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一遗诏让朱允炆顺利继位,朱允炆因做错一事,朱棣篡位成功

朱元璋一遗诏让朱允炆顺利继位,朱允炆因做错一事,朱棣篡位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78 更新时间:2024/2/3 18:17:02

第一步:“挥剑自宫”。

俗话说:欲练神功,挥剑自宫。为了防止汉朝刘邦死后吕后专政的一幕在自己的后宫上演,朱元璋对后宫进行了“大清理”。朱元璋共有46个后妃,但在万花丛中,却独宠相貌平平的马皇后,原因不用多说了,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优秀的女人,马皇后除了长相,其他都很优秀。朱元璋最后能取得胜利,马氏功不可没。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对马氏非常尊重与感激,册封她为皇后。后来马娘娘病故,朱元璋失去贤德的妻子,非常悲痛。从此决定不再立皇后,可见他对马娘娘的一片真心。

但此时,朱元璋对后宫佳丽中唯一不放心的就是绰号为“毒蝎子”的李淑妃。李淑妃是寿州人,她的父亲李杰在洪武初年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屡立战功,后来和常遇春一样,病逝于战场中。洪武十七年(1385年)九月,为逝世的马皇后守丧满时,李氏被册封为淑妃,管理后宫事务。李淑妃与其他妃子不同,其他妃子在马皇后的感应下,都选择了“人之初,性本善”,唯独她选择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元璋在临死前,决定“去毒”,为民除害。于是乎,朱元璋设了一桌酒宴,请李淑妃来喝酒,李淑妃来之后,才发现这个宴席只有她一个人。正当李淑妃一个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时,躺在病床上的朱元璋却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跟随我有十多年了,辛苦了,也该歇歇了,你父母都想见你,你快去见他们吧,好好去团圆吧。”李淑妃的父母客死多年,朱元璋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李淑妃拜谢朱元璋后,回到后宫,便选择了“挥剑自宫”——上吊。就这样,朱元璋成功保住了后宫的那一片宁静。

第二步走:含沙射影。

知子莫若父,朱元璋自然知道朱棣的存在是对皇太孙朱允炆最大的威胁。事实上,朱元璋立“正统血液”的16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朱棣果然不满,心里十分窝火,十分不服气。一次,他用手拍拍皇长孙朱允炆的背,讥讽地说:“没想到我侄儿还能有今天的荣耀啊!”这一情景,恰好被朱元璋看见,厉声责问朱棣:“怎敢对皇长孙如此无礼?”朱允炆急忙打圆场,说是叔侄两人在开玩笑,让朱棣有个台阶下了,这才化解这场政治对话风波。

但从此,朱元璋对朱棣还是有看法了,或者说“威胁论”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了。朱棣的才华他是心知肚明的,而朱允炆太文弱他也是心中有数的。正因为这样,在病重期间,朱元璋专门给燕王下了一道手谕:“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诰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

这段话的意思很简洁明了,就是让燕王学周公,而且特别表明他的任务就是防守边疆、安抚百姓。手谕里“含沙射影”地含着告诫、警示、提醒的意思。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

第三步:非诚勿扰。

病重期间,朱元璋擢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并谕令齐泰和黄子澄辅佐朱允炆处理朝廷一切事务。同时,他还提前颁下了遗诏:待驾崩之后,太孙允炆嗣位,诸王各自镇守属地,一律不准回京。

意思就是说,他死后,各地诸侯王要以大局为重,以和平发展为主,都不能来京为他奔丧。朱元璋的确是有高瞻远瞩的,他想用这三步曲让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登基,想让朱棣安心当他的燕王,想避免出现“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局面。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三管齐下收到了良好效果。他死后,朱允炆顺利接过了他的职权,继承了他的皇位。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上任之后,就来了个“削藩”,先后废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等五王,目标直指燕王朱棣。然而,朱允炆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在削藩过程中,忘了先“推恩”,恩威并施,在舆论和道义上站得住脚跟;二是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先从其他诸王下手,这样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了准备。当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已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将朱允炆赶下台取而代之。

更多文章

  • 长江中游:洪秀全、李自成和朱元璋的命运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洪秀全李自成简介,洪秀全和李自成在哪个朝代,洪秀全和李自成是不是一个时期的

    先从最近代的洪秀全说起吧。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起义,走到了武昌城下,经过一路的颠簸流离,在蓑衣渡损失了冯云山、在长沙损失了萧朝贵,终于占据了一个政治中心。洪秀全,得以暂时喘息。此时,他来到了人生的路口,九省通衢,湖北武汉。交通既然便利,就不可久留,不然很快会被人瓮中捉鳖。顺便一提,历史上,从未有人能够

  • 此人制造嘉定三屠惨案 干掉明朝两个皇帝 死得却极为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嘉定三屠是汉人杀的吗,嘉定三屠详细记载,明朝制造嘉定三屠

