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姓朱,那么杀猪行业是如何规避皇家忌讳的?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姓朱,那么杀猪行业是如何规避皇家忌讳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18 更新时间:2024/2/7 20:33:03

经过筚路蓝缕的创业,朱元璋终于当上了皇帝。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森严,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比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为了避讳“邦”,很多书籍中将“邦”改为“国”。唐朝时候,唐太宗叫李世民,为了避讳,大臣王世充把“世”删掉,改名叫王充

可见,在封建社会,避讳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朱元璋登基后,同样也要避讳。例如,天、国、瑞、君、等字都要避讳。例如,朱元璋的一个岳父叫胡延瑞,这里的“瑞”和朱元璋的字——国瑞中“瑞”同名,为了避讳,胡延瑞改名为胡美。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十分敏感,除了要避讳其名字,一些敏感的字也要避讳。朱元璋当过和尚,所以他憎恨别人说“僧”以及“僧”的同音字,谁说谁就会有灭顶之灾。

最荒谬的是“则”字,在南方“则”读音和“贼”相似,朱元璋当年参加过义军,也就是朝廷口中的反贼。因此,当有人提及到“贼”的时候,朱元璋都是极其敏感愤怒的,提及的人也成了朱元璋刀下的冤魂。官员赵伯宁在其《万寿表》中写到“垂子孙而作则”,朱元璋知道后立马将他打入死牢,随即处斩。林伯璟在其《贺冬表》中写到“仪则天下”,朱元璋立马派人将他杀死。因为有意或者无意间提到“则”字,而被朱元璋杀的读书人数不胜数。就这样,这些人以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世人“则”是不能随便提及的,“则”字堪称催命符。

上面的还不算狠,最狠的是,朱元璋的姓“朱”和“猪”是同音字,朱元璋登基后,朱成了国姓。养猪、杀猪、吃猪会被谐音成“养朱”、“杀朱”、“吃朱”,这是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那么,杀猪的人,吃猪肉的人又该怎么避讳呢?

猪肉是百姓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猪”被人们经常提及到,朱元璋总不能不让百姓养猪、吃猪肉吧,要不然又得天下大乱。

猪可以养,也可以吃,但是还是要避讳的,人们不能再称猪为猪,谁犯错就杀谁,但是,朱元璋总不能把天下的人都杀光吧,当然不能。于是,为了避免“朱”的忌讳,朱元璋下令以后称猪为豕(shi)或彘(zhi)。就这样,人们之后称猪为豕或者彘,实现了成功避讳,直到明朝灭亡。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后,他若是再心狠一点,清朝皇帝可能就主动求和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的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终结了大明帝国作为统一国家的历史。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明并不是亡于满清,而是亡于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然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在灭亡大明之后,也很快就被入关的满清军所击溃,清朝开始入主中原。但这时候的中原对于清朝并不认账,全国各地依然有着极

  • 李自成只当了42天皇帝,却干了几千年来最大的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一个大土匪头子,领着一帮农民,像一群蝗虫一样,所到之地寸草不生,携裹着百万大军,叫嚷着“闯王来了不纳粮”,一路干到了北京城,把崇祯皇帝逼死在了煤山上,自己当了皇帝。但土匪就是土匪,哪怕有了自己的纲领,也还是土匪,成不了什么气候。看看李自成进京之后都干了点啥吧。筹备登记大典,放着天下这个烂摊子

  • 奇人王阳明的5个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少 年 立 志先普及一下知识,王阳明的大名叫作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小时候,王阳明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小小孩童竟有如

  • 很多人都弄错了,明朝国号不是明,清朝建国后抄袭了明朝的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那些事明朝国号的由来,明朝国号大全,明朝的国号有哪些

    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文明历经了上下五千年而不断,也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优越和独特性。在这五千年里,存在过这样一个朝代,明朝,我想各位更是耳熟能详了。今天要讲的事情就

  •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为何朱棣的骂名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与李世民谁更出色,朱棣和李世民谁最狠,朱棣和李世民谁的贡献大

    历数王朝二代皇帝,唐之太宗李世民,明之成祖朱棣,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细数之下两位皇帝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两位皇帝的皇位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得皇位的,但唐太宗李世民的骂名很少,明成祖朱棣的骂名却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正所谓武人诛身,文人诛心。根本原因在于唐太宗善待大臣,以宽仁治国

  • 从宋世祖到宋高宗,赵构的庙号几经波折,为何到最后才一锤定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构庙号为什么是高宗,宋孝宗给赵构准备的庙号,宋高宗赵构资料

    商朝31个君王500多年历史只有太祖汤、太宗太甲、高祖王亥(商汤的七世祖)、高宗武丁、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宗太戊七个君王有庙号。周灭商后弃用了庙号制度启用谥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庙号和谥号一同废弃,所以从周朝到秦朝这近千年历史是没有庙号这一说法的。汉朝恢复了庙号和谥号制度,不过对于庙号的使用仍然很

  • 满满都是干货,梳理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比一代“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小皇帝赵昰和赵昺,南宋赵构简介,赵构是怎么当上南宋皇帝的

    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日,进封为康王。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

  • 蜀汉在宋代地位的变化,从割据政权到汉室正统,只为对抗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蜀汉发展历史,蜀汉在宋朝的地位,当时蜀汉的形势

    不管魏晋怎么得国不正,有多少龌蹉事,走的终究是传统政权交接的方式——禅让。从历代官修的史书中也可见一斑,有《魏书》而无《蜀书》,司马光修的《资治通鉴》更是将蜀吴一起放到了《魏纪》里。直到南宋的朱熹率先提出了“无统”的理论,认为魏蜀吴都没能统一天下, 不能以任何一家为正统。然后再缓缓图之,以自己的主观

  • 明朝最矛盾的锦衣卫:陷害忠臣超一流,祸害奸臣更一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锦衣卫贺世忠,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谁是明朝时期最强的锦衣卫

    锦衣卫这一机构,虽然在朱元璋年代,被废除10多年,但总体却一直存在。在接近300年的时间里,锦衣卫中涌现了无数能人异士,但唯独此人最矛盾,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陷害忠臣超一流,祸害奸臣更一流!此人叫陆炳,祖父、父亲都是锦衣卫,算是子承父业。和一般的锦衣卫官员不同,陆炳的母亲身份特殊,因为他妈妈是朱厚熜的

  • 包拯“拆池疏流”的行动,不但解决了开封水灾问题,还气死了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包拯查水灾大结局,整治水灾包拯拿庞太师开刀,开封包拯

    宋仁宗时,开封城的惠民河两边,大官们筑了大大小小的堤坝,把河面圈为私人的荷花池和养鱼塘。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叔父张尧佐的“青莲池”,“清莲池”所圈的地段把整个河面占了五分之四,因此,遇到天下大雨,洪水不能畅通,往往导致汴京城内外大水泛滥,难民流离失所,痛苦不迭。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后