侯的扩张而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周后期诸侯割据,西周王朝疆域图片,西周诸侯争霸著名战争

    因为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就已经无力控制局面,可以说名存而实亡,一直到各个诸侯国拼杀了几百年,逐鹿中原,终于秦国有了再次统一的迹象,才把此时仅存有一点象征意义的东周灭亡。因此,西周从建立者武王往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这些王在位的时期,西周基本处于盛期。四海宾服,虽然偶有战乱,也大

  • 占卜在商朝极为普遍,以致于需要南方方国进贡乌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朝占卜工具,商朝占卜2019,商朝占卜经典故事

    《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这段话也是对殷商时期整个王朝风俗的一个注解,从某一方面来说,频繁而大量的血祭和人牲,确实给殷商王朝笼罩上了一层恐怖而令人惧怕的气息。殷商的时候,不但四周的附庸诸侯国需要上贡人牲,还需要上贡占卜时候用的乌龟。因为殷商时候占卜

  • 甲骨文出土后,人们越发认识到:司马迁何以会被称为“良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迁记录过甲骨文吗,司马迁的独特史识,良甲骨文

    当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 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 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而早在汉代,司马迁便已有 “良史”之誉,如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语中说: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 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

  • 姜子牙对一壮汉说:你七日内必死,壮汉不信,结果到第五日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电影免费版完整,姜子牙九尾狐

    姜子牙,原名姜尚,字子牙,号飞熊,姜姓,生于公元前1156,逝世于公元前1017,因协助周文王建功立业,被尊称“太公望”,周武王尊称他为“师尚父”,世人皆称他为“姜太公”。姜子牙的先祖曾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这个地方,因此,他又叫吕尚或吕望。姜子牙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怀天下,有济世之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