    在这两起屠城惨案中,记有100万以上的南方民众死于清军屠刀之下。嘉定、扬州,这两座美丽的江南小城,在清军的反复蹂躏之下,,成为人间地狱,几乎被夷为平地。鲜为人知的的是,“嘉定三屠”的直接罪魁祸首,并非是清军的诸王贝勒,而是一名如假包换的汉人——正是这名汉人,在“扬州十日”中也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这么

  • 横扫漠北、经略西南、招抚东北、羁縻西藏,明朝初期是如何扩张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漠北大军,朱棣深入漠北八百里,明朝怎样管理西藏

    别忘了朱元璋的国号是“洪武”,建国后的明朝开疆拓土,首先对待蒙古是继续北伐,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因元朝残余势力不断在背部边疆骚扰,朱元璋命常遇春率军北伐,攻克元上都开平。第二年,朱元璋命徐达、李文忠再分道出征沙漠,攻克应昌,之后徐达在庆阳扫平了元朝军队在西北的主力, 1370年,徐达占领甘肃

  • 揭秘锦衣卫前世今生,这两位皇帝立废复后,打造史上最牛恐怖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锦衣卫百户,锦衣卫免费完整版观看,历史解密锦衣卫

    锦衣卫和东西厂,明人合称为“厂卫”。从十四世纪后期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叶,这两机关始终存在。锦衣卫是内廷的侦察机关,东厂则由宦官提督,最为皇帝所亲信,即锦衣卫也受其侦察。锦衣卫初设于明太祖时,是内廷亲军,皇帝的私人卫队,不隶都督府。其下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北镇抚司专治诏狱,可以直接取诏行事

  • 朱元璋曾因讨饭时受歧视下令杀光山东人吗?此事纯属虚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为何三次屠山东,朱元璋讨饭下集,山东临沭朱元璋后人

    文章中说:“想当年,他讨饭的时候,经过山东地界次数多,受到的歧视也多。等他坐拥天下后,就命令大将徐达攻打山东,不管男女老幼,一律杀光,狠狠地出了当年的一口恶气。此后,山东地界一度人荒,不得不从外地移民。现如今,山东好多地方的人,一问祖宗,他们会说,远在他乡呢。”文章认为,朱元璋当年在山东讨饭时,曾受

  • 明朝巨富商人,白日诱奸民女未成,自己却诡异身亡,引发离奇案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奇案之归家妇女白日离奇失踪,明朝第一妖人祸害99名女子,明朝三大奇案故事

    在朱元璋的眼里商人的社会地位在他眼里连最普通的工匠都不如,朱元璋认为商人就是投机倒把的典型,他们不创造财富,仅仅是财富的搬运者,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且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富裕起来的商人还成为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喜欢从农民视角考虑问题的朱元璋眼里,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虽然不懂什么现代经济学理论,他要把

  • 大明王朝:改稻为桑第一步背后,看马宁远戚继光的职场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明戚继光全集,大明帝国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夫人

    《大明王朝1566系列10》-职场篇9这是分类讲解的一种方式,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的不同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上一期我们讲到了清流对改稻为桑的态度,张居正一句话说出了真实心意!“要是能从浙江烧起一把火,严党倒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这就是清流心目中的最高诉求,那么什么才叫做乱,什么

  • 为防止外戚干政 朱元璋想了一个绝妙办法 只是苦了公主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外戚的关系的,朱元璋防外戚干政视频,朱元璋维护皇权措施

    所谓外戚干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母族、妻族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政,导致皇权旁落。汉朝、唐朝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外戚干政现象,比较激烈的当属汉朝。西汉末期,外戚王氏把持朝政,最终酿成王莽代汉的恶果。或许是因为看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一些皇帝也采取了偏激的做法。比如汉武帝刘彻立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时,

  • 三朝重臣解缙为何被朱棣冻成“冰棍”而死?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与解缙之死,解缙和朱棣著名的谈话时间,朱棣解缙最新消息

    随后纪纲命人将解缙拖到雪中,就这样,被冻成“冰棍”的他被无声无息地冻死了。一代才子解缙为何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呢?他到底犯了什么样的罪?解缙出生于1369年,是个小神童,他六岁就能作诗,声名远播,十八岁就拿到乡试第一名,十九岁就成为三甲第十名进士,从此赴入仕途。而一向严厉的朱元璋也是非常喜欢解缙,甚

  • 李自成到底败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自成怎么败的,李自成最后败在哪里,李自成为什么败得快

    1644年山海关一片石之战,是李自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李自成亲率大军不仅未能占据山海关,而且在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合攻击下的彻底失败,并且引发全线溃败,损失十分惨重。仅仅四十二天就丢失北京,李自成军事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兵力过于分散,虽然号称百万,但由于主力精兵驻守地方(山西,河北,山东)。聚集在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