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功臣王弼,被太祖赐死,而其后代却害死太祖子孙

明朝功臣王弼,被太祖赐死,而其后代却害死太祖子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4/1/8 18:52:44

大家想起皇帝,都觉得当皇帝非常好,可以有最高的权利,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天天都可以享受生活。但又有谁想过皇帝打江山的时候有多艰辛,那些一战终成万骨枯的悲凉战场,这也说明如果皇帝身边没有忠臣良将,那就休想当上皇帝。

出身贫寒,却演绎传奇一生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我们都知道,没当上皇帝之前就是一个放牛的,出身贫寒。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当过和尚四处乞讨。这样的出身,普通家庭的话,就会甘愿一辈子平庸,或者简单的度过一生就算了,但是朱元璋不然,他还能一步步的登上皇位,打下江山,这也正说明了他具有特别高的才能。

明太祖朱元璋历史画像

朱元璋当了皇上之后,明朝在他的管理下明朝可谓是变得日益发达,刚开始打下江山的时候,朱元璋执政时,还会把陪同自己打江山的功臣请到身边来,一起来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后续自己国家的管理制度。大家各持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商定的结果是必须依法治国,并制定的相关的法律,按法律约束实施管理。

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底层人民出来的君王,往往会回到底层中去,所以他对百姓的苦难十分的了解,他颁发法令不允许地主坑害百姓,对贫困的百姓施以援助,老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这都归功于朱元璋的治国才华。

朱元璋与大臣商议国事

朱元璋也深知庄稼耕耘的艰难,对日常劳作的百姓十分体恤,所以在自己的日常作风中,一直都是带头节俭的风格。不同以往的帝王风格,他所有的配饰,均是铜饰品,而不是采用金银做装饰。

性情大变,冷血诛忠臣

早年的朱元璋,一心为国家、为人民。只要有才能,他都能发挥他人的主观能动性。可晚年的朱元璋就变了,开始对自己身边的大臣怀疑,甚至杀害了许多跟他一起打江山的大臣们。

他害怕这些大臣们会对他的江山,对他的皇位下手,疑心非常的大。并且还私自设立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锦衣卫,来看管那些他不信任的大臣们。那时候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人,其中有一位名叫王弼的,安徽人,是朱元璋的老乡,他是在朱元璋开始打江山的时候便归顺他的。

王弼历史真实画像

伴君左右,出生入死

王弼勇武绝伦,为人仗义,朱元璋跟他很是投缘,朱元璋相他阐述了自己的宏伟抱负,以及对当时朝廷的痛恨之情之后,王弼很是佩服朱元璋,于是就决定做他的侍卫将领,从此跟随着朱元璋开始了征讨的道路。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王弼最开始是带领兵马到达湖州,在那个地方击败了当时镇守在那边的将领,然后又带部队直达源州,一路上斩杀不少元朝的大将。可以说他一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取得了非常多的胜利,朱元璋对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的认可,为了鼓励他这一功臣,赏赐了很多东西给他。

王弼继续平定江南,征讨西番,功劳簿上的战功日渐加多,于是经过一路的讨伐,帮助了朱元璋不少,等明朝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就册封他为侯爵,也算是给了王弼极高的权利和地位,对他这么多年征战功劳的肯定。

牵连案件,未能幸免于难

可是,后来发生了举国震惊的张蓝玉案,王弼不幸被牵扯其中,受到了朱元璋的怀疑,王弼深知朱元璋这人疑心很重,自己又不幸牵连在这里,就算有心辩解也是无济于事。

王弼知道自己肯定是难逃一死了,但是他为人十分的谨小慎微,于是为了自己全家人的生命着想,急忙嘱咐自己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造反朱元璋,因为一旦造反,家人的生命很有可能都会失去,心系家庭的他,自己明白这些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和家人无关。

朱元璋冷血诛忠臣

所以当王弼进宫见朱元璋时,就对朱元璋提了一个要求,说自己已经知道自己有罪,并且难逃一死,死了也没什么,但是自己的家人对自己在政治方面上的事情却是毫不知情,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牵扯到自己的家人。

他还说到,自己死后,家人还会继续效忠皇上,绝对不会造反,并且还会继续以忠臣之后的身份为朱元璋效力。只要朱元璋答应了,自己就甘愿去死。朱元璋听后,也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命人处死了王弼,但是同时又册封了他的儿子。

后代复仇,残杀太祖子孙

可没想到的是,在大明万历年间,在王弼的后代中,有一位名叫王守仁的,效忠于当时的万历皇帝,当时万历皇帝个人昏庸无道,画国库的金银丝毫不懂得节制,导致国库一时亏空。

王守仁历史真实画像

此人上书万历皇帝,说自己的太祖爷王弼承认自己罪行之后,就曾将家中的金银财宝提前转移到楚王府了。但是呢,现在这笔钱听说被楚王后代给偷偷藏起来了,现在可以命人去搜寻,如果找到了,他可以做主将财宝全部贡献给朝廷。

由于当时万历皇帝正是用钱的时候,于是下令调查此事,并且因为万历皇帝的昏庸无道,他看中的只是那些金银财宝,不管有还是没有,都没有仔细深入的追究。楚王朱华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的气愤,知道这完全是栽赃陷害想辩解,但是一方面万历皇帝已经安排人调查了,最终只在那查到了20万两的银子,这让皇帝大失所望。

万历皇帝真实画像

在运输这些银子的过程中,楚王两兄弟觉得十分不爽,就这样子诬陷导致自己无缘无故赔了20万两,于是脑子一热,就想着要要回来,就想着带人在半路劫持。

这个楚王的后代想法也是真的是太天真了,这样子就变成抢劫朝廷的银子了,于是万历皇帝一怒之下下令严查,并斩杀了朱家子孙几十人。此事要是让去世后的朱元璋知道,不知会做作何感想?

