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吴三桂降清对李自成而言是一大幸事,对山海关也是一大幸事

为何说吴三桂降清对李自成而言是一大幸事,对山海关也是一大幸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36 更新时间:2023/12/8 21:39:33

万里长城

1935年,诗文中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顿时将护了中原大地几千年的万里长城知名度推向了一个人尽皆知的高潮,也向世人昭示这个几乎伴随中国封建社会全程的巨龙在中华人民中的地位。长城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上下几千年劳动人民的结晶。

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从秦汉开始,到明朝土木堡之变,长城作为屏障一直在抵御着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后来清军入关,长城却失去了他的作用,长城也从此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那么把清军入关归咎于长城,或者说将中国落后归咎于长城的说法到底对不对呢?而在当时长城身为屏障为什么没有抵御入侵呢?

京师之危

1644年元旦,在这个处处张灯结彩庆贺新年的时候,当时的北京紫禁城内却有着一股不一样的氛围。

原因无他,这个大明王朝现在除了大明崇祯帝外,还有刚刚称帝的闯王李自成与一直觊觎关内土地的满清政权。而在当时的大势环境下,唯一可以抵御满清入关的只有吴三桂镇守的长城了。

崇祯皇帝

在吴三桂前往辽东之前,后金政权(清王朝)已经与明政府进行了几次或大或小的交战,其中当数广宁之战与宁远之战最为出名。

广宁之战中,由于当时的后金(清王朝)强势崛起,在明朝部队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便攻打过来。以至于当时的明朝全线溃败,辽东甚至关外之地尽失,明朝防线也不得以退回到山海关。

在后金夺得关外之后,出于政权稳固与关外汉人居多的因素影响,当时的首领努尔哈赤下令大肆屠杀百姓,来稳固自己统治。

1626年,努尔哈赤在取得辽沈大捷之后便开始进军山海关。当时的宁远(今辽宁兴城)是山海关也是大明在关外最后的屏障。倘若宁远一失,那么关外便真的无险可守,同样山海关也将直接暴露在满族铁骑之下。

努尔哈赤剧照

但是就这种情况而言,当时的朝堂之上"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的声音十分高涨,所幸有着袁崇焕的一句"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才使得关外土地没有尽数沦丧。

为了抵御后金,1623年,袁崇焕领兵万余驻守宁远。

当时的努尔哈赤将自己的所有目光都放向了军事重镇山海关,至于宁远这座小城他倒是没有放在眼里。而且因为有着明廷广宁之战的前车之鉴,努尔哈赤也没有对这批仅仅万余的军事力量加以重视。

要知道当时的军事重镇沈阳、广宁均是被努尔哈赤打下来的,所以宁远对于努尔哈赤而言并没有很重要。

但是他自己却不知道,就是因为此次轻敌,让他丧生在征明之路上。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趁辽东易帅之际,率军六万人直逼宁远,当时的孤城宁远仅有不到两万士兵。因为人数差距过大与努尔哈赤的主要目标在山海关,在抵达宁远城次日努尔哈赤便下令攻城。

袁崇焕在宁远城防御

就此轻敌让努尔哈赤并没有打探到宁远城的详细信息。当时满族军队以骑兵为主凶猛异常,但是与之相对的袁承焕在下令"坚壁清野"之后便开始用红衣大炮攻击敌军。

就此,精于骑射的满族士兵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取得胜利,反而伤亡惨重,努尔哈赤也中炮受伤,半年后更是以此引发毒疽,病逝于关外。

虽然他终身想击败大明王朝,但最终却没有踏入关中一步。

中原易主

后来的袁崇焕更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取得了"宁锦大捷",成功将山海关保护了下来。倘若说袁崇焕可以一直守护下去,那么清朝入关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长城也不会因此被迫"背锅"几百年。

