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之子和李鸿章之子都是外交官 他们谁的成就最大

曾国藩之子和李鸿章之子都是外交官 他们谁的成就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4/2/25 22:50:49

曾国藩李鸿章为师徒关系,性格各异,但后代走出了不少外交官。比如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三子李经迈。

李鸿章三子李经迈在29岁时就担任出使清朝驻奥地利公使,是当时清朝最年轻的外交官。不过,他从事外交活动的时间不长,累计只有两三年时间,远远不及他的兄长李经方。所以,我们就以曾纪泽和李经方来对比,看一看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取得的成就,谁更突出一些。

首先来看曾纪泽。

曾纪泽生于183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头一年,是曾国藩的次子。由于曾国藩的长子曾纪第早殇,曾纪泽在家中处于长子的地位。后来,曾国藩病逝后,正是曾纪泽承袭了他的一等毅勇侯爵位。

我们知道,曾国藩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曾纪泽自然从小就受过严格的经史教育。不过,曾国藩主持发动洋务运动后,曾纪泽深受影响,开始学习英语,研究西方科技文化。这为他以后从事外交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72年,曾国藩病逝。1877年,曾纪泽为父亲守制期满,奉旨进京觐见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年幼的光绪皇帝。在对答时,慈禧太后仔细了解曾纪泽对洋务的看法和外语水平。曾纪泽表示:“办洋务,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中国臣民当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有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现在中国人多不明此理,所以有云南马嘉理一事,致太后、皇上宵旰勤劳。”

慈禧太后深以为然,点头回答:“可不是么。我们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是要慢慢自强起来。你方才的话说得明白,断非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

第二年,曾纪泽就奉命出使英国、法国。

1880年,曾纪泽奉命出使俄国,与俄国就新疆伊犁等问题进行外交谈判。

此前,清朝钦差大臣崇厚在与俄国谈判时,过于软弱,又遭到俄国胁迫,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十八条。这份条约虽然名义上收回了新疆伊犁,但却将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完整。左宗棠愤怒地说:“我得伊犁只剩一片荒郊,北境一二百里间皆俄属部,孤注万里,何以图存?”

清朝便将崇厚革职议罪,改派曾纪泽到俄国修改条约。

已经签订了的条约,要重新修改,谈何容易?所以,这注定是一场艰巨的外交谈判。在谈判时,曾纪泽据理力争,再加上左宗棠的军事配合,成功修改了一部分条约,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为中国争回了一部分权益。左宗棠赞许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左宗棠向来自视甚高,曾纪泽能够得到他这句“差强人意”的评价,殊为难得。

再来看李经方。

李经方生于1855年。他本来是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由于李鸿章在很长时间没有生育儿子,便过继给他作为长子。后来,李鸿章生下李经述,取代了李经方的继承人位置,得以承袭李鸿章的一等肃毅侯爵位。

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时,让李经方学习英语。1882年,27岁的李经方考中举人后,来到李鸿章的北洋通商大臣衙门,随同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1886年,出任清朝驻英国参赞。1890年,又出任出使日本大臣。1895年随同李鸿章赴日本马关,参加著名的“马关条约”谈判。1896年,陪伴李鸿章访问欧美8国。1907年,出任出使英国大臣。

李经方从事外交活动长达20多年,见证了晚清多次重大外交事件,远远超过了曾纪泽。然而,李经方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李鸿章的阴影之下。李鸿章太显眼了,以至于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失去了光彩。

以中日“马关条约”谈判为例,当时李鸿章遭到日本刺客枪击,清朝便任命李经方为全权代表,继续与日本谈判。面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威逼、胁迫,李经方有意持强硬态度,但没有得到李鸿章的许可。最终,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综上所述,曾纪泽的外交成就大于李经方。

【参考资料:《曾惠敏公遗集》《李经方的外交生涯》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鸿章富得冒油 为何不在京城买房子而是住在寺庙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到底多有钱?老百姓把他写进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这里是“宰相”,指的就是李鸿章。而“司农”,指的则是李鸿章老对头户部尚书翁同龢。然而,哪怕李鸿章这么有钱的大臣,都没有在京城买房子。他每次进京,都住在一座寺庙——贤良寺里。梁启超所著《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之在京师也,常