楚王带人劫持

辗转轮回间,祖辈们的遗愿恩仇,却在后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归咎于万历皇帝当时的昏庸无能导致的,也只能算是朱元璋自己子孙间的相互残杀,而王守仁只是一点催促的作用而已,这也怨不得别人。

更多文章

  • 故事:宋江的阵亡名单,揭开林冲之死,病死是假金蝉脱壳是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冲之死宋江哭了,关于林冲和宋江的故事,宋江林冲事件简介

    半月中间,宋江携梁山27将入正阳门,进宫面圣。金阶之前珠玑之下,众人俯身二十四拜,山呼万岁。朝中诸人见昔日一百单八将,而今归来却只有区区二十七人,皆磋叹不已。宋江涕泪横流悲不能胜,“昔臣聚义一百八人,登五台发愿,谁想十损其八,谨录人数,俯赐圣鉴”,报上了收缴江南的阵亡名单,为死去的兄弟表功。在宋江提

  • 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南下,朱棣却被济南城将领吓回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绕过济南,朱棣南下西洋图片,朱棣南下用多长时间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让长孙朱允炆继位,花了不少心思安排,但朱允炆成功登基后,就开始进行削藩,导致燕王朱棣不满,率领手下的数十万大军发动“靖难之役”,但他打到山东济南城时,却久攻不下,于是朱棣调集大炮,准备猛轰济南城,但大炮才刚摆好,守城将领铁铉竟然挂出朱元璋的神主牌和画像,朱棣见状立刻收兵回北平。朱允炆

  • 原创原创晋王朱㭎之子朱济熿,生性残忍被朱元璋所厌恶,最后下场也是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王朱济熺为什么埋在临汾,明晋王朱棡7个儿子,2010年晋王朱济熺墓

    最后,晋王朱㭎的爵位被其世子朱济熺继承。然而其弟平阳王朱济熿却对此多有不服。这个平阳王朱济熿自幼就是嚣张跋扈,为人处事很是霸道,不要说其他人,就是他的父亲朱㭎也对他颇为反感。并且,这个朱济熿的讨厌程度是人尽皆知的。当年太祖在世的时候,曾经特地把燕王朱棣之子朱高煦,朱济熿和周王的世子三人纷纷叫到京城来

  • 嫡孙不立立庶孙,朱允熥太憋屈!朱元璋的偏执同样害惨了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同样是皇孙为啥朱元璋不立朱允熥,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长孙吗,朱元璋如何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与宗法制度不符,朱允熥才是合法继承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因风寒病逝,年仅37岁。朱元璋苦心培养数十年的接班人英年早逝让他悲痛不已,与此同时,皇储之位的空缺成了年过花甲的朱元璋最担忧的问题。按照朱元璋主持编撰的《皇明祖训》,里面对于皇位传承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朕惟帝

  •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姓朱,那么杀猪行业是如何规避皇家忌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朱元璋为什么杀猪,朱元璋是不是姓朱的皇帝,朱元璋忌讳杀猪吗

    经过筚路蓝缕的创业,朱元璋终于当上了皇帝。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森严,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比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了避讳“邦”,很多书籍中将“邦”改为“国”。唐朝时候,唐太宗叫李世民,为了避讳,大臣王世充把“世”删掉,改名叫王充。可见,在封建社会,避讳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朱元璋

  • 明朝灭亡后,他若是再心狠一点,清朝皇帝可能就主动求和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终结了大明帝国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明并不是亡于满清,而是亡于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然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灭亡大明之后,也很快就被入关的满清军所击溃,清朝开始入主中原。但这时候的中原对于清朝并不认账,全国各地依然有着极

  • 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却干了几千年来最大的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一个大土匪头子,领着一帮农民,像一群蝗虫一样,所到之地寸草不生,携裹着百万大军,叫嚷着“闯王来了不纳粮”,一路干到了北京城,把崇祯皇帝逼死在了煤山上,自己当了皇帝。但土匪就是土匪,哪怕有了自己的纲领,也还是土匪,成不了什么气候。看看李自成进京之后都干了点啥吧。筹备登记大典,放着天下这个烂摊子

  • 奇人王阳明的5个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少 年 立 志先普及一下知识,王阳明的大名叫作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小时候,王阳明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小小孩童竟有如

  • 很多人都弄错了,明朝国号不是明,清朝建国后抄袭了明朝的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那些事明朝国号的由来,明朝国号大全,明朝的国号有哪些

    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文明历经了上下五千年而不断,也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优越和独特性。在这五千年里,存在过这样一个朝代,明朝,我想各位更是耳熟能详了。今天要讲的事情就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为何朱棣的骂名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与李世民谁更出色,朱棣和李世民谁最狠,朱棣和李世民谁的贡献大

    历数王朝二代皇帝,唐之太宗李世民,明之成祖朱棣,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细数之下两位皇帝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两位皇帝的皇位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得皇位的,但唐太宗李世民的骂名很少,明成祖朱棣的骂名却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正所谓武人诛身,文人诛心。根本原因在于唐太宗善待大臣,以宽仁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