明朝周边形势图

但是后面发生的事却是将袁崇焕,也是将明朝逼入了绝境。

1627年六月,宁锦大捷,与袁崇焕有关的军中之人都受到了应得的赏赐。但是袁崇焕因为得罪魏忠贤的缘故仅仅增加一级官阶,再无其他。同年七月,袁崇焕辞官回家。

同年十月,崇祯帝继位,设计除去魏忠贤并且恢复了袁崇焕的地位。后来的袁崇焕便在关外与金军鏖战,互有胜负。

时至1629年,后金主皇太极率军亲征,突破长城直逼京师。虽然有着袁崇焕率兵誓死抵抗打退金军,但因为袁崇焕在朝堂得罪了太多人,并且金军也设计离间,最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满清政权也少了一位入关劲敌。

后来几经波折,辽东军事力量大权落在了吴三桂之手。

吴三桂在誓师动员

1644年初,因明朝灭亡已处于千钧一发之际,当时的朝堂之上便下令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卫京城"。吴三桂便撤师还京,在3月22日,吴三桂收到了京师被闯王军队攻破的消息,无奈之下只能在山海关附近"自立"。

就当时的大势而言,吴三桂以一支羸弱之师夹在闯王与满清的部队之间,急需寻找新主是吴三桂当时的目标。

本来的吴三桂想的是投奔闯王李自成,但是据传后来吴三桂听到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吴三桂就此作罢,转头投向满清多尔衮

这也意味着吴三桂将山海关作为献礼送给了满清政府。攻陷"山海关的满清政府当机立断,趁吴三桂与李自成谈判之际发兵进攻关内,终在1644年4月清朝攻陷北京,入主中原。

闯王李自成

而当时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也因为战争失败的缘故不得已退回陕西,开始了自己的节节败退之路。

据说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并没有选择继承前明朝的军略继续与后金政府对战,反而因为农民军的格局问题开始了固步自封、迅速腐化,所以才导致真正的失败。

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城后,确实任由自己军队中人进行破坏"子女玉帛尽供其用"、"斩门而入,掠金银妇女"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但是大战刚刚结束确实需要给士兵奖励,而且虽然李自成军队迅速腐化,但基本的战斗力还是没有丧失。

从1640年底李自成再次起兵,到攻陷北京城,李自成的起义军队只有三年半的战斗历程。至于后期的山海关大战,更是因为清朝的突然袭击与吴三桂的反叛才使得李自成落败,所以清朝入关依旧有一分运气成分在里面。

幸运的大顺

倘若当时的吴三桂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满清入关,反而选择帮助李自成忠心耿耿地护住山海关。那么清朝的军队反而会选择从山海关西进犯北京,并且在华北平原上发挥自己强大的骑兵优势,自西伐东,这将对李自成军的形式更为严峻。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形势图

在听闻崇祯帝以身殉国后,多尔衮立即召开会议想要入主中原。但因为当时的北京城归李自成所有,满清曾经数次围攻北京均未打下,李自成一战便能攻克,所以多尔衮对李自成多怀敬意。

但是因为听从明朝降将洪承畴的建议,多尔衮在几经思虑之后最终决定西进入关。所幸在后来出征路上遇到了吴三桂的乞降使者,多尔衮才决定移师山海关,山海关血战爆发,李自成也得以留存大部分军事力量。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并以此为根据地发兵北京。倘若清朝自西进东,那么李自成便没有退路可走,只能选择被迫决战,但是因为双方实力过于悬殊,闯王最终落败。

由此可见吴三桂降清对李自成而言是一大幸事,也对山海关是一大幸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位皇帝是明朝的中兴之主,因为幻想长生不老,差点被宫女们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被太监宫女抚养长大的明朝皇帝,明朝有几个皇帝想长生不老,明朝第一位中兴之主

    明世宗朱厚熜像朱厚熜(1507年-1567年),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生母蒋氏,明孝宗朱祐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之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公元1521年(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驾崩,因无子,张太后和群臣

  • 大清有孝庄文皇后,大明同样有历经四朝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孝帝张皇后,清代孝庄皇后简介,明孝宗死后张皇后怎么样了

    孝庄先后拥立顺治和康熙两位小皇帝登基,在奠定和发展大清江山的恢弘伟业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很多人认为她是明清以来最贤能的皇太后了。近期《大明风华》电视剧热播,其中出现了一位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张氏,她的历史原型就是明朝时期历经四朝的明仁宗诚孝张皇后,因为关于张皇后的影视作品实在太少,因此很多人对她知之