  • 慈禧逃跑前真的赐死了珍妃吗?慈禧曾孙揭晓答案,实在令人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慈禧为什么赐死珍妃,慈禧太后为什么把珍妃处死,珍妃赐死

    首先,来看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慈禧太后的两大奇葩之举。一是慈禧逃跑时为何带床出逃?原来,眼看世风不对,慈禧选择了逃往西安。令人搞笑的是,当时的慈禧出逃时依然不忘“温柔乡”,竟然令士卫带着一张可拆卸的紫檀木的大床,然而,这张床实在太大了,晃晃悠悠地还没出城,已是风声鹤唳,情况十分危急,慈禧也知道这床

  • 此人杀尽“大官”,却没有人敢报复,曾国藩李鸿章都拿他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鸿章晚年常提起曾国藩,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关系图,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

    彭玉麟这样的官员似乎不多见,侯亮平的存在似乎是一个异类,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这样不拉帮结派的官员了吗?不,其实在清朝末年那种糜烂的官场风气中,还是有着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的。这个人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置私产,不御姬妾,他专杀高官子弟,却没人敢动他一根寒毛,就连曾国藩李鸿章都拿他没有办法。他就是晚清

  • 刘备打仗都没出现粮食问题,诸葛亮北伐时为何粮食总是不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五次,但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汉地区缺粮,刘备征战之时却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缺粮的情况,同样都是蜀汉,这截然不同的状况是什么原因呢?话也不是这么说,要想知道刘备打仗为什么不缺粮,这我们就得知道刘备打仗时期的背景信息了,在赤壁之战结

  • 刘肥身为刘邦的长子,刘肥为为什么没有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西汉,刘肥

    刘邦被毛主席评为中国封建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其一生有八个儿子。但由于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刘邦的这八个儿子大多结局都不太好。今天我们要聊的主人公是刘邦的长子刘肥,虽然是长子,为什么却无缘帝位?只因为他是刘邦的庶子。只因为他是刘邦的庶子。古时候,嫡庶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一般而言,无论是平常百姓家的家

  • 宋仁宗时期,一生一死两皇后究竟是什么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宋仁宗

    《说文解字》记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荀子曾言,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以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为“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宋仁宗时期,一生一死两皇后究竟是什么情况?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第六子

  • 分封制的本质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奴隶制社会发展顶点,又是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分封制的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采邑制度与分封制异同

    前几期图文老龙和大家说了周朝的立国创建,几代君王和贤臣的历史,还说到了制礼作乐支撑周朝统治的等级制、分封制、宗法制等内容。是我们大家对周朝对框架制度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期图文中老龙要重点和大家谈一谈周朝的分封制,如何进行裂土封国的?讨论它的本质是什么?1.对于姬氏宗亲分封诸侯的情况。我们在前面的图文中

  • 西周初期对外战争也多获胜利,其疆域随着边境诸侯的扩张而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周后期诸侯割据,西周王朝疆域图片,西周诸侯争霸著名战争

    因为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到了春秋时期,就已经无力控制局面,可以说名存而实亡,一直到各个诸侯国拼杀了几百年,逐鹿中原,终于秦国有了再次统一的迹象,才把此时仅存有一点象征意义的东周灭亡。因此,西周从建立者武王往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这些王在位的时期,西周基本处于盛期。四海宾服,虽然偶有战乱,也大

  • 占卜在商朝极为普遍,以致于需要南方方国进贡乌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朝占卜工具,商朝占卜2019,商朝占卜经典故事

    《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这段话也是对殷商时期整个王朝风俗的一个注解,从某一方面来说,频繁而大量的血祭和人牲,确实给殷商王朝笼罩上了一层恐怖而令人惧怕的气息。殷商的时候,不但四周的附庸诸侯国需要上贡人牲,还需要上贡占卜时候用的乌龟。因为殷商时候占卜

  • 甲骨文出土后,人们越发认识到:司马迁何以会被称为“良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迁记录过甲骨文吗,司马迁的独特史识,良甲骨文

    当代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 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 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而早在汉代,司马迁便已有 “良史”之誉,如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语中说: “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 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