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很多人都弄错了,明朝国号不是明,清朝建国后抄袭了明朝的国号

很多人都弄错了,明朝国号不是明,清朝建国后抄袭了明朝的国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21 更新时间:2024/2/7 20:32:36

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文明历经了上下五千年而不断,也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优越和独特性。

在这五千年里,存在过这样一个朝代,明朝,我想各位更是耳熟能详了。

今天要讲的事情就是和明朝有关。

四大文明古国

我们都知道,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朱元璋剧照

细心地朋友注意到了,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什么呢?

大明!没错大明王朝,这才是明朝真正的国号,那么清朝为何在所有官方文献里都记录说国号明呢?

比如在史书《明史本纪》里,有句话叫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可是在清朝人编写的《明史》中原话是“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没错就是贬低明朝,如果明朝不腐朽那里还有满族人堂堂正正的统治中原呢?

既然要贬低那么明朝国号就是明了,而他们堂而皇之的剽窃本来属于明朝的国号,使用了大清,所以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明史

大家不要小瞧这个大字,很重要!

至于为什么朱元璋定的国号是“大明”而不是“明”,汉唐宋的国号就是“汉”“唐”“宋”。

根据吴晗先生的考证,朱元璋国号“大明”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大明的意义出于明教。明教本有明王出世的传说,经过五百多年的民间传播,成了众人皆知的预言。

韩山童刘福通在河南起义后,朱元璋一度向小明王政权称臣。后害死小明王,继之而起国号大明。

2 朱元璋部下分红巾军和儒生两类。红巾军早年追随韩山童,刘福通,彭莹玉等明教领袖都是明教徒,他们自然赞成用国号大明。

对儒生来说,虽然他们不信明教,但认为明是光明,分开是日月,古代的祭祀礼制相符。

而且,明朝起于南方,拿阴阳五行来说,南方为火,神是祝融;北方为水,神是玄冥,

当时蒙古政权起于北方,正好应了阴阳五行相克的道理 再则,上古神话中也有“朱明”一说,正好又应了皇帝的姓氏。

所以大家关于明朝的国号的称谓确实弄错了,而且很多文章都会出现这个错误,大家下次看到可以纠正。

历史学家吴晗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为何朱棣的骂名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与李世民谁更出色,朱棣和李世民谁最狠,朱棣和李世民谁的贡献大

    历数王朝二代皇帝,唐之太宗李世民,明之成祖朱棣,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细数之下两位皇帝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两位皇帝的皇位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得皇位的,但唐太宗李世民的骂名很少,明成祖朱棣的骂名却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正所谓武人诛身,文人诛心。根本原因在于唐太宗善待大臣,以宽仁治国

  • 从宋世祖到宋高宗,赵构的庙号几经波折,为何到最后才一锤定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庙号为什么是高宗,宋孝宗给赵构准备的庙号,宋高宗赵构资料

    商朝31个君王500多年历史只有太祖汤、太宗太甲、高祖王亥(商汤的七世祖)、高宗武丁、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宗太戊七个君王有庙号。周灭商后弃用了庙号制度启用谥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庙号和谥号一同废弃,所以从周朝到秦朝这近千年历史是没有庙号这一说法的。汉朝恢复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不过对于庙号的使用仍然很

  • 满满都是干货,梳理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比一代“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小皇帝赵昰和赵昺,南宋赵构简介,赵构是怎么当上南宋皇帝的

    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日,进封为康王。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

  • 蜀汉在宋代地位的变化,从割据政权到汉室正统,只为对抗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汉发展历史,蜀汉在宋朝的地位,当时蜀汉的形势

    不管魏晋怎么得国不正,有多少龌蹉事,走的终究是传统政权交接的方式——禅让。从历代官修的史书中也可见一斑,有《魏书》而无《蜀书》,司马光修的《资治通鉴》更是将蜀吴一起放到了《魏纪》里。直到南宋的朱熹率先提出了“无统”的理论,认为魏蜀吴都没能统一天下, 不能以任何一家为正统。然后再缓缓图之,以自己的主观

  • 明朝最矛盾的锦衣卫:陷害忠臣超一流,祸害奸臣更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锦衣卫贺世忠,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谁是明朝时期最强的锦衣卫

    锦衣卫这一机构,虽然在朱元璋年代,被废除10多年,但总体却一直存在。在接近300年的时间里,锦衣卫中涌现了无数能人异士,但唯独此人最矛盾,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陷害忠臣超一流,祸害奸臣更一流!此人叫陆炳,祖父、父亲都是锦衣卫,算是子承父业。和一般的锦衣卫官员不同,陆炳的母亲身份特殊,因为他妈妈是朱厚熜的

  • 包拯“拆池疏流”的行动,不但解决了开封水灾问题,还气死了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查水灾大结局,整治水灾包拯拿庞太师开刀,开封包拯

    宋仁宗时,开封城的惠民河两边,大官们筑了大大小小的堤坝,把河面圈为私人的荷花池和养鱼塘。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叔父张尧佐的“青莲池”,“清莲池”所圈的地段把整个河面占了五分之四,因此,遇到天下大雨,洪水不能畅通,往往导致汴京城内外大水泛滥,难民流离失所,痛苦不迭。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后

  • 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明朝劳模”朱由检的几个错误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朱由检简介,明朝朱由检死后怎么样,朱由检对明朝皇帝的看法

    理想主义者—朱祁镇他干了什么事?有着远大理想的他想带兵去打瓦剌,一个不注意全军覆没自己还给瓦剌人当了俘虏,简直丢脸丢到了家。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一战举国震荡,还好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于谦力挽狂澜才不至于社稷易手。而这一战的负面影响还不止于此,至此勋贵集团彻底没落,文官开始崛起,旧有体系被彻底打得支离破碎

  • 包拯包青天陵墓在安徽被找到,棺墓被打开后,考古学家:不能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在任期间,几乎没有判错过一起冤案,一辈子为老百姓伸冤造福,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当官的时候在开封任职,也是他名声最盛的地方,所以很多的人都误以为他是开封人,其实包拯并不是开封人,而是安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有落叶归根的想法,所以包拯死后葬在了老家安徽。1973年,合肥市准备建造一个钢铁厂,

  •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饭菜后,对大家道:我们必死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请刘伯温吃馒头,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说众人必死,刘伯温朱元璋陈友谅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饭菜后,对大家道:我们必死无疑说到古代的君主,我们一般会想到的是享受以及幸福,但是在古代,其实君主就是一个非常多虑的动物。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非常的谨慎,就好像身边的一切随时都可能背叛他,随时都可能夺走他的江山。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的江山也是从别人手中夺过来的,所以古代

  • 常遇春带兵出征,朱元璋提了3个要求,中国多了一位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常遇春不死朱元璋会杀他么,朱元璋和常遇春是什么关系,常遇春对朱元璋评价

    徐达和朱元璋是老乡,朱元璋25岁那年,参加红巾军,回乡下募兵,徐达前来投奔,此时徐达22岁,农民出身,没想到日后竟然成了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两年后,朱元璋准备攻打和县,有一天,朱元璋骑马经过田间地头,突然从田里窜出一条大汉,此人面相粗犷,见到朱元璋就作揖,表示要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还以为这个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