  • 《清明上河图》:宋朝“前现代社会”背景画面后,究竟藏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北宋社会景象,宋朝历史上的清明上河图讲解

    总体看来,宋朝不像其他朝代那样沉迷封建礼教,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宋朝称为“前现代社会”。因此涌现出了众多豪放派、婉约派的诗人、词人,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朝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便自然展现出一幅繁华的景象,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知其貌。一、《清明上河图》中繁华夺目的汴京城1、繁华之都这幅画描绘的是汴

  • 唐朝、宋朝、大清县长工资是多少?包拯年薪加福利待遇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一年的工资,宋朝官员工资一览表,宋朝包拯相当于几品官

    古代官职等级森严,不同朝代官职设置的级别、称谓、名称都不同。例如市长可以称为:太守、知府、知州、府尹、刺史……,级别从正三品到从四品不等。古代的知州、知府的级别跟现代一样,分为很多等级。例如现在直辖市市长可以是正部级,副省级省会城市副部级,普通地级市就是正厅级,县级市正处级。自秦以来,大多数朝代都将

  • 明朝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务正业的皇帝?蟋蟀皇帝,木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喜欢做木匠的皇帝,明朝十大木匠皇帝,明朝皇帝为什么喜欢干木匠活儿

    每个朝代都有勤政爱民或者励精图治或昏庸无能或不务正业的皇帝,不然也就没有朝代的更迭了。但明朝在位的16为皇帝来看,就两个能让人称道的皇帝,其余的都是不务正业或者昏聩无能就耐人寻味,也是历史少见的。明朝不务正业的皇帝,例如把斗蟋蟀作为人生最大爱好的“蟋蟀皇帝”之称的明宣宗朱瞻基,立志长生不老,迷恋房中

  • 宋代衰亡历程:宋代拥有百万“熊兵” ,为何国富而兵不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经“陈桥兵变”后,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唐末依赖藩镇割据和武将专权,最终导致覆国的教训,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最著名代表事件的就是“杯酒释兵权”,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宋太祖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此后几十年,宋太祖陆续消减了各地节度使的实权,将权力收归中央,并结束了唐末开始的藩镇

  • 太平公主设计想谋害李隆基,为何失败了?看看李旦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皇位就是个好东西,坐拥天下,拥有千里江山,执掌生杀大权,皇位引无数人竞折腰,为了皇位有君臣相杀,父子相弑,兄弟相残等悲剧屡见不鲜,历史上更有母子相残,说到这里,很多人都猜出来了,那个人就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为了夺取皇位到底残害了哪些亲人呢?她以自己女儿之命换的皇后的位置,然后除去王皇后和萧淑

  • 武则天活了81岁,临死前决定去帝号,才让武家免遭灭门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活了81岁临死前说了10个字,武则天死前把江山还给了谁,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有什么大事

    除了尧、舜、禹、秦皇、汉武等为后人开创一代盛世的帝王外,还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也在历史的年轮上留下了她们的千古绝唱。其中名头最响亮的,就是不输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为打破桎梏登上帝位,她苦心经营半生,以67岁高龄最终问鼎帝位。可只在位14年就因神龙政变而下台,81岁临终时,面

  • 备受宠溺的“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是如何一步一步引起众怒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历史上安乐公主,唐朝第一美人安乐公主,安乐公主惊艳的图片

    影视剧《大明宫词》李裹儿形象唐中宗李显有一个他非常宠爱的小女儿,这个小女儿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李裹儿据说从小就聪明伶俐,而且具有"唐朝第一美人"的称号。她不仅深得唐中宗的喜爱,就连祖母武则天也是对她宠爱有加,可谓是一位"天之娇女"。可是在公元710年,年仅26岁的安乐公主却被李隆基诛杀,而且还被贬为

  • “短命“中都:唐玄宗为何设立蒲州成为中都?又为何半年就摘其头衔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首都是其心脏地区所在,是统治者掌控天下的大本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里,一般来的只有一个都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存在,然而,有的朝代或者某一位帝王在位期间会设置多个都城来解决一些问题,就以唐朝为例。不仅仅有开始的西京长安城,还有大名鼎鼎的东都洛阳作为首都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